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慕華
摘 要: 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初中數學教師在平常教學活動中要心懷愛心,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快樂思維;不斷思考,同時讓學生學會思維;經常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鼓勵學生創新思維,防止學生思維定式,才能真正培養出能力強的學生、聰明的學生。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 思維定式
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顧教學生知識,一味趕教學進度而本末倒置,忽略學生最重要的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個人認為教師在平常教學中要始終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發展著想,尤其做到以下幾點,做一個好教師,才能真正教出聰明學生。
一、愛心常在,讓學生快樂思維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里,先要自己心里有陽光。“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充滿愛的學習狀態下,學生學習狀況很容易達到理想層面。比拿著教鞭大聲呵斥、逼迫孩子學習要輕松快樂得多,效果好很多,你付出了愛,也換來了自己想要的教育效果,讓孩子更聰明、更健康,你也會很快樂。
二、自己常思考,要讓學生會思維
教師僅局限于課本知識傳授已遠遠不能滿足現在學生需要。要想在教育教學上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教師需要具有各方面知識,需要很多能力,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我們很清楚,在這個信息爆炸時代,很多時候我們是和學生同時接受資訊甚至晚接受資訊的,所以教師的知識面不一定廣于學生,知識的前瞻性不一定優于學生。但教師看問題的方法,思考問題的系統性優于學生,這時候,教會他們怎樣思考尤為重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決定了他們有時比教師更快速地接受嶄新事物。所以好的老師注重的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教會學生思考方法、學習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了,既可以讓教師輕松,又可以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總認為教數學就是訓練、訓練,還是訓練,學數學就是得熟能生巧,甚至急功近利,那時候反而覺得自己教書教得很苦、很累,現在回頭想想就是沒有“授之以魚”,沒有教會學生思考方法。
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引路人,“引”學生思“路”。如在開始有理數運算前,首先指導學生觀察算式,思考運算順序、注意事項,有沒有簡便方法等,而不是一上來就埋頭死做;在幾何推理中指導學生運用綜合法、分析法、“兩頭推”(綜合法與分析法的結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指導學生如何準確簡潔地概括總結結論、規律等;觀察、探索、猜想結論的數學直覺、靈感的獲得……
三、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創新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競爭力。所以我國領導人及時提出我國經濟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可見創新的重要性。往小里講,一個人如果沒有創新,在工作中就沒有活力、沒有競爭力。可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其一生發展的重要地位。
數學教學中研究的創造性思維一般指“創造過程中的思維活動”。這里的創新,一般對思維主體來說是新穎獨到的思維活動,即只要思維的結果具有創新性質,則他的思維(過程)就是創新思維,包括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揭示新規律,創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論,解決新問題等思維過程。比如:在探索“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任意一點到兩腰的距離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時,有學生利用截長補短的方法構造全等三角形和矩形證明結論的,而有學生用面積法解決,這就是創新思維。學生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正是老師對數學思想方法長期滲透的厚積薄發。
做到以上三點以外,還要防止學生出現思維定式。學生在學習了三角形全等后,任何情況下都習慣用三角形全等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往往用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角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等其他定理解決更方便,這就是思維定式。教師要在教學中敏銳地捕捉到這點,采取相應方法和手段打破這種思維定式。
還要防止學生思維依賴性的養成。人都有惰性、依賴性。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特別容易產生依賴教師、依賴同學的心理,自己不主動參與、不獨立參與數學思維活動,這種危害是巨大而深遠的。教師要加以重視,避免這種現象發生。
另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習慣,使其終身受益。
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不斷被人提起。初中數學教師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學生發展、為民族振興付出更多心血。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馬復,凌曉牧.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初中數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胡玉梅.選擇創新解題思路的幾個途徑.甘肅:數學教學研究,2002.
[4]劉從榮.初中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