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林
【摘 要】新課程要求教育內容應當是知識、能力、智慧和情感的統一,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傳授學生基礎知識,又要重視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和實踐的能力。有機結合學習課程和活動課程,幫助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做中學 情景整合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84
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培養和建立學生的思維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所以老師可以開展各種數學活動,讓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在“做中學”。所謂“做中學”即學生將動手和動腦相結合,要求學生集中自身的記憶力、觀察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同時與動手操作的外部操作結合,在活動情境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智力和思考能力。數學教學基本的規律就是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向導,指導學生努力探索知識,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本篇文章主要是討論小學數學“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
一、“做中學”情境整合的內涵
小學的數學教學情境主要由三個要素組成:具體的教學目標、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在教學目標和活動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情境教學的實質是老師將課本內容同教學的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最終實現教學目標。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增添情境教學,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對于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做中學”情境整合的價值
“做中學”的情境整合目的主要是將學生直觀的思維轉變為抽象的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課本上的知識,降低老師數學的教學難度。讓學生觀察模型、實物,在自己的腦海里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模型,從而對知識有系統的理解。情境整合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規律形成的過程,通過日常的現象、數學模型和問題情境等讓學生在想象、觀察、猜測和求證中,產生學習的興趣,形成創新思維的能力。情境整合教學將與學生水平相符合的知識作為引導,讓學生仔細觀察、舉一反三,探索出新的數學知識。該種教學模式不但可以幫助學生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還能夠全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魅力和挑戰。“做中學”使得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老師需要堅信好學生不是老師教的,而是自己主動學的,該種教學模式的難點就在于老師怎樣實現“做中學”最終的教學目標。
三、情境教學的實際操作
(一)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構建問題情境
老師在教學的時候除了引導學生學習,還需要從我們日常的實際生活啟發大家將數學的運用意識樹立好,小學的數學里面有許多知識都與日常生活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們能夠借助日常的問題將學生對于數學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發出來。例如,老師在講述應用題時,練一練是“小軍自己收集了很多卡片,有一天他將自己的卡片一半多一張給小明,然后自己還有25張卡片,請問小軍原來一共有多少張卡片?”該問題并不難,學生在解決該種問題的時候關鍵是理解好“一半多一張”這個條件,很多同學可能會將“還剩余25張”認為是剩余一半,直接就用剩余的25張乘以2再加上1,得出答案是原來有52張卡片。該種錯誤的解答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條件沒有理解,沒有自己動手建立題目所給出的數學模型,為了幫助學生對于該問題進行更好地理解,老師可以幫助學生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思考問題。具體的情境是:給學生20張卡片,讓學生將一半還多一張拿給同桌;給學生32張卡片,讓學生將一半多一張拿給同桌;給學生17張卡片,讓學生將一半多一張拿給同桌;給學生31張卡片,讓學生將一半多一張拿給同桌。讓學生在操作的時候思考自己怎樣操作,這幾個操作是否都能夠完成?最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結論。這樣練一練的活動能夠讓學生將數學問題同實際生活相結合,對數學問題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從而使得學生在腦海里建立起數學模型。
(二)內化教學內容,讓學生“慢”一點兒
西方小學的六年數學教學內容差不多到我國小學四年級的水平,通常情況下我國小學生出國學習,數學成績總是班級里面非常優秀的。曾經使得很多人覺得我國數學教學非常先進,在國際中位列前列。可是當我們冷靜思考,考察孩子學習的情況,不難發現我們國家的很多孩子都是為了考試而學習,成績的好壞成為評判學生好壞的唯一準則,但是在理解數學、對學生的興趣和自身的創造能力培養上,同西方的孩子相比總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究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數學的教學速度太快,孩子不能夠稍微慢一點兒,只追求高效率,只注重考試的分數,學生最終成為了學習的機器。
“做中學”的情境教學,要求老師讓學生“慢”一點兒,留給學生足夠“做中學”的時間,充分思考和體驗生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總結解決問題的經驗。例如,在講述圖形覆蓋的課程時,要按照課時的安排,讓學生用2格框平移10格框,觀察每8次就會出現9中不一樣的結果,每5次就會有6種不一樣的結果,讓學生通過多次觀察得出結論。如果課堂上老師沒有讓學生自主觀察得出結論,只是一味將結果告訴學生,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最終結論只是聽老師的答案,而沒有實際操作得來,對數學知識沒有充分了解。從教學角度看來,學生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數學模型,從而沒能夠真正掌握數學知識。
該種教學模式太過匆忙,反之老師在課堂上提供給學生足夠學習材料,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總結規律,同時學會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該種教學模式盡管“慢”一點兒,但學生能夠在操作過程中真正了解規律的形成,對于數學知識有更加透徹的了解,相比較于一味注重效率的教學方式,該種教學方式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大的收獲,幫助學生建立起自己的思維模型,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同時也提高了老師的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生不但要徹底掌握教材知識,而且要明白教材的知識內容僅僅是知識資源之一,要學會正確運用教材知識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才能夠彰顯出該種資源的價值。倘若學生沒有參與和體驗實際的數學活動,那么無論怎樣豐富的教材知識也毫無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提倡“做中學”,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了解內容真正的意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小學的數學教學主要是用實際操作和圖形展現數學課本上的知識,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