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芬
在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數學教學理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提倡每位學生都能夠學到有價值的數學,并且每位學生都能夠在數學方面獲得發展。和傳統作業一樣,教師布置數學也要確保合理性,要充分考慮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特點等,要保證學生能夠自主完成作業,又能夠獲得成功完成作業的喜悅。因此,合理的設計作業對減輕學生負擔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課標理念;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新課改的教學觀念提倡教師為學生創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師既要保證學生獲取應該掌握的知識,同時又要盡量減輕學生負擔,因此必須重視作業設計工作,逐步舍棄傳統“題海戰術”的作業設計方式,研究分析學生作業的規律,針對目前學生在做作業時存在的效率低下、正確率低等問題,通過提高作業質量、控制作業數量等方法,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1 作業設計把握“二個尺度”
1.1 數量限度
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控制作業數量,如果只追求數量,不追求質量和效率,那么和傳統的“題海戰術”將沒有區別,學生勢必會對大量的重復性作業感到厭煩,甚至因此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雖然在教師的壓力下能夠完成作業,但基本都是應付教師檢查;如果作業數量太少,那么就起不到鞏固和構建知識網絡的作用。
1.2 時間跨度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盡量兼顧舊知識和新知識,也就是確保作業的兼容性。作業的設計也要把控時限,如果時間跨度太大,學生在做作業時遇到困難和疑問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就會一直拖延;如果將完成作業的時間限制得過短,就會導致學生馬虎應付,完成作業的質量不高。
2 作業設計體現“三個注重”
2.1 筆答式作業要注重于鞏固基礎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相對于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數學技巧,更多的是讓學生奠定數學基礎,只有有了堅實的基礎,才能確保后續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小學階段的數學作業設計也應突出基礎知識鞏固,將作業重點放在訓練基礎知識方面,不能急于求成、舍本求末。其次,作業設計要突出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重點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和獨特的數學思維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將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與作業設計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再者,作業設計還要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基本概念,學生從接受教師傳授的信息和知識到掌握這些知識,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概念、判斷和推理三個階段,概念是初始階段也是基礎,只有掌握了概念并全面理解,才能實現更高層次的認識和掌握。
2.2 課堂作業應該注重感悟新知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給學生布置一些書面作業以供訓練,這既是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也是作業的一種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感官參與認知,獲得完整的感性認識,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為了降低學生的作業負擔,可以適當增加課堂書面作業的數量和時間,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前不知課堂作業,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的方式布置課堂作業,但是效果最好的是在新課結束后,在這個時候,學生已經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但是這些知識是分散的,需要學生自己鞏固和整理,才能形成系統的、完整的知識網絡,教師通過恰當的安排并將教學重難點提示給學生,能夠讓學生對指定的重難點進行進一步學習,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學結束后讓學生做一些與教學重難點有關的練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強化對重難點的認識和記憶。
2.3 課外作業要注重知識的拓展
對于課外作業的設計,教師應該注意啟發性,在做作業時能夠讓學生調動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來解決數學問題,這是學生對已經獲得知識的最明顯、最恰當的利用方式,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激發對已經獲得知識的認識并不斷獲取新知識,通過作業來實現新舊知識的不斷交互,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控制好作業的思考性、啟發性和梯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第二,課外作業要注重綜合性,將傳統的形式單一的作業轉變為課外實踐、文化作業和勞動作業相結合的形式,將書面作業和口頭作業結合在一起,通過綜合訓練來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業還應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小學生較為活潑好動,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大量的重復的作業會造成學生的厭煩心理,降低了做作業的效率,因此教師要注重作業的趣味性,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作業,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3 作業設計做好“三個統一”
3.1 作業量分層,做到充分練習和自由發展的有機統一
對于優等生,應該減少基礎知識的訓練量,增加一些難度較高的作業,讓成績較好的學生有自由發展的空間;而成績較差的學生應該控制作業量,讓后進生能夠掌握好基礎知識。
3.2 作業難度分層,做到基礎目標、發展目標和創造目標的統一
優等生應該適當增加作業難度,讓學生有更多的發展空間;中等生作業難度不變,讓學生能夠盡量完成學習目標;而后進生應該降低難度,實現基礎發展。
3.3 讓學生有自主選擇作業的權利,做到作業內容與學生個體的統一
教師不應決定作業的內容、形式、數量等全部以因素,要留給學生一些主動權,讓學生能夠決定做作業的時間、形式和內容,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練習。教師還要不斷創新作業形式,如調查作業、創造型作業和開放型作業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合理安排作業優化設計,能把學生帶入到生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讓學生輕松學習在良好的環境中去接受數學知識,并合理地運用知識是非重要的。這也是我們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數學教師必須做得到。
參考文獻
[1]曹宇.淺析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3(43).
[2]謝延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實踐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08).
[3]張俊英.淺析小學數學開放性作業設計策略[J].考試周刊,2014(92).
[4]廖加洪.當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的若干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中),2014(09).
作者單位
貴州省甕安縣銀盞鎮中心完全小學 貴州省甕安縣 5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