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建
【摘要】針對民辦醫學院校教學學時緊張,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對教學觀念、教學內容、當代應用等進行了改革。從而使得學生掌握分析化學的基本理論要點,培養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民辦醫學院校 分析化學 教學改革
分析化學是藥學專業與檢驗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分支,是發展和應用各種理論、方法、儀器和策略以獲得有關物質在相對時空內的組成和性質的信息的一門科學 。分析化學包括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兩部分。化學分析是以準確測定為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準確的量的概念,學會處理復雜平衡的方法,分清主次,合理取舍,簡化復雜的平衡關系式以達到解決實際分析問題的目的,同時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掌握有關的科學實驗技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儀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較復雜或特殊的儀器設備,通過測量物質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學性質的參數及其變化來獲取物質的化學組成、成分含量及化學結構等信息的一類方法。
但是由于化學分析課程自身的特點和我校教學學時緊張的問題,使得在化學分析課堂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難以適應現代社會對化學及相關專業的人才需求,為此本文從教師的角度闡述對化學分析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想法。
第一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破解“重科研輕教學”帶來的種種弊端。目前,部分教師受職稱評定“重科研輕教學”指揮棒的影響,將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科研上,導致教學上精力投入不足,特別是實驗課教學,選擇的實驗內容相對簡單,授課方式多是“照本宣科”,導致培養的學生都是重知識輕能力。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將以往的 “照本宣科”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讓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得到提升。為此,課程組確立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能力培養,素質提高”的教學理念。運用該理念指導實驗教學,改革教學模式,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以實驗操作錄像、PPT為先導,以任務和問題為導向,設計學習情境,為學生搭建學習、思考和實踐的空間,讓學生實驗前講述實驗的原理、實驗設計的思路、實驗步驟、實驗成敗的關鍵操作以及注意事項等,教師則以導師的身份參與其中,拋磚引玉地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成為實驗的主體,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過程中,學生操作出現錯誤或遇到問題,教師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去觀摩身邊同學的操作或針對出現的問題,啟發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討論、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我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第二 調整教學內容以適應課時不斷減少的新形勢。從教學內容角度,分析化學的信息量大,內容多,相對而言,學時又很少。如何在有限的學時里將課程內容和課程重點、難點等傳授給學生,而且學生又能接受,本人對教材內容做了部分調整。凡與后續課程有關或與以后工作關系密切的多安排課時(例如混合堿和混合酸分析由原來0.5學時增加為2學時),刪除次要內容的學時(例如分析化學中常用的分離和富集方法只做簡單介紹,大三有相關專業課,由4學時減為2學時),將易學易懂的內容留給學生自學(例如分析化學中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以學生撰寫報告、分組討論和課堂匯報的教學方式,由4學時改為2學時)。針對不同版本分析化學教材的自身特點,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進行整合,總體上來說就是以一本教材為主,多本教材為輔(以武漢大學主編的教材為主,以鄒明珠等主編和華東理工大學化學教研組編的教材為輔),打破一本教材的束縛,根據教學特點博取眾家之長。根據教學大綱編寫,對教材內容局部做適當的調整,以使得知識點更加有條理,易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具體為在緒論部分加入反應方程式配平、濃度和百分含量的計算等知識點;酸堿滴定法中加入路易斯酸堿理論、從質子條件式出發結合分布分數和酸堿解離平衡常數“一式推導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計算法”(簡稱一式推導法)和混合酸分析實例(硫酸和磷酸混合溶液,硫酸和碳酸混合溶液);絡合滴定法強化副反應系數的概念;氧化還原滴定法所有運算公式均從能斯特方程推導得出;分光光度法引入實驗案例(室內甲醛含量的檢測實例);此外,引入綜合設計性練習題,即4種滴定方法交叉試題,讓學生體會復雜的問題是由多個簡單問題組成的,可以用基礎知識點各個擊破,實現從基礎人門,在實踐中提高的學習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第三 實驗教學方面,樣品“微量化”“無害化”將成為趨勢。綠色化學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它是從源頭上預防污染的科學,能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最小程度地排放污染物。在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的理念,已成為實驗教學改革的共識。為此,在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進行了“綠色”化學教學的嘗試。首先,在實驗項目的選擇上,體現“綠色化”。盡可能擯棄污染嚴重、對環境危害大的實驗項目,把這些實驗以多媒體模擬實驗教學的方式進行;盡量選用零污染或排放少的實驗項目。其次,在藥品試劑使用上,合理設計實驗,在不影響實驗結果前提下,盡可能做到藥品使用“微量化”,提倡節約意識,倡導環保意識。最后,針對實驗中產生的“三廢”問題,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或查閱相關資料,探討如何有效處理和合理循環利用實驗中產生的“三廢”。
分析教學創新團隊對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了大膽改革和探索,試點學院學生普遍反映學習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積極性提高了,但仍然存在師資隊伍素質有待加強,指導老師安全責任加大等難題。
注:本項目受長沙醫學院2016年教改項目資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