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婉
【摘要】“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通過讀書可以使人豐富自身知識涵養,陶冶情操,并且隨著讀書量的增加和涉獵的范圍越來越廣,對于培養個人全面發展能力來說,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幼兒園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最初階段,因此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促進幼兒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閱讀習慣;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作為一種有效提高人類認知水平的手段來說理應是一種必備的技能,幼兒由于其年齡的特點,具有較強的思維、行為的可塑性和好奇的心理。因此,在這一黃金時期,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能力迫在眉睫。以下筆者將結合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的重要性,淺談如何有效實施相應的實踐策略以達到此目的,望能幫到各位同仁。
一、在幼兒園教育中,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性
(一)閱讀能夠讓幼兒享受到樂趣
面向幼兒的書籍都是一些在成人看來淺顯易懂的書籍,并且配合了豐富的圖片,這些圖片大多是幼兒喜愛的卡通人物形象,因此,幼兒多半會被這些趣味性圖片吸引,在閱讀的過程中既學到了文字知識,又讓幼兒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二)能夠開發幼兒智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是提高智力和發散思維的不竭源泉,幼兒通過廣泛的閱讀課內外書籍,可以夯實幼兒知識底子,智力基礎。另外,在閱讀的期間,幼兒會在腦中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對于初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來說也是具有很大促進作用的。
(三)可以有效提高幼兒全面發展的能力
隨著幼兒年齡的不斷增長,其閱讀的書籍也會隨之深入和量增,通過閱讀不同的書籍,從而產生不同的閱讀興趣,實現幼兒全面發展能力的提高。因此,綜上所述,在學生幼兒時期,運用恰當的實踐策略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促進幼兒各方面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如何恰當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
(一)開展古詩詞朗讀教學,培養幼兒閱讀興趣
古典詩詞文化是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的一朵艷麗的奇葩,因其本身具有的語言凝練、意境深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和朗朗上口的特點多受到幼兒的喜愛。并且從傳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說,開展古典詩詞教學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正是順應了這一教學要求的表現。幼兒在這一教學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所以幼兒教師應當緊緊抓住這一有利契機,讓幼兒愛上詩詞,愛上閱讀,從小強化幼兒的文學素養。
例如,教師可以從最基本的啟蒙詩詞《靜夜思》入手,通過為幼兒講解著名詩人李白創作這首古詩的背景,進而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如是說:“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首古詩,詩的名字叫做《靜夜思》,這首詩由我國著名詩人李白所作,李白在創作這首詩的時候,正處于一個皓月當空的深夜,你們想知道作者怎樣結合深夜意境創作出這首詩的嗎?”幼兒異口同聲:“想。”如此,便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繼而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照顧幼兒閱讀興趣,科學提供閱讀書籍
幼兒由于其年齡較小,其認知水平和審美能力較之成人和青少年來說較弱,更是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將其比作一張白紙毫不為過,因此,教師一定要把好幼兒閱讀書籍質量的關口,在尊重幼兒閱讀興趣的基礎上,科學的選取一些健康、積極向上的書籍提供給幼兒閱讀,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來講,教師可以挑選中外優秀童話、寓言故事、自然科學、綜合知識等兒童讀物。盡量不要讓幼兒接觸到人性的丑惡和荒誕不科學的鬼怪故事。此外,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教師還應當把年齡稍大的幼兒與年齡較小的幼兒區分開來,對于年齡較小的教師可以讓其閱讀帶有豐富圖片的書籍,而對于年齡稍大一點的,則可多選擇從圖畫過渡到文字,圖書內容略高于幼兒本身發展水平的書籍。進而,在如此照顧幼兒閱讀興趣的同時,科學的向幼兒提供閱讀書籍,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運用故事導入的方式,激發幼兒閱讀的積極性
運用故事導入閱讀教學的方式是激發幼兒閱讀積極性,培養幼兒閱讀習慣最為常用的教學方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來說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例如,教師在指導幼兒閱讀《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前為幼兒講解一部分,進而引起幼兒思考接下來故事情節的興趣,最終達到讓幼兒自主閱讀的目的。具體來講:教師可以這樣啟發幼兒:“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在幽靜的水塘里小蝌蚪出生了,但是她的媽媽卻不在身邊,于是就踏上了尋找媽媽的旅途,你們想知道它在找媽媽的途中都遇到了什么嗎?”幼兒:“想,老師小蝌蚪最后找到媽媽了嗎?”老師:“這就要你們自己去書中尋找答案了,快去尋找答案吧!”如此,通過這樣故事導入的教學方式,激發幼兒閱讀興趣,有效培養幼兒閱讀習慣。
概言之,在幼兒教學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陶冶幼兒情操來講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可以積極運用以上有效策略,提高幼兒園閱讀教學質量,進而有效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