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麗
摘要:隨著公共財政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入,預算管理工作對縣級財政的作用愈加突出。因此,為了加強財政預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制度是當前財政工作中的主要內容。文章結合目前縣級預算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加強縣級預算績效管理的辦法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縣級財政;預算管理;績效管理
隨著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等公共財政管理改革的深入推進,財政資金運行管理機制基本建立,預算執行管理不斷加強,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日益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斷提高。縣級財政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創新工作方式,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舉措,優化支出結構,著力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績效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但仍然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績效理念較輕
縣級很多部門領導對財政支出的監管往往“盯”在是否違紀、節約多少資金等層面上,而項目本身該不該立、是否有益、投入產出比如何卻一直是公共財政管理的短板,少數單位負責人熱衷政績工程,浪費大量財政資金。對“資金從何來,資金如何分配”,關注得比較多,對 “資金如何管,資金花得怎么樣”,則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缺乏主動性,應付的成分多,在爭取資金時很積極,到了開展績效評價工作時卻有諸多理由不予配合,采取觀望、等待的態度,甚至抱怨財政部門自找麻煩,增加部門工作量。
(二)管理水平不高
客觀分析,財政資金緊缺除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外,更重要的原因還與支出結構不合理和資金使用效益偏低密切相關。在實際工作中,預算管理“重分配,輕管理,重使用、輕績效”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預算編制時產出和效益目標不夠明確、預算執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監控手段、項目支出過程管控不夠嚴、預算執行結束后缺乏科學問效等問題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財政資金浪費、低效。
(三)評價層次較低
就財政部門內部而言,涉及到不同的業務科室,就項目而言,也涉及到財務和不同的業務部門,而現階段縣級績效管理工作基本上還未形成制度體系,還處于單一工作狀態,評價層次比較低,未形成績效管理與預算編制、執行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及部門協調機制,評價工作處于被動局面,甚至有的僅僅是為完成上級財政部門下達的評價任務而開展項目績效評價,評價工作形式化,評價項目數字化,評價結果表象化,工作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四)問責力度不強
績效問責是預算績效管理的重點內容。“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建立以績效為先導,強調支出責任與效率相結合的涵蓋預算編制、執行、監控、評價的新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體系勢在必行。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問責存在“大事化了,小事化小”的情況,本該通報批評的以口頭批評代替,本該削減下年度預算的也沒有嚴格執行,甚至可以作為線索報送紀檢監察部門的也不了了之,問責力度不強,沒有起到應有的威懾作用,這也是被評價項目單位不予理解支持,消極對待的一個重要原因。
(五)結果應用不合理
為了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各預算部門必須用好用活每一筆財政資金。縣級實施的項目較多,近幾年也按上級財政部門的深入要求逐步擴大績效評價范圍,開展績效評價的項目越來越多,涉及的資金也越來越大,而且近年來進一步發展到部門整體績效評價。但評價結果沒有得到有效應用,評價結果不管是“優”還是“良”,甚至是“中”和“差”,都沒有實質地影響到項目單位的資金劃撥、人事任免及下年度項目申報等直接利益,導致被評價項目單位不在意評價結果,極大地影響了績效管理部門和評價機構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應付式地開展工作。
二、對策與建議
(一)增強責任意識
它強調預算支出的責任和效率,要求在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的全過程中更加關注預算資金的產出和結果,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內容,有利于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增強單位支出責任、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優化公共資源配置、節約公共支出成本。各項目單位特別是財政部門要加強學習,進一步深刻領會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意義,增強績效理念,從思想和行動上重視此項工作,創新工作舉措,不斷改進服務水平和質量,花盡量少的資金、辦盡量多的實事,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和更優質的公共服務,使政府行為更加務實、高效。
(二)完善管理機制
必須進一步強化縣級財政管理責任,保障國家各項民生政策的落實,進一步完善綜合評價方案和指標體系,逐步建立起對花錢問效、無效問責的常態化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一是要建立建設基礎技術平臺支撐,建立指標庫、項目庫等,通過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和信息模塊系統進行績效評價。二是要通過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的實施,營造“講績效、重績效”、“用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良好氛圍,構建科學績效管理制度體系。
(三)強化預算約束
按照“嚴格績效,突出責任,責權一致”的要求,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為核心,明確目標,強化措施,落實責任,全面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一是要加強預算績效目標申報,強化預算約束。對不申報績效目標或績效目標不明確的項目,一律不列入預算范圍。通過加強績效目標申報管理,增強部門對預算績效目標的責任意識,實現預算績效目標管理納入部門預算編審模塊,提高預算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二是除涉及國家秘密的內容外,財政部門應當定期公布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情況,向社會公開績效目標、預算安排以及專項資金的項目承擔單位、項目內容、支出用途、績效評價結果等信息。三是除因政策變化、突發事件等客觀原因影響績效目標實現外,對預算執行中無績效、明顯低于或者嚴重偏離預算績效目標的項目,財政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相應調整預算,扣回相應未執行部分的預算資金。當然,對重大項目或者跨年度項目支出,可以在執行過程中實行階段性績效評價。
(四)堅持穩步推進
要以開展重點民生資金績效評價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不斷擴大評價規模和范圍。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等,開展民生資金績效評價,要重點選擇政府惠民利民政策落實情況、財政投入資金量大以及社會關注度高的項目,通過評價發現和反映政策設計不夠合理、政策執行不夠徹底以及資金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從體制、機制和制度層面來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惠民利民政策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應結合政府職能,通過多種措施和手段的綜合運用,做到財政資金安排到哪里,監督評價就跟進到哪里,努力實現“全程監管、全面覆蓋、科學評價、提高效益”。要積極配合上級財政部門對部分社會關注度高、影響力大、事關民生方面的支出項目進行績效評價。
(五)用實評價結果
要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促進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分配、行政問責掛鉤,通過查問題、提意見、整改措施等方式,發揮項目效益最大化,不斷提高資金管理使用效益。一是對評價結果建檔登記,作為下年底預算安排的依據,評價結果為“差”的項目,削減次年預算資金安排。二是擴大績效考評成果的應用,激發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對評價結果為“優”的,項目單位應在績效工資、交流輪崗、學習培訓、評先評優、選拔任用等方面給予傾斜;對評價結果為“差”的,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誡勉談話,亮“紅牌”,讓廣大干部職工看到績效管理是動真格來實的,沒有玩“虛”走“過場”。這樣才能促進工作質量和效率的不斷提升,最終達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六)抓好隊伍建設
建立健全績效管理機構,充實績效管理隊伍。選調業務素質高、作風優良的干部到績效管理隊伍中來,開展績效理論研究與宣傳,定期組織業務學習,邀請專家進行業務輔導,積極選派業務骨干外出培訓學習,努力提高績效管理隊伍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能,打造一支作風優良、紀律嚴明、業務過硬的績效管理隊伍,提高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海濤.我國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4.
[2]張君.部門預算績效管理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4.
(作者單位:云南省紅河州瀘西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