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明
摘 要:在新課程教學改革影響下,在教育教學中也開始積極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實現生本教育的理念。對生本理念引導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生本理念;小學數學;改革
筆者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多年的數學教學工作和生活,讓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教育的真諦,特別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感觸頗深。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理念的相繼轉變,讓我對現有的課堂教學模式產生了一些疑問。為什么在體育課上、課間和午間休息時,我們的學生那么歡快、那么自然?而到了正式課堂上,卻那么拘謹?教育終究是為學生而教育,還是為學校自己而教育?
傳統的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整齊坐在下面聽、寫,主動學習的學生,有不懂的問題就向老師尋求幫助,而那些相對成績差的學生,又不好意思問老師??傊?,這種死氣沉沉的課堂,絲毫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無法真正培養有能力、有素質、積極思考的學生。“生本”理念,又稱為生本教育理念,它是指“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意義
關于生本教育理念,從本質上來講,它注重的是學生在整個課堂學習中的地位,即一切課堂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學生。在知識教授過程中,在相對開放的課堂氛圍內,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的挖掘,因為與基本學科知識相比,學生的情感、悟感才是真正的基礎,是學習的動力。因此,也可以說,生本教育理念看重的是一種能力,強調從學習過程中積累。因此,生本理念的提出與推廣應用,符合當前新課改大背景發展趨勢。
第一,與新一輪的小學數學課程體系改革相契合,有助于進一步推進小學教學改革發展。目前,新課程注重的是創新,包括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以及課堂教學模式,而這些均屬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固有屬性,生本教育理念注重的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個性發展。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關鍵的發育成長時期,包括身體、智力、思維方式,通過在課堂上踐行生本理念,有助于構建開放式、多元化的教學形態,更加有針對性地對小學生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第二,有助于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創設一個新平臺。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元素之一。新課改下,要求以學生為本,從觀念認知上轉變教學理念,通過實踐來剔除傳統灌輸式課堂教學
模式。
二、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方略
(一)基于學生愛好提問
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說,因為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不是特別緊密,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無法產生共鳴,上課的積極性也不高。所以教師在提問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提問的語言,語言不應該死板和單一,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和語言進行提問,這樣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小學生處于特殊的階段,他們不能很好地控制住他們的行為,上課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他們的興趣愛好為基礎來提問。比如說,當學生學習到計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問題中添加一些學生喜歡的元素,引起他們的興趣。比如:米奇開了一家水果店,唐老鴨到水果店中買走了8個蘋果,現在水果店中還剩下12個蘋果,問學生在米奇的水果店中原本有多少個蘋果?在問題的設置上需要盡量貼合學生的愛好,語言也要更具有親和力,減少學生的排斥感。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之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課堂紀律十分重視,他們認為課堂就必須要安靜和嚴肅。但是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現代教學更加強調素質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的要求,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師生之間無法進行良好的互動。所以,在以后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為他們的數學學習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生學習了物體和圓形的時候,就需要借助教學模型,讓學生來觀察模型,然后讓他們進行討論,比如,這些模型的特點是什么?怎樣對它們進行合適的歸類?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用鼓勵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這樣的鼓勵,例如,剛才大家已經對模型進行了細致的觀察,那現在老師要看看哪個學生是最聰明的,能對這些圖形進行準確的辨認?
(三)實例分析
依據我校的實際情況,結合著教育經驗與認識,簡單提出一些建議對策。
對于老師來說,需要營造一個互動交流的課堂、氛圍,即學生為主體、老師來主導,組織實踐教學。這里的關鍵在于“互動”,改變以往課堂教學中僵硬的師生局面,讓學生遵守課堂紀律而又不拘于一些無謂的“規矩”。以“問題”作為驅動,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空間,讓學生探討問題、分析問題,并分組解決問題。以“平行線認識”這一章節內容為例,借助于多媒體,利用PPT來向學生展示一些準備好的圖形,設置問題,比如,讓學生觀察這些圖形,踴躍發表看法,這些圖形都具有哪些特點?各圖形之間有無關系?怎么分類?
接下來就是實踐探究,將知識學習聯系到生活中,依據理論實踐探究。比如,在“混合運算”這一節內容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良好的固性思維、優秀的學習態度往往都是在實踐探究和思考中形成的。在課間和體育課的時候,就可以觀察到小學生的娛樂天性,這是不可抹殺的。小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本身,同時又高于生活,但是在實際學習中,由于數學知識過于抽象、過于枯燥,弱化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必須徹底改變這一弊端。有這么一道例題:小明和媽媽一起來到百貨超市購買學習用品,買了5根鉛筆、6本作業本、1個橡皮,其中,鉛筆每根0.8元、作業本每個1.2元、橡皮1元。問題:假如你是小明,你會付給(收銀員)阿姨多少錢?假如你給阿姨一張50元的錢,會找給你多少錢?首先,老師需要引導學生,讓學生盡可能地聯系到實際,仿佛自己就是情境里的小明,幫助學生構建生活情境,如此一來,學生在通讀整個題目大意后,聯想到之前媽媽陪自己去購買文具的生活情境,在分析問題、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時候,更加具有聯想性、主動性,讓對整個問題的探究更加有效。之后要學生根據先前學習的混合運算規則,來計算答案。學生列出:①5×0.8+6×1.2+1×1=12.2元;②50-12.2=37.8元。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就是提倡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勇于探索,注重的是一種動態生成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內化所學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以上本課題,簡單表述生本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方略,以供同行工作者參考應用。
參考文獻:
[1]龔秀娟.生本理念下小學數學參與型教學實踐[J].教育界,2015(31).
[2]倪麗煒.生本理念下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16(17).
[3]沈萌萌.生本理念下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實踐建構[J].亞太教育,2015(4).
[4]陳煒麗.生本理念下小學數學練習課的設計[J].考試周刊,2014(A5).
[5]張維.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優化與生本理念的滲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