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燎元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應當按照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根據教學實際在把握學科性質的基礎上,緊緊抓住教學重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的知識積累、注重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興趣 積累 人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031
當今世界發展越來越迅速,一方面合作越來越密切,一方面是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同時,綜合國力的競爭逐漸落腳到人才的競爭上,但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場所,其面臨的社會形勢發生了改變,為了適應形勢變化要求,學校教育也隨之進行了相應的革新,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新的課程改革也在持續推進。
小學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基礎階段,而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如何在新形勢下發揮更好的引導作用?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學習和深入領會素質教育和新的課程標準的實質和內在要求,結合語文課程的學科性質,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找準教學重點,更好的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爭取更好的教學成效。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積累、發揮語文的人文作用等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點加強的薄弱環節。
首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沒有學生的參與,教學就不能順利開展,也就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而且,很大程度上來說,教學成效的體現也主要通過學生來體現。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參與的廣度和深度都直接影響著最終的教學成效。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也是內在動力,對我們的教學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有了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更加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而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是我們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任務,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語言文字有很長的歷史和很大的變化,如象形文字、寫意文字;各種文字構成方式,如繁體字、簡體字;不同程度的變換歷史,如楷體、宋體各種字體,有著多樣的形態,充滿美感,有著背后的故事,帶著神秘。不論是讀音中的陽平、陰平、上聲、去聲,還是特殊的輕聲,或在抑揚頓挫間,或在之乎者也的搖頭晃腦中,都別有一番韻味和情趣。多音字、假借字豐富多彩,不同的停頓點、不同的語氣語調等,多種多樣的表達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意義。我們認為漢語是一種豐富多彩的語言,語文也應該是一種充滿感情色彩的課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讓語文教學更有藝術性、更有感情色彩、更加豐富多彩,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其次,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積累。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有著很強的工具性,對幫助學生開展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了解字詞意,了解基本的表達,掌握基本的邏輯等等,這些所需要小學生去認識和把握的語文知識,不僅是學生一項基本的語文素養,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要想發揮出語文工具性的基礎作用,就必須要把工夫下在平時,注重學生平時的知識積累。知識只有在積累、運用的過程中才能鞏固和提高,也只有在積累、運用的過程中才能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在學生的好奇心強、記憶力好的小學時期,教師可以讓學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以防止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困窘。
事實上,由于互聯網等技術的發達,手機等通訊工具的便利,我們有了更方便的生活,同時也面臨一種新的困局,比如:文稿都通過電腦,動手寫字的機會少了,不少人提筆忘字;信息量多了,好多內容搜索一下就出來了,人們真正熟識和掌握的卻越來越少;快餐式、碎片化的閱讀多了,深度閱讀少了,人心變得浮躁等等。這些負面的影響應該從孩子開始糾正,一點一滴的積累,一字一句的認真學習,一條一縷的嚴格要求,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和積累,讓學生多讀、多寫、多練,方能“厚積薄發”。當然了,在促進學生進行知識積累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積極優化教學設計,設置符合學生承受能力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進展上不能操之過急,給學生過大的壓力和負擔。
因此,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單一、重復的“填鴨式”教學,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尋求學生參與熱情高的方式。比如,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多組織一些主題活動,如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漢字聽寫大賽、成語接龍游戲、詩詞繪畫欣賞等,讓學生在熱烈的、濃厚的具有現場感和參與感的活動中學習。
最后,注重發揮語文的人文作用。多姿多彩的中華文明正是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和抽象的情感得以傳承、得以發揚,語文學科在具備工具性的同時,還有著實踐人文性的特點。人文性,讓語文學科充滿感情和生命力,充滿文化氣息,正因為具有人文性才讓語文具有更大的張力和鮮活性,才能使得中國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我認為情感、態度、想象力、創造力等關鍵因素都要通過語文人文性的發揮來更好的實現,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重視。一項對全球21個國家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結果,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倘若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重語文的人文性,帶領學生有感情的去誦讀,除了能夠感受文字之美,學生是否也能看到自然之壯觀?引領學生去思考文字背后的故事,學生是否更能體會作者的喜怒哀樂,更能感同身受?又或者考慮到當今時代與其時其景的不同,而有諸多感慨?為學生打開一扇窗,給學生留一些空間,讓學生用純凈的心去思考,用稚嫩卻飽含深情的語言去表達,也許并不是什么標準答案,但會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值得嘗試,值得期待。啟發學生去展開想象,引導學生去自由發揮,從來都不應該是缺席的,尤其是在語文學科的教育過程中,所以我們要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引導。
綜上所述,我們提到了一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注意的方面,這些方面較為普遍的存在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或者很好的解決,但這些也只是我在教學實際中感受比較深切的一些個人見解,要想更好的開展好小學語文教學,獲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成果,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教師去發現、正視并加以有效解決,對此,我愿與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