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偉
【內容摘要】低碳理念的滲透和高中地理課程教學的內在要求有著很多契合的地方,在地理課堂上融入低碳理念不僅和課本中很多教學內容十分吻合,這也是展開對于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培養的一個過程。在滲透低碳理念上教師不僅要引入更多有代表性的課外教學素材,教師也要注重在思維和觀念上對于學生的引導與啟發。這樣學生才能夠形成基本的環保意識,低碳理念的滲透才會更深入。
【關鍵詞】高中地理 低碳理念 滲透
低碳理念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將其和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進行融合,這是對于學生價值觀念的一種引導,是在地理課堂上滲透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意識的一種教學方式。課本中的很多素材都可以成為低碳理念培養的有效資源,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并且給予學生積極有效的引導,讓低碳理念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與深化。
一、拓寬地理課堂的教學空間
教師首先要有意識的拓寬課堂教學的空間,不要讓教學內容僅僅限于課本知識,可以結合當下的時事熱點引入更多值得探討的話題。課本中直接涉及低碳理念的教學內容并不多,但是對于這種觀念的體現卻比較豐富。教師在講到這些相關內容時要善于進行教學維度的發散及延伸,可以結合主題引入一些補充資料,將一些課外知識引入課堂。也可以設計一些值得探討的話題讓學生交流討論,進行對于具體問題的剖析。只有拓寬地理課堂的教學空間,低碳理念的滲透才能夠找到更大的平臺,學生對于這種觀念的認知也會逐漸產生。
例如:教師可以列舉當前世界煤、石油資源逐漸短缺的問題來讓學生進行討論,并給學生提出一些切入討論的建議: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切實緩解這一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們更加迅速地加入到對能源問題的討論中去。有的學生提出了開發新能源的設想,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充分利用當下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因為可以減少資源的消耗,這更符合低碳理念。隨著學生對于問題討論的不斷深入,大家不僅對于能源問題的剖析越來越透徹,學生的觀點中也越來越能夠體現出低碳理念。這就是預期的教學效果的達成,在這種開放式的討論教學中更加有助于學生積極觀念的形成。
二、融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在低碳理念指導下的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融入對于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要加強對于學生的有效引導,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把握低碳理念的實質。地理課程中涉及到的很多話題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討論的很多問題學生在生活中也多會遇到。對于這樣的教學文本或者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加以理解,在分析和探究問題時也可以讓學生結合平時對于生活觀察來表達見解。這種教學模式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帶給學生更直接的觸動,這會更好的實現對于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究:①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是人類發展的必然嗎?②面對當前城市化發展所帶來的諸多環境、社會問題,你覺得可以如何提出建議去緩解?③作為城市化發展的見證者,我們應當如何對未來城市布局進行規劃?這三個問題學生都不陌生,并且都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發表見解。引導學生對于這樣的話題展開探討,會讓學生加深對于這個探究主題的認知,并且能夠潛移默化的將低碳理念滲透到學生的價值體系中。
三、展開針對熱點話題的交流探討
課本中還會涉及一些當下社會中的熱點話題,尤其是資源能源等問題。這些都和低碳理念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這些框題時可以創設一些熱點話題引導學生交流探討,讓學生對于相應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這樣的教學過程通常學生會有較為濃厚的參與熱情,尤其是那些平時對于社會新聞或者生態問題非常關注的學生,他們會有很多想要表達的見解。教師要給學生提供開放式的平臺,鼓勵學生真實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針對具體問題的討論乃至辯論。這些都是激發與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層層深入的揭示問題實質的教學過程,在這些過程的輔助下低碳理念也會更好的得到滲透。
如學習“新能源”時,因為核能越來越在世界資源中占有主導地位,核電也漸漸被人們所熟悉,越來越多的國家也開始發展核電技術。那么,教師就可以以核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為主題,從正反兩方面讓學生分析核能帶來的好處與壞處。學生立刻激烈的討論起來,正反兩方也列舉了各種觀點。有的學生認為,核電站雖然能給人類帶來豐富的能源,但是其危險性也是有目共睹的。核的泄露不僅僅會對人類自身健康造成損害,甚至威脅生命,同時也會對附近的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等等。也有學生認為,核能發展到今天,相關的技術都已經日趨成熟,核能的泄露問題已經能夠很好的被控制,因此,很能是一種很值得被利用的清潔能源。大家的思維與觀點發散了激烈碰撞,教師可以仔細聆聽學生的討論,然后適當給予學生點撥提示,有意識的延伸出低碳理念,以這種方式來結束整個辯論過程。
【參考文獻】
[1] 李宏偉. 高中地理課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探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1(15).
[2] 戚躍勇. 加強人文地理案例教學 提升課堂學生學習效果[J]. 高考(綜合版),2015(03).
[3] 李運娥. 高中地理教學中比較法的應用分析[J]. 考試與評價,2015(01).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