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霞
摘要:近年來,在中職學校仍存在教師教得辛苦、學生不學或學不會的低效課堂的現象。如何構建讓中職學生樂學、想學、會學的高效課堂教學,成為目前急需學校解決的重大課題。本文結合邢臺現代職業學校的案例及作者的教學實踐,從導學案設計、課堂教學組織、教學方法等方面,闡述如何打造中職學校機電專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中職學校 機電專業 高效課堂 學案教學法
一、“學案教學法”是實現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的基礎
學案教學法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注重學法指導的教學策略。其顯著特點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發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是打造中職學校高效課堂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1.精心設計導學案
導學案是學案教學法得以實施的基礎,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引導材料。“導學案”的著眼點在于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習得能力。編寫時要以課程教學大綱為標準,以教材為主線,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主體學習的精神。筆者認為導學案應側重以下幾方面。
學習目標:突出重點和難點,提出該次課學生應掌握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知識鏈接:(復習相關知識或引入與所學內容有密切聯系的知識)目的是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為新知學習做好鋪墊。學法指導:自主學習方法、小組合作的技巧等。學習內容:學習內容是導學案的核心,要體現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學習內容包括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學、群學)。歸納小結: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進行梳理總結,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學習反思:學生的收獲、疑惑。譬如:筆者在編制機械基礎課程“鉸鏈四桿機構的類型、應用與判別”導學案時,給出如下的學習目標:掌握鉸鏈四桿機構的類型及應用特點;舉例說明鉸鏈四桿機構的應用;掌握新知識后,思考如下問題:鶴式起重機、汽車雨刮器、飛機起落架等分別屬于下列哪種機構?再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制作鉸鏈四桿機構模型實驗,總結曲柄存在條件及三種類型的判別方法。通過導學案的引導預習,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新課理論知識和技能,為新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有效利用導學案
“學案教學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疑難問題的解答者。有效利用導學案,精心設計組織課堂每一環節,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踐體驗,最終達到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從而真正實現課堂的高效和有效教學。
第一步,指導預習。課前發放導學案,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完成預習案,導學引疑、自主質疑,總結學習中的收獲,提出學習中的問題。
第二步,以學定教。課前教師對預習案有發必收,老師通過批改,了解學情,發現自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學定教,從而有的放矢地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
第三步,互動解疑,展示提升。課中進行,小組合作解疑,小組不能解決的進行班內解疑,含學生多種形式合作交流、探究及展示,教學合一。
第四步,精講釋疑。對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通過啟發式或情境式講解給以解答(包括課堂生成的與學生提出的,但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
第五步,當堂訓練,達標測評。課中進行,10分鐘左右,檢驗學生學習效果,通過小組自評、互評、老師點評,給出每一小組學習成績,對優勝組給予相應的精神或物質獎勵。
第六步,歸納提高。課中進行,學生歸納總結,提出本節課學習中的收獲與困惑,以便在今后的學習中逐漸改進提高。
二、重組課程內容、開發校本教材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保障
教材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的依據。現有的中職機電專業教材涉及的專業理論面過大,內容重疊較多,重點過多、過散,學生學習難度較大。另一方面,機械制造技術伴隨著信息技術而高速發展,教材的建設遠遠跟不上產業的發展。而編寫校本教材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筆者所在學校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鼓勵教師開發編寫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打破傳統課程章節,跳出理論知識框框,按照國家職業標準,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切入點,將相關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恰當地安排到各項目任務中,不僅理論知識教學和技能并重,而且重視工作過程的學習評價,以真實或模擬的職業活動為載體,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并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達到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
為了打造高效課堂,2013年以來,《機械基礎》《電工技術實驗教程》等多本項目校本教材投入高效課堂教學中。例如:筆者主編的《機械基礎》世紀英才項目教材,共設置了齒輪減速器、銑床主軸傳動系統、微調銑刀、空氣壓縮機、內燃機配氣機構、牛頭刨床橫向進給機構、液壓千斤頂、氣動剪板機等八個項目任務,其中涵蓋了機械傳動、常用機構、軸系零件、液壓傳動和氣動等教學內容。在教學中,以實際工作過程系統課程為切入點,按項目任務組織教學內容,每個任務均有任務學習目標、任務情境創設、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任務學習評價等,做到“理論學習有載體,技能訓練有實體”,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明確,學習熱情更高漲,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深受學校主管領導和師生的好評。
三、“理實一體化”教學是機電專業實施高效課堂的有效手段
“理實一體化”項目教學法倡導“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依托項目任務,老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課件、視頻等)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理論與技能一體化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
筆者所在學校實施高效課堂教學以來,機電專業課程教學大都在實驗室或實訓車間進行。如筆者在銑工工藝學課教學中,每次課給出一項目任務圖樣。讓學生通過導學案的獨學、群學、小組談論完成分析圖樣、擬定加工工藝設備、選擇銑床、工件裝夾方式、選擇刀具、制訂工作計劃、在銑床上操作等學習過程,通過對加工件的質量控制與檢測,評估反饋(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的整個過程,完成項目任務學習。項目教學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動”中感知,在“做”中求知,實現教學與實踐零距離,教師與學生零間隙,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是一個不斷生成、不斷追求的過程,因而會因老師而異、因學生而異、因教學內容和目標而異,只要我們投入其中,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一定會構建具有中職特色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