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英
【摘 要】情感其實對人的成長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不管在什么學科教育中都不能忽視。特別在理科類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常常容易忽略情感的教育。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重創設誘發積極情感和激發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以催生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與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 情感教育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65
在所有學科中,數學是比較復雜的一門學科,它要求學生要有很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思維。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常常會覺得數學課比較枯燥乏味,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注重教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不重視情感教育,這樣難免會使小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因此,在小學學習階段,情感教育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一、情感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一)能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優良品質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只有學生對數學學習形成了一些品質,如興趣、自信心等,這樣才有助于他們“樂學”和“愛學”,進而對數學學習產生動力。作為數學教師來說,要有先進的思想和教學理念,把重點放在學生的發展上,讓他們通過學校的學習,在離開學校后,能夠不斷發展自身的能力。所以說,在平時的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會讓學生終身受益。
(二)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興趣對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只有對數學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他們才會朝著目標一直向前。例如,在八冊九單元的練習中,有一小節是介紹數學家陳景潤的,通過介紹名人對數學的貢獻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情境,把課堂問題轉化成有趣的童話故事,使課堂的趣味性增加,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
(三)能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創造不同的機會,讓學生的各個方面都能夠得到鍛煉。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解決,而是要去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從中總結經驗,讓他們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三、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
(一)在教學中教師要增加情感投入
小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都比較活潑好動,有很強的好奇心,而此時,他們也具備最強的可塑性。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作為雕塑師的教師,不能對學生只是簡單的雕塑,而是要把感情融入整個雕塑中。在學習上,教師不光只是教學生知識的尊者,更是學生的朋友,學生一些好的意見教師都應該積極的采納。這樣教師不僅能夠得到學生的愛戴,也能提高教學效率。
(二)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數學教師上課學生們非常喜歡聽,覺得教師講課十分有趣,課堂氣氛很好,在歡樂中就掌握了知識點。但是有的教師的課讓學生們覺得枯燥乏味,沒有興趣,可見,學生也很重視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數字游戲、情境教學、動手實際操作等,這些都對情感教育有幫助,會讓學生對數學更有興趣。
(三)用適當的語言評價學生來激發他們的情感
在整個學習階段,教師的任何舉動都會影響學生,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對每個學生都要公平,凡事都要一碗水端平,尊重他們,不要區別對待學習優秀的學生和稍差的學生。對于考試沒有考好的學生,教師要對他們有信心,引導他們去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斷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幫助他們改正錯誤,而不是訓斥他們。對于那些考試考得比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要多贊揚他們,及時的肯定他們,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前進。在數學教學中,通過用適當的語言來評價學生,能夠激發他們的情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磨礪學生的意志,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數學學科具有知識內容前后連貫、系統嚴密、邏輯性強的特點,因此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頑強的意志以及正確的價值觀,以強化學習的效果、應對學習中的挫折、明確學習的意義。
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例如,從學生入學的第一節數學課開始,教師就要結合教材上的圖有意識地反復提問“還有什么”,讓學生明確要認真仔細地觀察,并通過對學生的表揚,讓學生體會到這些是好習慣。又如,筆算教學中設計幫助小動物檢查改正錯題的活動,可使學生加深對筆算方法認識的同時領悟到“計算時要細心”。再如,放手讓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機會,請學生表達自己的方法、評價伙伴的方法,促使學生學會質疑、學會思考,進而養成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在今天的數學教學中,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習慣、合作交流的習慣、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等等。
意志在克服困難中表現,也在經受挫折和戰勝困難中發展,困難是培養學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數學教學中要經常給學生安排適當難度的練習題,讓他們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在獨立思考中獨立解決問題,使學生體驗到戰勝困難以后的愉悅,使他們從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自信心。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要點外,要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真正貫徹到底,還有至關重要的一條,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革新當前的教學評價方式,不再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應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最高標準來評價學生,從而使學生自覺注重知識與技能之外的其他素質。
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是一個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過程。學生要通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去親自感受、體驗、領悟。教師要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靈魂,有意識地、自覺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形成我們所期盼的健康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并由此具備有利于自身和社會全面發展的完美人格。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不僅能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優良品質,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教師增加情感投入,同時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在平時的考試測試中用適當的語言評價學生來激發他們的情感,讓學生愛上數學,愛上學習,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對教學效果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做到真正的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