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文章作者以色彩學理論為基礎,以城市公共空間為物質載體,結合城市的人文因素,從幾個方面進行探索。第一,對本次論文的研究目的進行系統深入的了解。第二,對色彩、公共空間和公共空間界面的概念進行了基礎性、概括性的研究:基于色彩研究的基本目的,介紹了色彩的感覺效果、色彩地理學、色彩的認識性與誘目性等與公共空間界面色彩應用相關的色彩理論。
關鍵詞:城市色彩;公共空間界面;設計原則
中圖分類號:TU241
文獻標識碼:A
1.公共空間景觀界面概況
公共界面,在空間環境中講述界面的含義,指某一個空間面形的要素。通常指作為空間實體和空間的一個交界面。界面在空間中又有特殊的特點。景觀界面有其分類,主要分為軟質界面與硬質界面。軟質界面是指水界面、木界面、光界面、鏡面界面、綠化界面等,都是由軟質材質組成的空間界面,軟質界面具有自然、溫暖、活潑、自由的特點。硬質界面一般為石質、金屬、混凝土、磚塊界面等,這類型的界面比較生硬、有結實的質感。
2.色彩感覺及認知
在底色背景上認知圖形的色彩的程度我們稱為色彩的認識性。色彩的認識性與環境的照明有關系,圖形本身的顏色、造型、明暗程度具有差別,認識性又跟圖形的大小、方向、難易程度以及人觀察圖形的角度、距離都有一定關系,這些關系中圖形的明暗差異是影響認知性的最主要原因。總結認識性越高,圖形和底色兩者之間的色相就對比越強,認識性越低,基本分辨不出圖形和底圖的大小與顏色。
3.公共空間界面的色彩現狀和影響原因
(1)公共空間界面色彩現狀。公共空間界面色彩一般根據景觀規劃設計需求,根據人們日常行為、城市規劃的趨勢和現有城市景觀整體色彩來設計規劃,代表著城市的顏色,也代表著國家的顏色。一般對色彩主題鮮明的城市 來說,整體公共空間界面也會蘊含城 市的色彩,具有統一性和可持續發展的特點。
(2)造成公共空間景觀界面色彩現狀的原因。第一,自然景觀日益減少。由于沒有了自然景觀的色調的調和作用,整個城市的色調因為各色的建筑物、交通道路、商業廣告而混亂起來,環境設施的色彩也因此顯得更加雜亂無章,導致人們眼中所獲取的色彩過于雜亂。第二,經濟技術的發展和西方文化的影響,使地方色彩受到嚴重的沖擊,城市本身主色調喪失。第三,由于現今開發商、建筑師的個人審美取向,取代了居住者的審美情趣。建筑色彩基本不研究當地風土人情。雜亂無章的色彩影響周邊環境的協調性。第四,立法不夠健全,“多頭管理”的現象十分嚴重。
4.公共空間景觀界面色彩應用實例分析
(1)北京的公共空間景觀界面色彩分析。北京是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地處平原,氣候溫潤適宜人類居住,城市明清建筑、景觀環境方面多以紅、黃、灰色調來搭建建筑,建筑的紅色城墻、黃色琉璃瓦、灰色屋頂,整體建筑中的柱、房、梁都以這幾種顏色為主,表現著首都歷史背景文化底蘊,整體色彩中金紅色與黑灰色產生聯系,城市有明顯的色彩格局。北京的其他商業性空間的交通和環境,色彩的選擇上灰色和高純度的色彩比較明顯,這些都不同于南方的空間設計,呈現鮮明的對比。
(2)杭州的公共空間景觀界面色彩分析。南方代表性的城市杭州,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是一座具有文明歷史 的古城,也是國際有名的旅游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建筑風格。杭州這座古城的色彩以黑、白、灰為基調,建筑中的木柱為棕黑色或紅褐色,建筑的門、窗、梁為栗色,其中的空間立面上的磚雕、磚壁等均為青灰色。江南水鄉的特點在這些顏色的混合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形成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風貌,讓人流連忘返,與北京的北方景觀形成鮮明的對比。
5.結論
公共空間景觀界面的色彩是一種長期系統的存在,公共空間景觀界面色彩的設計和把握,應從整體色彩構成基礎上進行分析和規劃設計,注重色彩的主色和輔色的整體把握。公共空間是城市各部分之間的聯接體,是城市生活與城市文化的重要體現之處,因而成功的設計能夠積極地鼓勵人們增加在室外的活動,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提高城市活力,帶動周邊土地價值的提升,促成城市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歐陽予婧.街道公共設施色彩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8.
[2]俞晨圣.論景觀空間的界面[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