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銘
摘 要: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是數學課堂與生活有效結合的關鍵,是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數學知識體系使數學課堂與生活有效結合的核心內容。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聯系生活巧妙設計教學環節等策略實現高中數學教學與生活的有效結合。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作為高中關鍵的基礎課程之一,數學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怎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是每一個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實際生活問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從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欲望
通過創設合理的生活化學習情境,有機結合教材內容和生活情境,使數學教學真正地和實際生活連接起來,交融在一起,從而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體會到實際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數學,感悟生活中的數學真諦。數學知識的學習應該是一個內化知識、實現知識再創造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數學教師單向灌輸的過程。生活情境的作用應該是幫助學生自主構建數學新知識,完成新舊知識融合的過程。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之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會被充分調動起來。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對數概念的時候,可以通過這樣一個生活化問題引出對數的概念:“如果我們將一張紙對折20次,它的高度能否超過珠穆朗瑪峰?”引出對數知識;通過如“三個人站成一排拍照可以有幾種排列”這樣的問題引出排列知識;通過“如果從全班學生中選出兩位同學參加學校辯論大賽,共有多少種選法?”引出組合知識。總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認知特點,在導入新課時注重結合實際生活,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去思考數學問題,從而調整學生學習狀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愉悅感,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結合生活實際,加深知識理解
高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將生活中的問題遷移到課堂教學中,讓課堂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為基礎,精心設計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素材,再通過多種多樣、直觀生動的形式給學生展示,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有這樣一個不等式問題:假設y>x>0,n>0,求證>,我們可以運用作差比較法來證明這個問題,同時我們可以借助生活經驗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結論,可以引入這樣一個生活例子幫助學生理解:y克糖水中含有x克白糖,則濃度為;如果我們在加入n克糖后,濃度變為,糖水變得更甜了,說明>,通過這樣的生活例子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數學知識通過這樣的生活化方式在課堂中展現,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三、聯系生活實例,培養實踐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實例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電路知識開展統計與概率教學。學生都知道電路上的電燈泡主要是通過串聯、并聯、混聯這三種方式連接的,因此,教師可以結合這個知識設計一個問題:假設電路上有三個燈泡,每個燈泡的接通概率都是m,請問這三種連接模式下燈泡接通的概率分別是多少?哪一種連接方法性能最佳?學生面對這樣的生活問題既有新鮮感,又不會覺得無從下手,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這個問題抽象為統計與概率數學模型,假設這三種連接方式的接通概率分別為:
P1=m3
P2=1-(1-m)3=m3-3m2+3m
P3=m[1-(1-m)2]=2m2-m3
當P2-P1=3m(1-m)>0,則P2>P1,P2-P3=m(2m-3)(m-1)>0,則P2>P3
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不但加深了對電路連接方式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與生活有關的滲透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統計與概率知識,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歸現實生活,拓展學生視野
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與生活有效結合,教師就應讓學生明白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立足于實際生活學習數學,在生活實踐中體會數學知識,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教師要有計劃、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聯系生活實際的數學實踐活動,通過一些與數學相關的實際生活問題的解決,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同時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利息”這一數學知識后,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①回家幫父母計算一下家里的定期存款到期后可以取出多少錢,檢驗自己計算的利息是否和銀行給的一致;②假設父母可以將2萬元存入銀行3年,你會給父母推薦什么樣的儲蓄形式?說明你的理由。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收集信息,利用數學知識分析收集到的信息,最終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在現實生活情境中找出數學問題,分析問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喜歡數學、接受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恐懼感,讓學生學會用數學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總而言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學與生活的有效結合,提倡數學教學生活化,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讓數學學習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有效激發高中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從而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盧闖.讓數學與生活互動: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3(55):56.
[2]張琴霞.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淺析[J].學周刊,2014(23):19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