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華
【內容摘要】高中思想政治的有效教學關鍵,在于抓住學生的認知基礎并在其與課程目標之間搭建認知橋梁。其中,教師的引導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上,教學目標必須獲得學生的認同。
【關鍵詞】思想政治 生活認知 課程目標 有效教學
高中思想政治的有效教學相對于其它學科而言,更有挑戰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的內容相對抽象,而且容易讓學生感覺到枯燥,再加上一些社會現象不能很好地佐證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因此在高中學生審視的眼光下,說服力也是一個需要面臨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達到應試有效、學生認同的境界,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貼近生活,走向課標”的教學策略,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現以“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教學為例,闡述一些認識。
一、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作為知識建構的基礎
思想政治的知識建構必須建構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之上,這是思想政治課程有效教學的基本認識,但要真正做到這一點也不是想像的那樣容易,因為學生有著什么樣的認知基礎,以及在此基礎上如何設計教學,原本就是兩大基本問題。在“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了詳細調查并作出以下的這樣分析:
第一個問題,學生有什么樣的認知基礎?經過筆者的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包括幾乎所有的女生),對這一話題的基本認識是十分貧乏的,甚至有的學生都難以準確說出“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概念,可以想像此前忽視了這一基礎的教學真正能夠在學生的思維中種下什么樣的種子。而就算部分男學生對此概念有所了解,在課堂上也難以真正發揮小組討論與個體思考中的引導作用,這就必然使得課堂變成教師的單向講授甚至是學生強行灌輸。而從學生的認知需要角度來看,這種抽象知識幾乎不可能引起學生的直覺性的興趣,因此學生的認知基礎與認知需要都是在教學設計中要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針對以上一點的分析,顯然要思考的是如何豐富學生的認知基礎,并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筆者的思路是這樣的:首先,結合教材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一些與多黨合作及政治協商的歷史素材,只是在呈現這些材料的過程中,要特別強調歷史的情境性,比如說在呈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的時候,可以結合具體的事例如民主黨的代表人物與我黨領袖關于政治觀點的一些討論,如果能夠配上相應的圖片,并加上教師身臨其境般的講解,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促進學生的思考。當然也需要結合最新的我黨與民主黨交往的時事,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與民主黨派領導人共商國是的資料呈現,讓學生結合具體的事關今日生活甚至是切身利益的話題,思考執政黨與民主黨的協商本質。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將這些材料與國外一些政黨聯合執政導致效率低下的例子進行比較,以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的政治制度在提高執政效率與執行力方面存在的獨特優勢,進而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優越性。
二、以面向課標作為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建構目標
在尊重學生認知基礎的過程中,強調的是學生建構相應知識的基礎性,而面向課程標準則是強調知識建構的目標性,畢竟對于高中學生而言,由于思想的多元性與認知的片面性,對于有些事情的認識可能存在誤區,因而需要引導;同時又由于社會現象中確實存在一些不良現象,這些現象客觀上會讓學生認為書本上的知識存在著不能反映現實的一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會影響學生對所學思想政治知識的基本認同,因此教師需要對照課程標準,真正將學生引導到這一方面來。
就以“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教學為例,很多學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會認為政治協商只是流于形式,也有學生會更極端地認為多黨協商不如多黨輪流執政好。這樣的問題在課堂上到底應當怎樣面對?是假裝看不見,還是“旗幟鮮明”地批評,并給予學生以正確的答案?筆者以為,假裝看不見自然是不可取的,而直截了當地反對看似旗幟鮮明,其實并不利于學生形成真正的政治認同,因此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要對課程標準進行生活化處理,這種處理既不能影響課程觀點的原汁原味,又需要引導學生形成認同。
三、在學生認知實際與教學目標間搭建認知橋梁
細想起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學,就是在高中階段的學生認知實際與課程目標之間搭建一個認知的橋梁,如果這個橋梁足以承載學生的思維并回答學生的任何問題與想法,那其就是有效的。
而要做到這一點,筆者以為關鍵就在于對學情的研究,以及對認知橋梁的設計,關于這一點筆者思考其實也沒有什么訣竅,無非是要針對學生最想提出的問題并作出回答,并最終尋求到學生的認同,那教學過程就是有效的。
綜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的有效教學策略,在于真正認識學生的基礎并實施有效的教學。如此,有效教學即可實現!
【參考文獻】
[1] 黎鈺燁. 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5):96-96.
[2] 袁小燕. 淺談讓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 (17):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