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蘭
摘 要:合理設計作業,采取科學的評價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效率。教師要聯系實際設計作業,要設計分層作業,要豐富作業形式,更要優化作業評價。
關鍵詞:初中物理;作業布置;優化作業評價;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5-0099-01
作業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查和鞏固,作業能實現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及時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對學生遺漏和沒有掌握的知識進行及時補充。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作業,采取科學的評價方式,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效率。
一、聯系實際設計作業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心理特征、生活環境等多方面考慮,來設計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作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積極向上的流行元素來設計物理作業,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這樣的作業設計能夠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從而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加強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如在講解聲音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問學生:最近網絡上有人模仿多位歌星共同演唱的《我的中國心》,從物理的角度看,這個模仿者之所以唱得像,是因為她模仿了歌星們的( )A.音調B.音色C.頻率D.響度。這種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題目,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主動去思考和探究。
二、設計分層作業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個性等多方面存在的差異。要明確,同樣的作業并不適合所有的學生。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學生的這些差異,設計分層次的作業,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讓學生能夠量力而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進步。設計分層作業,能夠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物理素養的提高。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將學生分成較弱、中等、較強三個層次。在布置作業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作業的梯度,將布置的題目分為基礎題、提高題和拓展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增加作業內容的可選擇性。分層練習,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并且能夠讓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有所提高,能力得到發展。同時,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豐富作業形式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豐富作業的形式,通過多樣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和思考。豐富的作業形式還能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讓學生完成一個探究性小實驗、一個物理問題的調查研究或者是一個物品的制作等,讓學生體驗多種形式的作業,并保持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完杠桿的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進行一項探究實驗。安排學生通過網絡、查閱資料等形式來總結出人類對杠桿的應用和研究,并讓學生根據學習的杠桿平衡原理來制作小桿秤,利用生活中常見的資源研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應用,還能在探究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識,實現對物理知識的熟練掌握。同時,通過豐富作業形式,教師與學生加強了互動和交流,讓學生學會走出課堂,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知識。這種開放性的作業,能夠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又如,在學習完聲音的發聲原理和特性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課外小制作,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能夠彈出三個音以上的小樂器。這個題目雖然有一定難度,但學生特別感興趣,他們在完成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快樂。有的學生提交了筆筒、棉簽做的口哨,有的學生利用橡皮筋做成吉他,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創造力。
四、優化作業評價
作業的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師應優化評價形式,提高評價效果,應明確參與評價的主體,應隨著作業形式的不斷增加,評價方式也進行相應的完善。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的過程中,應實現學生、家長、教師的多方參與,進行綜合性評價。同時,要實現過程性評價和結果評價,做到全面評價。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業時,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狀況,并了解學生的想法。同時,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類,將一些容易出現錯誤的典型問題總結出來,并且在課堂中統一強調。對學生個別出現的問題也應在評語中指出,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從而更好地去改正。教師應及時將批改后的作業反饋給學生,讓學生去主動反思自己的問題,及時自主糾錯。同時還應實現學生之間的評價,可以通過小組評價,同桌互評等形式,相互發現彼此的優缺點,更加全面地找出存在的問題,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家長也應參與作業評價,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學會不斷反思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聯系實際設計作業,要設計分層作業,要豐富作業形式,更要優化作業評價。要發揮作業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唐浩.初中物理作業的布置與評價[J].理科考試研究,2014(18).
[2]戴國成.“小”作業評出“大”天地——初中物理作業評價原則的探討[J].湖南中學物理, 2014(04).
[3]沈大坤.淺議物理作業的誤區及對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