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媒體隨之應運而生,并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這對傳統媒體產業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一方面受到互聯網的巨大沖擊,一方面又要應對新媒體的強勢競爭,整個傳統媒體產業甚至都將重新洗牌,特別是紙質媒體,江河日下的趨勢非常明顯。如何在這個“多媒體融合”時代迅速變身,轉型升級、不被市場所淘汰,本文通過對傳統紙媒發展優勢和劣勢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應對方法。
關鍵詞 互聯網;紙媒;新媒體;應對方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6-0084-02
1 新媒體的特性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逐漸變成主角之一。201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三網融合,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新的技術支撐體系的出現,帶動了媒體行業新形態——新媒體的出現,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等。新媒體在承載海量信息的同時,具有便捷性、互動性、傳播豐富性等特性,人們隨時隨地表達信息的需要被滿足。
互動性主要表現在,新媒體為普通大眾提供了個性表達的渠道,受眾也強烈地體會到了參與感,信息的互動性也使得受眾實現被動到主動的改變,因此更容易被受眾所接受。
便捷性主要表現在及時性和移動性上,技術的發展使得新媒體實現了實時傳播,加上它具有碎片化信息傳播的優勢,這是任何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
新媒體傳播內容的方式更加豐富。新媒體是影音文字信息的整合,它可以通過文字、圖像、聲音等方式傳播。另外,新媒體使用與內容選擇更具個性化,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2 傳統媒體劣勢與優勢
2.1 劣勢
2.1.1 傳統紙媒受本身體制所限
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12年之后,傳統紙媒面臨著讀者流失巨大,發行量、廣告收入下降,人才大量離職等嚴峻形勢,其產業價值大大削弱。有的報紙已嚴重虧損,甚至宣布停刊。
傳統紙媒之所以面臨如此困境,因為它還有一個先天的局限性——受到體制所限。從本質上講,紙媒是黨的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陣地和重要力量,所以,傳統紙媒天然被賦予了“黨的耳目喉舌”的使命,又被賦予“社會公器”的角色,無法真正迎合讀者所需。另外,傳統紙媒專注內容采編,對新技術新媒體缺乏敏感與操作經驗。
另外,生產出一份報紙,需要采寫稿件、編輯、校對、制版、印刷、郵寄……這些過程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來進行。同時,報紙需要有專門的發行和廣告人員。因此,報紙的固定成本較高。
2.1.2 廣告主投放廣告渠道轉變
21世紀之前,對于傳統紙媒,只要廣告主愿意付費,交易就能達成。而現在,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紙媒不僅在速度和范圍上受到打擊,更在盈利渠道上受挫。
目前,信息渠道變得四通八達,新聞信息的傳播途徑有了更多的選擇,加上用戶閱讀習慣的轉變,導致了廣告主對廣告渠道投放的轉變。很多“媒體金主”在傳統媒體上的廣告投放預算已很大程度的縮減。傳統紙媒模式單一、標準化平面廣告的劣勢已非常明顯。
2.2 優勢
2.2.1 內容的專業性要求更強
從新媒體的興起到興盛,紙媒們也面臨著倒閉的危機。但擁有著專業技能的這個群體,他們擁有一份更專業的內容制造精神。
筆者曾看過報社一位前輩收藏的新聞作品,其中有一篇人物故事,寫的是一位農民,開頭是這樣的:“這個世界上,有些遇見,總是極具深意。張曉樹在2009年初第一次遇到了劉宗超……他想要讓更多的百姓受益科技成果……”之后,處處皆有“故事”,情節動人。
很多好的新聞作品,是采編者自身素質的深厚沉淀,讓讀者印象深刻,久久回味。
2.2.2 具有影響力與品牌公信力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任何時期媒體的責任,對傳統紙媒來說更是如此。網絡時代下,新媒體的出現雖然給傳統紙媒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傳統紙媒與新媒體相比,在社會公信力、群眾影響力、新聞制作團隊、專業管理體制等方面仍然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傳統紙媒所具備的核心資源就是影響力與品牌公信力。
優越品牌優勢、品牌價值所保留住的受眾信任度與滿意度,傳統紙媒在大眾心中早已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黃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現在《紐約時報》更注重電子版的東西,但是無論如何,紐約時報的電子版有人關注,還是與它的紙質版有關。”
2.2.3 紙媒具有可收藏性
還記得筆者剛來報社的時候,報社的長輩時常拿出自己收藏的“本子”,愛不釋手。一沓沓的“本子”上粘貼的都是從報刊上剪下的一些稿件,有的是種植技術,有的是科研成果,有的是美文。
傳統紙媒想要打造新時期紙媒新聞性,應該增強“可收藏性”這一砝碼。相對于新媒體時時刷新的信息資源,紙質媒體可收存、展出、查閱,在長期珍藏上無疑具備優勢。如《滄州日報》開辟的新專欄《深度聚焦》,圍繞某一新聞事件,呈現給讀者一個“無死角”的視覺感知,值得收藏。
3 傳統媒體應對方法
3.1 保持“內容”優勢,強化服務理念
盡管各種新媒體層出不窮,但是對于原創和專業的內容追求,是吸引大眾讀者最重要的手段。傳統媒體在內容創作方面具有新媒體無可比擬的優勢。
新媒體的內容生產仍然依賴于傳統媒體,其自身生產內容的能力有限。傳統報業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傳播觀念,強化服務理念,開拓傳播渠道,以用戶為中心進行產品設計,奉行“內容為王+用戶為王”的新理念,以達到更好地傳播效果。相信等傳統紙媒找到新的發展模式,人們會逐漸明白我們仍然需要專業的采編隊伍來生產真正好的內容。
3.2 借助網站力量,建設“平臺和渠道”
在互聯網時代,媒介不僅是信息,它還是渠道。傳媒業之間的較量,比的就是信息的及時送達、專業且深度的解讀。在專業且深度的解讀上,紙媒是占有優勢的;然而在時效性上,卻遠落后于網絡新媒體。如何實現轉型和發展,這就需要在注重“內容”的同時,還要注重“平臺和渠道”的建設。
當然,這個“平臺和渠道”的建設要明確以紙媒為依托,并借助門戶網站強大的平臺力量,把寶貴的新聞內容與信息放在上面,以增加時效性,吸引更多的讀者和廣告收入。如《壹讀》因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雜志不再出版,但打開互聯網,你能看到《壹讀》的淘寶店;“今日頭條”將內容直接鏈接到原媒體機構的網站,使其網站流量得到提升。
3.3 尋求創新發展,做個性化新聞類產品
面對新媒體與互聯網的沖擊,大多傳統紙媒在積極尋求轉型發展。大多傳統紙媒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建網站、做微信公眾賬號等,但成功的案例卻很少。因為大多紙媒都沒有進行創新,而是把報刊的內容復制到了自己的網站上。
傳統媒體,特別是中小城市的紙媒,在建立了強有力的平臺和渠道后,需要通過創新走出自己的特色,提供多種形式的產品服務,做個性化的新聞類產品。例如,在建立微信、在線電子版的同時,推出了電子商城等互動娛樂產品。
3.4 立足自身優勢,形成多元盈利模式
目前,傳統紙媒產業已經不能單獨成業,報紙面臨的最大問題還在于傳統的“內容+廣告+發行”的單一盈利模式,然而傳媒業仍然是互聯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傳統紙媒要真正實現轉型就需要根據自身的優勢,打造信息資源平臺的基礎上,建立多元的盈利模式。
對于山西科技報社這樣的省級媒體來說,核心是打造基于大數據的綜合性信息服務平臺,當然這個平臺要結合當地的產業特點來實現。例如,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大力打造創意產業園,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積極開拓游戲產業和養老產業。
4 結論
面對巨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大多傳統紙媒都在積極尋求適合自己發展的新出路。在信息發達、新媒體渠道多元化的時代,傳統紙媒應主動跟上時代的節奏,抓住新的機遇,走向“多媒體融合”的時代,在產品要素、渠道、服務、商業模式等各方面轉型升級,增強自身的傳播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呈現一個新鮮、生機勃勃和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傳媒業。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中國移動互聯網調查研究報告,2014-8.
[2]劉曉林,鄧利萍.傳統媒體的傳統優勢[J].青年記者,2012(21):17-18.
[3]樊睿昕.論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沖擊下的轉型策略[J].經營管理者,2013(15):358-359.
[4]范東升.拯救報業[M].廣東:南方日報出版社,2011.
[5]凌曦.美國傳統媒體應對新媒體競爭的啟示[J].傳媒觀察,2011(1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