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鴻
摘 要:在我國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里,老師過于看重教材知識點的講解,相反輕視了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本質精神的滲透教育,這種做法的弊端就是學生只懂考試卻沒有將所學內化為自身的理解和行為。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法治內容的教學,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法治精神的滲透進行深入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法治精神;滲透;途徑探究
一、中學生法治精神滲透可行性分析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與實踐是需要以社會主義的價值為體系,堅持我國教育正確的政治方向。同時也需堅持改革后的課程改革的要求,全面貫徹教學原則,整體進行教材改革,來提高我們的教學實踐性。應以課程標準為原則,遵守初中學生法治精神的滲透途徑探究與道德法治形成的自然規律。初中道德及法治教學要結合當下的實際教育情況和學校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點,全面開展教學工作。
二、滲透法治精神教育的教學途徑探究
1.豐富授課形式,活躍學習氣氛,調動學生興趣
在當下的教育形式中,無趣單一的教學模式是肯定要被埋沒的,所以,老師要認清當下的形勢,主動積極地創造新的更加豐富的授課形式,以教材為基礎,以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為依托,讓老師敘述與學生的觀點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積極主動地創造好的實踐機會,活躍學生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全面落實教學目標中,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道德法治課題實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學習。
具體以下幾方面可以供大家進行參考:
第一,老師要抓住每一次的實踐機會,主動帶領大家開展多樣化的集體活動,例如每節課前組織學生進行“今日說法”,結合一個與本堂課教學有關的法律問題開展3~5分鐘的交流探討,以此注入學生的法治學習興趣點,以方便學生用最快方式加入其中,形成對法律知識的正確共識,在集體活動里相互探討交流對法律事件的看法、想法,這是形成大家共鳴的方式之一。
第二,創設教學情境和氛圍,讓學生置身其中,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報、宣傳欄等粘貼有關法治的圖片、漫畫、文字等,將教室排成小型法庭模式等,都可以起到氛圍渲染的作用,讓學生融入濃厚的法治教育氛圍中,產生情緒上的感染。
第三,在平時的日常教學當中,多采用生活中的實例,自然就把教學的內容直觀地呈現出來,道德與法治的內容緊跟時代的腳步,老師完全可以在教學過程當中適當結合一些社會案例來進行解答,同時讓學生了解現實社會的狀態,開闊學生學習的視野,這不但可以為政治課堂增加色彩,還可以帶動大家的學習氛圍,多多注重情感體驗,形成更高的法治素養。
第四,在因材施教的教學過程之中要保證教學的全面性和針對性,抓準滲透點和時機,注重教育的時機和個體。例如課堂上可以結合班級學生的行為表現作為教學素材,授課時更有針對性,同時對紀律和行為表現上不夠守紀的學生給予特別關注,課上和課下都要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以防其不良行為由小變大,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多角度開發,促進法治教育的實效性
教師需要把自己講授的課程進行深層次、多方面的探索和發展,要善于從多個角度、不同方面來為學生展示所講內容,這樣既充實了課堂內容,也使自己的工作豐富多彩。例如開設法律論壇、開展模擬法庭、開設法律社團等等,讓法治教育滲透進校園的各種活動中,通過法制教育講座、社團活動等各個環節,將道德與法治課的效應延續到課外。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思考積極探索不拘泥于傳統意義的課堂講授,勇于嘗試新的教學形式,抓住學生的興趣,因材施教,寓教于樂。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學個性,教學個性需要一定經驗積累以及對課程內容的熟悉與駕馭。只有努力探索和積極實踐,教師才能夠檢驗新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適用與否,并促使自己進行完善和提高,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較快地進入成型階段,使自己的教學風格最終成型。
三、關于法治精神滲透的注重點
1.法治精神的滲透,要注重提煉教育精華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提升學生的素質與樹立生本理念,把人的綜合能力及思想品德等全部納入初中法治精神中,確保個人的教育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把新的理念滲透到學科教育中,其實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當中,對于教師的教學觀念、態度和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與時俱進,加強閱讀法律相關書籍,提升自己的個人法治素養,提高品質與法治意識,以身作則遵紀守法,才可以為學生做到好的榜樣。
2.法治精神素養的提升,要注重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社會與個人的價值標準,而法治核心更是重要組成部分,法治中包括科學立法、依法治國、執政、守法等相關方面。對于我國青少年來講,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包括了法治觀念解讀,同時,法治教育力度相對加大,課程很多內容滲透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培養,提升個人的道德素質與法治精神,與學生共同促進,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謝八生.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