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縣域職校中職生學習情況、生活條件、心理健康狀況入手,分析縣域職校中職學生生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成長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產生的心理困惑問題,并積極分析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探索縣域職校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
【關鍵詞】縣域中職生 心理健康教育 內容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B-0075-02
目前,岑溪市在校中職生已達到6000 多人,他們基本來自農村,學生年齡大多在 14 至 18 歲,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隨著環境變化在不斷變化,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從岑溪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條件了解到,部分中職生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成長學習和生活等方面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問題。中職生各樣的心理困惑問題將直接影響他們今后生活、學習和發展,因此要求心理教師正確判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采取恰當的教育教學措施。
一、縣域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以岑溪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為例,當前中職生心理健康狀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普遍表現出厭學的心理
首先,在縣域職校,初中畢業學生憑畢業證就可直接進入職校學習。由于中職學校招生竟爭,為了生源,中職學校招生不用限制條件,放低門檻入學,一些中職學校甚至接納初中流失生。這類學生的文化基礎差,普遍表現出厭學的心理問題。其次初中學生是獨生子女多,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使得學生學習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有的學生感到十分不適應,有的學生心理承受力很差。對中職生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76% 學生有一定的焦慮心理,對考試懷有恐懼心理,十分關心考試分數。這造成了中職學校學生的嚴重心理問題。
(二)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
中職學校大部分學生是在義務教育階段被學校和老師認為是學習成績排在后 50% 的學生。這部分學生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中的弱勢群體,有諸多的不良行為或表現。主要體現在:(1)自覺性差,自制力差,自我意識薄弱。(2)缺乏責任感,意志上缺乏改變錯誤的毅力。 (3)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個別學生熱衷于網絡游戲,花錢無度。(4)對中職生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32% 學生有沖動傾向,遇事容易沖動,自制力較差。
(三)與家人溝通少,人際關系緊張
當前,岑溪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 87% 來自農村。盡管有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但是他們身處農村,經濟落后,家庭經濟困難,有 60% 的家庭父母到外地打工掙錢謀生,一年之中與孩子見面溝通時間少之又少,大部分孩子是接受隔代教育,人際交往和人際溝通得不到很好的引導,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和溝通,遇到與同學、朋友、家人發生意見分歧,更不知道怎么樣處理。對中職生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21% 中職生有孤獨抑郁、不善與人交往、自我封閉等問題。
(四)網絡成癮、情感扭曲
有的網吧無視管理法規,對未成年學生上網不加干預,網上的黃色垃圾與兇殘打斗等不良信息侵害心智不全的青少年。例如,有一個男生,不滿 16 歲,沉迷網絡游戲,瀏覽黃色網站一發不可收,結交了同齡厭學的女朋友,很快彼此逃學曠課,還發生了性行為……學校和家長都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男生不但聽不進去,還說是家長討厭他、不愛他。部分學生早戀導致學生情感不健康、心靈扭曲。每當新學期開學,在校園四周的陰暗角落,早戀學生摟肩搭背、相互親吻現象也屢見不鮮。
總之,縣域中職學校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群體大,部分學生消極情緒明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9.6% 的中職學生存在著各種程度的不良心理反應;10.8% 的中職學生存在著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加強縣域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針對當前縣域職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一)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創新德育工作新思路
1.學校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培養更多從事心理健康教學及心理咨詢工作的教師團隊,給教師學習和調查研究時間,了解當前縣域職校學生學習情況、生活條件、心理健康現狀,根據中職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和發展的特殊性,配備好必備的心理健康教育設施,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如學校設置的每一個專業都跟社會上的一個行業相對應,學生學習了某個專業將來就要進入某個行業工作,經常給學生介紹這行業的歷史、文化、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行規等,給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成長的自信心。
2.創新德育工作新思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縣域職校中職學生與家人溝通少,與同學溝通少,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心理活動的實踐,讓學生在互動實踐中體驗感受,在體驗中提升感悟。通過活動、討論、角色扮演、圖例、互動分享等形式,讓學生在互動實踐中積極、主動、快樂,體會集體的成功。如“我的好朋友”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展示好朋友的助人優秀品質。
3.開展各種心理教育活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詢。針對問題生、家困生、學困生,設置好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咨詢及系列活動。成立學生心理社團,吸收開朗、寬容、樂觀、進取的學生為學生心理社團成員,培養和宣傳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介紹相關方法,學生自主選擇主題,開展參觀、演講、手抄報、板報、網頁制作等活動。如“我的打工生活”演講活動,主講人是同鄉同學中外出打工者,以同齡人的心,講同齡人的話,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和參與率。
(二)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應從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1.組織每周一早晨升國旗活動,講感恩報恩案例。學校實施的感恩教育,有民族精神、孝道文化、傳統禮儀、感恩報恩案例等教育內容,以在國旗下講話、班會參觀、感恩人講、手抄報、板報、網頁制作等方式,進行感恩報恩教育,促感恩信念培養。學校每周組織各班級收集感恩報恩案例,由值勤教師在周一早晨升國旗活動,講感恩報恩案例,營造團結守信的校園氛圍,構建充滿活力的校園。
2.組織班級、團隊活動,表揚陽光心態學生。根據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精心安排對青少年學生有益身心、寓教于樂的各種活動,培養學生團隊精神,使學生自我抗壓能力、自助能力得到提高,心靈得到健康成長。愛勞動是縣域中職學生的優秀品質,根據中職學生愛勞動的特點,學校每年精心組織學生進行“我愛我的宿舍”“我愛我的教室”等清潔比學趕幫超活動,培養吃苦耐勞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表彰一批批吃苦耐勞的優秀學生,表揚陽光心態學生。學校每年精心組織學生到企業去參加教育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職業人格塑造。
3.邀請優秀員工、社會名人進校講座和表演技能,激勵學生成長成才。將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學校其他課程的教育內容滲透,是落實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關鍵,也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請企業專家、優秀員工、社會名人進校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報告會等,給學生介紹這個行業的歷史、文化、優秀人物以及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等,提升學生對學習專業的認知,激勵學生成長成才。還可舉辦職業心理專題講座,加強就業指導,突出對中職學生重樹自信、點燃理想、悅納自我的引導,從而提高良好心理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白香珍.人際關系在班級管理中的促進作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8)
[2]尤麗榮.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和建議[J].職業,2015(11)
[3]董玉華.淺談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新課程,2015(33)
【作者簡介】龍月芳,女,大學本科學歷,岑溪市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三級心理咨詢師。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