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梅
摘 要:中國古詩文化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一直閃耀著多彩的光芒。它讓我們感受到李白的放蕩不羈,領悟到李清照的婉約動人,體會到王昌齡的驍勇無畏……古詩折射出的是中國文化的悠長底蘊和深沉的歷史內涵。小學階段選取的古詩文質兼美,既適合小學生閱讀,又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古詩教學中,既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美的意境,接受美的熏陶,又要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詩意;審美價值
教育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階段選取的古詩文質兼美,既適合小學生閱讀,又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古詩教學中,既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美的意境,接受美的熏陶,又要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在講授古詩時,為了讓古詩課堂更加的生動有趣,我常常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首先,讓孩子先解詩題,明白詩題的含義。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同樣的,詩題也是整首詩的眼睛,是新授課的切入點。如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的一首古詩《春夜喜雨》,先讓學生理解詩題,抓住題眼“喜”字進行剖析。喜自然就是喜愛的意思,春天的夜晚對雨充滿了喜愛。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學生在了解了詩題,明白詩題的含義后,才能更好地評鑒詩題,學習詩題。
其次,了解詩人的生平和創作背景。一首古詩的創作和詩人的生活背景、身世有著密切的聯系。拿《春夜喜雨》這首詩來說,《春夜喜雨》的作者杜甫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在安史之亂后,帶著一家人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晚年時他定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一直渴望安定的他終于有了一個可以落腳的地方,在草堂中詩人一家重拾了久違的安定,讓他倍感欣慰。此刻的詩人在草堂里,看到了那淅淅瀝瀝的春雨,對很久沒下雨的浣花溪畔來說,這無疑是“久旱逢甘霖”,詩人看到此情此景,心中不免有些許的興奮。春天的某個夜晚,有一位詩人在草堂里靜靜地聽雨。
再次,明白每一句詩的詩意也至關重要。小學語文教材選取的古詩內容大都淺顯易懂,每句詩的詩意也能從字面上先進行理解。在理解詩意時,特別要提醒學生利用課本上的“注釋”和“資料袋”里的內容來輔助理解,那樣會使詩意更加明了,但這一細節,往往會被很多的年輕教師所忽略。事實上,教材上的任何一段文字和每一幅插圖,都是輔助學生理解詩意的重要工具。在理解詩意時,可以抓住詩句中的重點字詞進行解釋。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句,抓住“潛”這個字切入,指春雨隨著春風悄悄地來到夜色中,悄無聲息地滋潤著萬物。同時引導學生結合平時的生活實際,體會詩句的含義。
最后,用心感悟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古詩教學中最關鍵、最難的一步,詩情自然就是詩人融入的感情,透露出詩人的心情。《春夜喜雨》中,從詩意入手,讓學生結合平時的生活經歷,晚上傾聽著雨打窗戶的聲音,春風中夾雜著泥土的芬芳,這是多么的愜意啊!何況這是及時雨,詩人在草堂里聽著淅淅瀝瀝的春雨,那該是多么歡喜。深入理解“好雨”“潛”“潤”“紅”“花”等字詞,隨著老師的層層點撥,學生繼而悟出詩人對春雨的喜愛之情,從而感悟到詩中的詩情畫意。不僅如此,深入下去,結合“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運用,它可以用來形容老師平時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就像這春雨一般滋潤我們的心田。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讓學生走進有詩意的課堂!
語文古詩課堂中學生理解了詩意,感悟了詩情,但對于一個中國文化的傳承者來說,還需要把它牢記于心,做到能背誦和默寫,讓詩歌文化在學生的心里生根發芽,不斷創新,不斷傳承下去。其實,詩歌的朗誦可以增進孩子對詩歌的興趣,從而讓課堂更加有詩意起來!
語文是一門藝術,古詩是一種文化,教學是一項技能,如何讓璀璨的文化通過我們的技能升華為一門多彩的藝術,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和探索。總之,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古人們的雋永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優美的詩詞,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給了我們藝術的享受。
參考文獻:
[1]唐艷.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詩意[J].考試周刊,2012(10):35.
[2]馮敏.淺談怎樣讓語文課堂充滿詩意[J].教育革新,2009(12):39.
[3]李麗雅.享受閱讀,享受語文:淺談如何讓小學低段語文課充滿活力和詩意[J].中國校外教育,2013(31):47.
[4]郝玉梅.構建晨誦課程:讓學生享受詩意語文[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30(7):89-92.
[5]徐順保.詩意語文:洗滌學生靈魂的藥劑[J].語文學刊,2011(1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