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延蘭
摘 要: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性課程,對學生的素質培養、能力培養等諸多方面都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需要關注的重中之重。現如今各行各業中都采用激勵模式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提出將激勵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并提出相關的運用策略,以此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激勵教育;小學語文;應用策略
隨著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各行各業都進入發展的階段,而推動發展的原動力就是以人的行為為主,因此,如何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就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在長期的實踐與發展中已經發現了一項被驗證的事實,那就是人是需要激勵的,沒有得到激勵的人所發揮的能力不到自己原有能力的20%,而得到充分激勵的人所發揮的能力是可以發揮到80%以上的,由此可見,激勵對于人們是多么的重要。同樣的原理也可以放到小學語文教育上,采用激勵教育模式,可以讓學習好的學生更加有信心,更上一層樓,而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則可以增強他們對學生的興趣,促進這些學生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決心,從而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將激勵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之前,首先要做到的一步就是明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只有將這些問題明確化,才能在此基礎上起到對癥下藥的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體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個性化差異無法得到平衡
學生與學生之間明顯存在個體性差異,有些人可能在這些方面學得比較好,而有些人則對這方面不太擅長,而擅長另一方面,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學習語文成績好的學生,勢必會有學習語文成績差的學生,然而教師卻沒有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使差異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不高。
(二)教學方法落后,學生主體性地位無法體現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沒有從學生的實際發展出發,所使用的教學手段無法讓學生集中于課堂的講解中,調動不了學生的思維,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課堂主體性無法得到真正體現,從而導致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無法得到發展。
二、激勵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激勵模式適用于各行各業,恰當的激勵方式可以產生積極的作用,不僅可以調動積極性和主體性,無論是對學習還是工作都能有效提高其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激勵模式具體可以參照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握激勵語言
語言的使用是語文的學習重點,而作為傳播語文知識的教師在使用激勵模式時也要注意激勵語言的運用,由于語言的使用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教師的態度與情緒,因此,善用激勵語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將學生的思維集中于課堂講解中。與此同時,教師在使用激勵語言的時候要注意分寸,如果掌握不好度,就會導致學生自信心膨脹而不踏實學習,這對于學生的整體發展是不利的。
(二)使用激勵教育要講究公平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采用激勵模式,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仔細觀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都不積極回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怕自己想出的答案不符合要求,因此,為了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教師在采用激勵模式時不僅要對回答正確的學生予以褒獎,對于那些回答錯誤的學生也要給予適當的激勵,讓學生感受到尊重,增加對學習語文的信心,而不再是自暴自棄地自我放逐。此外,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可以多要求那些不怎么主動回答的學生進行解答,不管回答得正確與否都要給予一定的激勵,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三)堅持對學生的激勵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應的教師所使用的激勵教育也應該有長久性,不能半途而廢,不要今天想到用激勵教育,明天在教學時就將其丟棄,無論是對學生的學習還是對教師的教學都是不利的。小學語文學習可以為學生的學習生涯奠定重要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堅持對學生使用激勵教育,在根本上保證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信心,這樣才能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小學語文教育所起的是關鍵性基礎作用,因而在教學中以激勵的形式來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僅可以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而且對于學生的整體發展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偉東.課堂教學的激勵藝術[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18).
[2]杜德櫟.教學激勵與新課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6).
[3]黃慶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激勵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4(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