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體毅
[摘要]語文是我國素質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語文也是我國漢語語言以及文字應用能力的綜合,自教育系統產生以來就一直存在。而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奠基階段,需要打好語文基礎,因此要求教師認真對待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打造輕松愉悅的課堂,讓小學生能夠在一個快樂的課堂環境中學習知識,充分建立起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階段 語文教學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66
語文是語言和文學以及文化的總稱,是我們漢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所形成的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顯著標志,是語言性質的綜合文化科目。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語文包含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也是文化知識的統稱。換句話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也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語言作品和言語互動過程的總和。對學生更好理解別人的話語和表達自己的觀點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起著支持性的作用。
小學階段是學生真正開始踏上學習道路的時期,也相當于打地基的時期,所以應該格外認真對待。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發育不健全,自我控制能力差,自主學習能力弱,要求教師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從整體上進行把握和調控,打造氣氛輕松的語文課堂,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對此,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
一、深入了解學生
俗話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知道課堂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同時備課起著基礎性作用,對我們的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正如兵家所說“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學也是如此,在上課開始之前,教師需要做很多工作來為提高教學效率做準備。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要備學生,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知識的學習者。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任務雖然比較輕松,但是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以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容易被其他事物轉移。所以教師就要有計劃的安排教學任務。把重要的知識點和較難的問題放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程度高的時候講解。除此之外,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在課堂活動中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決定教學方法的使用。
二、熟悉所教教材
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教師要對所教的知識爛熟于心融會貫通,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了解了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其學習特點后合理的設置教學計劃。尤其是針對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轉移的特點,教師更需要事先熟悉所教內容,規劃好重點教學內容以及比較難理解的問題的安排。正如俗語所說“想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身為教師就需要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對本階段所學的知識要有系統地掌握,還要對整個小學階段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一個系統的把握,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安排教學計劃,了解每一個年紀應該重點把握的知識側重點。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主要包括字音字形、句式修辭、閱讀理解、詩詞鑒賞以及寫作教學。字音字形是每個年級都需要扎實掌握的教學內容,但在一二年級打基礎的階段更要重視,要對學生嚴格要求。為了更好地教導學生,教師也需要掌握更多的現代漢語知識,甚至是古代漢語知識,以便通過漢字的造字法和用字法來為學生講解一些比較難識記的漢字。比如說一些多音字或者是字形相近的字,同一個偏旁的字。像江、河、湖、海、溪等字都帶有三點水的偏旁,這是為什么呢?這就可以從造字法來進行分析。用這些新鮮的事物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去探索和發現而不是被動地去死記硬背,也不是枯燥的把一個漢字抄五遍、十遍。此外,只有準確把握教材才能綜合運用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三、靈活選擇教學方法
作為一個教師既要多聽其他教師的優秀課程,汲取經驗也需要自己多進行研究,反復思考。做到盡可能多的對各種教學方法的掌握,也能夠客觀的對各種教學方法的優缺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考量。當然,教學方法的探究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我們的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語文知識,更好的利用語文來進行更好的生活和學習。小學生思維活躍,活潑好動,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方式顯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小學所學的課文,嘗試為每一節課都設計一個精彩的導入。在課堂一開始的時候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但我們也知道人的注意力持續的時間有限,而小學生更短,那么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就要注意,在一些地方要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充分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并對學生的積極回答給予肯定和表揚。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搜集一些音頻、圖片資料穿插到課堂講解的過程之中。另外教學的方式要盡可能的多樣,避免學生“審美疲勞”。
四、關愛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真誠地關愛學生。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依賴性和向師性,他們單純地像白紙。所以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給予關愛,當然,除了在學習中,在生活上也應該多予關注和關心。及時為學生們調節矛盾,緩解沖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當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切都好說,但是對于學習任務的完成就不能打折扣。因為小學階段是學習生涯的一個奠基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對以后的學習影響深遠。甚至會影響終生,而語文教師作為小學生的啟蒙者必須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把標準養成習慣,具備扎實的語文知識。
五、適時利用鼓勵
小學階段的學生尚未形成自己的評價標準,常常會把教師的評價作為判斷是非對錯的標準。所以教師應該在對待學生的時候應該“一碗水端平”,做到公平公正。同時也可以適時采用鼓勵教學法,肯定學生正確的行為,鼓勵學生繼續發揚和保持。在學生有錯誤的時候也要掌握方式,不能簡單粗暴的批評學生,尤其是不能當眾給學生貼上不好的“標簽”。而且在批評了孩子之后還要及時的關注和關心他,合理運用正強化、負弱化的獎懲措施,幫助學生充分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品德。
總之,小學是教學活動正式開啟的階段,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必須端正態度認真負責,不斷解放思想,積極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探索更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真誠地關愛每一個學生,為學生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