南瑞君
摘 要: 家庭教育最主要、最長期的是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正確意識形態形成的教育,是非分辨能力的教育,道德品質的教育,做人做事的教育,學習態度的教育,榜樣模范的教育,人生觀的教育,前途命運的教育,處人處事的教育等。知識的教育和指導,一般的家長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拿不下來了,就得把重點放在依靠學校和孩子本人。但是,家長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和正確的意識形態形成的教育絲毫不能消減。或許,在孩子面前指正的教育教育越來越少了,指導的教育越來越多了;直接的指出教育越來越少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越來越多了;說教的教育越來越少了,引導的教育越來越多了。
關鍵詞: 留守兒童 教育 家庭教育
一、父母的教育
教育有規律,要特別注意農民工子女父教缺失的問題,及留守兒童和流出兒童的教育問題。孩子的教育,父母是有責任和義務的。比如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在一起,母親的優勢是培養孩子的親密性,父親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只有將父母和教育結合起來,才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對于留守兒童來講,教育的主要責任應當說在父母及其監護人,學校所能承擔的責任相對弱了許多。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的關愛溫暖和家庭的感覺,這些只有孩子的父母和監護人所能給予,因此要大力向準備做父母的青年人宣傳生、養、育的全過程。
做現代的符合孩子良好成長的父母需要“上崗執照”,這個執照并不是說不學習就不能生孩子,而是學好家庭教育的知識,才能保證把孩子教育好。從這一點來講,是對父母有利的,因為跟他們的孩子終身的幸福有關。
現在特別需要加強家庭教育的指導,對父母進行必要的培訓,因為環境的變化給這些孩子帶來心理上的不適應,父母簡單化的教育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實際上,農民工子女的問題應該準確地說是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協調完成這樣的教育任務,不能只是把責任推給某一方。
留守兒童的最大問題是親情的缺失,任何一個孩子如果跟父母沒有親密的關系,都會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所以對留守兒童的這種援助的核心目標就是促進他們的親子感情,而不是替代父母的責任。比如創造條件,使父母和孩子能夠經常見面,或者直接地溝通交流。
隨父母進城的兒童,首先我提供這么一個數據,現在調查發現,城市里的違法犯罪中,未成年人犯罪,有80%以上是農民工的子女,這說明要對農民工子女有更多關懷和幫助,最重要的就是密切親子關系,給這些孩子以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時,充分保障他們受教育的權力,這是最根本的措施。
二、祖輩的教育
祖輩的教育具有諸多不足,如像溺愛、感覺麻煩、教育管理乏力(力不從心,對有些家庭而言,無論體力、心力、財力、能力都是挑戰)、不同經歷所形成的不同觀念難以融合、包容孩子的任性、護短(容易重感情輕理智)、服務包攬過度、缺少現代知識、和老師溝通較少、教育環境相對封閉(由于老年人生理衰退,腿腳不便,喜靜懶動)等。古人云:“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說明祖輩的教育中確實存在問題。
從另一個角度說,祖輩的教育也有一定長處,如像可以以身示范,具有深厚的知識與人生修養(年事高閱歷深鋒芒磨盡),具有一定指導能力,在心理上和孩子具有一定的共性(第二次兒童期)、溫和,可以進行平等交流,祖孫之間比父子之間更容易溝通、對話,具有充分的時間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指導孩子學習。當然,祖輩對孩子的日濡目染更多,比父母更為專一、更為關心等,父母由于創業立業精力容易分散。
作為家長包括爺爺奶奶,其必須要明白正確與錯誤、是與非。我這里不僅僅指書本知識的對與錯,更指所有對孩子會產生教育、濡染、影響的一切事物,包括對人、對物、對事、對己等。無論是祖輩還是長輩,在孩子面前必要明確對與錯,在對與錯上絕對不可退讓,凡是錯誤的必須給孩子指出,而且一定堅持改正,絕不含糊、絕不退讓、絕不妥協,這一點,特別要告誡所有的家長,特別要告誡所有的爺爺奶奶。
當然,我們需要明確地知道祖輩教育的不足而設法加以彌補。對留守兒童的監護需要一個能力的確認,不是所有的爺爺奶奶都有能力撫養。研究發現,在全國范圍內,隔代撫養成功率不超過30%,所以有些地方辦了一些寄宿學校,由學校集中管理,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
三、兩代人教育的利弊得失和優勢互補
從長遠看,我們主張親子教育逐步代替祖輩教育,原因是祖輩教育弊大于利,有四個方面:一是如果長期由祖輩教育代替親子教育,年輕的父母就無法親自取得教育子女的經驗,為以后的家庭教育帶來隱患(年邁的祖輩,早晚要把教育孩子的任務交回年輕的父母);二是由于祖孫兩代年齡差距過大、祖輩精力不足、教育觀念和文化水平的局限性等實際情況,相對來說家庭教育質量比較低,還有些老人生怕孩子的父母埋怨,往往保護過度,溺愛有加;三是祖輩辛苦一輩子,應該安享晚年,不應該再替第二代承擔繁重的全部教育第三代的任務;四是祖輩教育的責任性低于父輩,即祖輩的服務意識往往強于責任意識,為子女分憂解難、幫助子女的思想強于成功教育的思想。
隨著農村進城務工隊伍的不斷壯大,許多未成年的農村孩子成了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育,容易產生許多生活及精神、心理方面的問題。因此,加強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指導,就顯得特別重要。
全國婦聯曾做過調查,我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5800萬人,占全部農村人口的28.29%。其中,有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這些長年見不到父母的孩子,由于和父母之間的溝通很少,親子關系松散,無法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愛,大部分有被忽視、被欺負的生活體驗,容易造成心理和行為上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