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胡淑萍
摘要:現代課堂教學正是追求這樣一種教學環境,對課堂生態主體――學生的尊重,即讓生命實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然、和諧、自主地發展,它應關注人性、突出發展,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其核心成分應是通過最優化的課堂教學設計和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有效的開發,每個學生都獲得最充分的發展。
關鍵詞:生態課堂;和諧;自主發展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生態課堂洋溢著人文的光輝,它能夠讓靈感輕舞飛揚,情感得以溝通、智慧得以交流。教師不僅要創設充滿人文情懷的教學情境,走向學生的內心,深入到學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發現他們的潛能,煥發他們的生命激情,還要在教學數學知識的同時發掘數學的文化美、語言美、藝術美,使數學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有機融合,成為學生數學素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一、小學數學生態文明課堂的基本特征
生態課堂”是人本主義的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和諧、協調發展為第一要務的教學情境,是一種珍視“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圍。和諧的生態課堂講究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衡。雖然新的課程標準規定了一節課要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但客觀地講,這些目標的立足點仍然是知識本位居多,特別是數學教學的三維目標達成也還是以有效為價值追求,因而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數學的文化價值,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就數學學科教學而言,關注其文化價值,對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無疑是有幫助的,對改變數學的枯燥無味的錯誤認識也是很好的切入點,這正如成尚榮先生在《人民教育》2010第23期撰文那樣:數學改革絕不能止于“有效教學”,數學教學必須關注數學的文化價值呈現,只有這樣,小學數學教學才能喚醒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他們長大后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看待世界處理問題奠定基礎。
二、為什么要構建小學數學生態文明課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關于“教學過程”中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人格,建立平等的關系,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們要為學生創設高質量的數學生態課堂就必須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真正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多維互動,使生態課堂系統中的各要素在不斷遞進式地循環變化,使生態課堂在 “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矛盾運動中不斷發展,實現形態的更新和能量的轉化、充盈,最終促進生命的成長,達到對本真生命的超越。
生態課堂是有利于師生交往、師生間關系處于平等,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課堂;所謂生態課堂,是建立在生態理論基礎上,辯證的看待課堂中人際關系,是人文意識的具體體現。生態課堂是有利于師生交往、師生間關系處于平等,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課堂。
《新課標》提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學生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從中感悟抽象、推理、建模的思想,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由此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質性改變。
三、怎樣構建小學數學生態文明課堂
國外學者湯普森1975年的研究結果表明:教師專業數學思想的形成與他們表達數學內容的典型方式存在著一致性。這有力地說明了教師的數學觀、數學信仰和愛好的確影響著他們的教學活動。基于上述觀點,要想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建構數學文化生態,就要求數學教師自覺地修煉數學文化素養的功夫,學會用數學文化的眼光分析教材,設計目標達成,深入淺出地挖掘數學知識所呈現的文化價值,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這樣才有可能實現數學文化生態建構。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數學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應是人格平等的主體,教學過程應是師生互動、經驗共享的過程。要建立“師生互動”的數學教學、學習氛圍,我們必須要丟棄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對數學課堂的霸權控制,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學生一起學習,要敢于承認自己有不如學生的地方,以伙伴的身份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討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后要作為學生中的一員,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以伙伴的身份跟學生一起探討不同的想法,以引導者的身份激勵學生發現問題的結論,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種師生間的互動昭示著教學不再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機械相加,教師和學生間的相互合作、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互相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間的教學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這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突現、個性的彰顯,創造性地解放。對教師而言,通過融入到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不但體味、領略了教學的神圣和精彩,而且自身也得到了學習,得到了發展,數學課堂成為師生共贏、共同發展的地方。
這正如著名數學家徐利治先生所說,數學有兩重功能:一個是科技的功能,一個是文化的功能,不應忽視文化的功能。因為數學的文化觀念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數學文化觀念中蘊含著的觀點、信念和態度,如客觀、公正、理性和追求完美等,可以影響人們的人格素質和個性品質。
數學生態課堂就像是鏈,鏈是一個個環做成的,最終表現出來的是環環相扣,生命不止的循環。在這個循環系統中,學生和教師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以得到自己的需要,學生獲得的是關愛、機會、知識、方法、信心、幫助……,教師獲得的是享受、回應、提升、成就……,師生共同獲得的是歡樂、收獲、信心,是生命的自由成長。讓我們一起營造生態的氛圍,在關注教學的有效性的同時,思考數學文化的生態建構,做一名大氣的、有思想的小學數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