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民
[摘要]閱讀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板塊,閱讀教學的順利展開,與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建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本篇文章從激發興趣、夯實信心、榜樣示范、藏息相輔以及評價反饋五個方面,探討式的論證筆者關于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習慣 信心 藏息相輔 評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037
伴隨著閱讀理念的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教師更加重視閱讀教學,也在工作中不斷總結著閱讀教學的相關經驗。筆者認為,閱讀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與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著緊密的關系。如何幫助小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呢,以下是筆者的幾點建議。
一、激發興趣是前提
良好習慣的培養與興趣的激發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對于自律性相對較差的小學生而言,閱讀習慣的建立更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善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確保習慣的穩定與保持。首先,教師要選擇一些趣味性強的文本素材給學生們,這樣不需要教師過多強調,學生自然而然就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了。趣味性強的兒童讀物非常多,像是與大自然、與卡通形象有關的讀物都可以引起學生很強的閱讀興趣。其次,組織多姿多彩的閱讀活動,也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途徑之一。比如說,“我最愛閱讀的一本書”展示活動就是非常可行的,學生扮演起小小推薦家的角色,在闡述自己為什么喜歡一本書的同時,也是在向其他同學推薦這本書。在這個活動中展示的同學獲得了成就感,聆聽的同學開闊了視野。總之,學生的閱讀興趣真正激發出來了,習慣就在不知不覺中建立了。但凡涉及到學生閱讀習慣建立的問題,興趣的激發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前提。
二、夯實信心是關鍵
夯實信心有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夯實學生建立良好閱讀習慣的自信心,二是夯實教師本人成功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信心。首先,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都在閱讀學習上缺失信心。因為閱讀題目是學生考試中失分比較嚴重的題型,久而久之,學生只要一聽到跟閱讀有關的內容,學生就覺得自己做不好。針對學生的這種畏懼心理,教師要善于夯實學生的自信心,比如說,學生的閱讀習慣堅持了一段時間,教師就要肯定學生的毅力,對學生的行為提出表揚,一般而言,學生得到了教師的表揚,重拾信心的可行性是很高的。其次,教師自身在閱讀教學上也要有充足的信心,具體到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上更要有信心、有耐心。我們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過程中,要非常清楚地認識到,習慣的培養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恒久的堅持和堅定的意念的,尤其是對于自律性還不高的小學生來說,習慣的建立過程中容易出現很多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對教學充滿信心,不氣餒、更不言放棄,簡言之,信心是師生雙方最好的支撐。
三、榜樣示范是重點
眾所周知,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在督促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中,要善于給學生們做出良好的示范。但是僅僅是教師做出示范就夠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家長同樣是學生模仿的榜樣。所以,教師和家長雙方需要攜手共同努力。首先,教師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們做出閱讀的良好示范之外,還可以將自己堅持的一些比較好的閱讀習慣分享給學生們。其次,教師要跟家長及時溝通,盡可能讓家長也成為學生閱讀習慣建立過程中的一個榜樣角色。比如說,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類似于“親子共讀”等好的建議供家長參考借鑒。總之,教師和家長協調一致、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早日幫助孩子們建立起閱讀的好習慣。
四、藏息相輔是補充
很多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時候,容易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既然是習慣,那么學生就必須得每天堅持才可以,或者說,學生堅持某一閱讀行為的頻率越高,學生就可以更快建立起這一習慣。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這種理解與孔子所倡導的藏息相輔的教學原則就是背道而馳的。藏息相輔,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要堅持勞逸結合才會取得更高的學習效率。同樣的道理,學生在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中,并不是必須每天都堅持才會做更好,而是要堅持勞逸結合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每天都堅持某個閱讀行為固然是好的,但是這在無形中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剛開始建立習慣的時候,如果強迫學生每天都堅持的話,學生不會把這當成習慣,只會當成任務,即便是每天只閱讀一小段文字,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個很有壓力的任務,一旦學生把習慣當成任務,那么即便學生建立起了習慣,學生也是不快樂的。另一方面,學生在堅持習慣的時候,如果一直感覺疲憊,那么學生的身心就不是最佳狀態,學習的效率自然不高。一句話,藏息相輔是教師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時必須要堅持的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避開誤區,避開了誤區,教師的教學行為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評價反饋不可少
在完整的教學環節中,評價反饋是收尾環節,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然而,實際的閱讀教學中,不少教師有意無意省略了這一環節,這樣做看似節省了時間、實則得不償失。要知道,心理學理論不止一次論證過,低年齡段的兒童特別在意外界的評價,而在所有的外界評價中,對學生影響最大的就是教師的評價。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嘗試中,不但不能省略評價反饋的環節,而且應當格外注意這一環節。在評價學生閱讀行為的時候,教師要留心兩個方面。
首先,評價學生的習慣要堅持全面的原則。有時,教師為了鼓勵學生,在評價學生閱讀習慣好壞的時候,習慣只說優點,不說不足。其實,這樣做也是不妥當的,因為這樣的評價不全面。我們既要給學生鼓勵,也應該給學生指出習慣中存在的不足,讓學生可以完善、更新他們的習慣。其次,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要堅持及時的原則。比如說,學生堅持每天讀一篇小美文,但是學生只對童話感興趣,對其他的文本只是應付式的讀一讀罷了。當學生剛剛粗略讀過一篇他不感興趣的文章時,教師既要及時指出學生在閱讀中的錯誤認識,幫助學生發現不同題材文本中的魅力。如果教師過一段時間再說,沒有及時評價的話,之后的評價就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了。
總之,閱讀能帶給學生更多的樂趣、帶給學生更多的成長,學生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在閱讀中收獲最多。小學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黃金期,小學語文教師肩膀上的責任是重大的,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還要不斷總結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