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市場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上市公司的經濟增長以及財務信息披露對市場宏觀政策調整與推行等方面有指向性作用,研究以及分析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風險防范措施是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稅收政策、經濟政策調整等方面的必然需求。本文從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的基本內容入手,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過程中的存在的風險表現形式進行層次性分析。從優化市場環境、鼓勵上市公司主動進行財務信息披露以及構建監管制度等方面進行風險防范措施總結,旨在優化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的準確度,進而實現稅收政策、經濟政策的有效調整及落實。
【關鍵詞】上市公司 財務信息 風險防范
一、引言
之所以研究以及分析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風險以及防范措施,是因為部分上市公司在進行財務信息披露的過程中,存在故意隱瞞以及謊報財務數據等情況,嚴重影響監管層宏觀調控上市公司、新三板市場的能力。另外上市公司尚未形成準確的披露財務信息的能力、不能不全面,行政部門在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以及進行政策落實的過程中,會因為信息不對稱的原因而影響行業甚至市場等各方面的因素。而這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即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在財務信息披露風險的表現形式以及財務信息披露風險防范措施,對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行政部門對上市公司的宏觀調控等方面有指向性作用。
二、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風險的基本表現形式
首先,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風險主要以披露對象不全面為主,嚴重影響行政工作的有效開展。例如,部分上市公司會對部分投資者、公司股東等方面的資產信息進行選擇性保留,即缺乏全面性。其次在披露財務信息時,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債權人不明確的情況,部分上市公司會通過信貸、股票、證券以及基金等渠道進行融資擴建,但是,其財務報表中并沒有對融資信息以及公司本身的資信情況等方面進行明確闡述,這也是上市公司在融資方面存在的最為主要的財務信息披露等相關問題。再次,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風險主要體現非財務信息進行選擇性提供方面,例如,財務報表的數據展示只是代表公司年度內的經營情況,并不能完全體現出公司的發展方向以及管理模式等,部分監管制度中并沒有對“非財務信息”進行明確規定,進而影響了財務信息的準確性。最后,財務信息披露風險主要體現在責任主體缺失、資信證明不充分以及非財務信息缺失等方面,上述三項內容的缺失,同時這也是引發上市公司存在各種披露財務信息隱患的主要原因之一[1]。
三、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風險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機制
由上市公司內部各相關部門組成內部控制,其具體職能具體由以下各部門組成,分別是:股東大會、公司內部會計部門、審計部門治經營部門、監事會以及董事會等。具體而言可通過以下各方面體現其機制:首先必須確保所設置的會計機構的合理性、有效性。結合當前上市公司分別設立了各財務管理部門、會計部門同時充分發揮不同的領導、承擔各職能作用。總經理領導擔傷財務管理部門、董事會領導當任會計部門,具體由董事會任命會計人員,同時為董事會負責,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會計人員的作用,完善財務信息供給,這樣一來即意味著會計人員在面對管理人員不合理的要求時,有足夠的能力、責任拒絕,客觀上說這是規避人員舞弊的最好方法。其次,加快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建設力度,積極構建完善內部審計機構,充分發揮監事會領導的作用,特別做好監督會計業務等相關工作。充分信息供給中,財務人員的主體地位,全面提升內部監督能力,加大披露財務信息的力度。最后要求所有的監督人員必須保持獨立性。
(二)制定科學、配套的會計規范體系
當前構成我國上市公司會計規范體系的主要包括以下法律規范制度,具體包括《公司法》、《會計法》以及《證券法》以及《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但是就當前我國現行的法規制度而言,仍然存著較為嚴重的不足與各方面的漏洞。比如尚未形成完善的、明確的信息披露機制,比如未能夠明朗的展開財務信息、商業秘密披露。客觀上說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補充、修改的。與此同時在制定相關政策時一定要注意充分協調好各制度,充分發揮各征求意見的優勢,結合各方面的反饋意見,第一時間發現不合理之處。
(三)加大證券市場財務信息披露的監督管理力度
首先,從根本上規避多頭管理體制問題。結合當前的慣例,即需要改革上市公司當前的財務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證券市場管理體系。就證券監管部門的層次情況來分析,主要包括兩個層次:首先是證券監管部門,其主要以宏觀監管為主,在具體的操守過程中主要負責制定與證券市場以及規范上市信息披露等相關制度;其次就是證券交易所,具體而言主要包括詳細披露與財務信息以及日常活動相關的信息。
(四)發展和完善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
第一,加快改革會計師事務所體制。積極優化執業環境,并針對性的制定執業自律準則,全方位提升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具體包括職業首先、業務水平以及風險意識。第二,規范執業標準、審計準則。要專門結合注冊會計師、中國注協會計師事務所形成完善的審查制度,特別是要注意有針對性的提升證券市場民間審計質量以及相關有效措施。最后可充分結合相關領域、行業成功的管理經驗,構建完善的會計師懲戒制度,特別是結合實際需要盡快出臺《注冊會計師懲戒規劃》,明確注冊會計師懲戒委員會、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基本職責,總之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捍衛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的作用,從而夯實財務信息以及財務信息等質量問題,全方位捍衛投資者的基本利益,為規范證券市場發展保駕護航。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研究以及分析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風險以及風險防范的過程中,需要從監管、審計制度、市場環境以及上市公司自身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防范。上市公司有披露財務信息的義務,由此要求上市公司首先必須明確披露財務信息的主要目的,而監管制度的構建需要側重市場經濟以及財務信息準確性等方面,優化市場環境,是對財務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進行宏觀調控,以此實現相對全面的信息收集,這對優惠政策落實以及行政部門對上市公司進行宏觀管理等方面有指向性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維奇,李丹豐.信息披露質量對股票流動性風險的影響分析[J].經濟問題,2014,11:25-32.
[2]權小鋒,吳世農,尹洪英.企業社會責任與股價崩盤風險:“價值利器”或“自利工具”[J].經濟研究,2015,11:49-64.
[3]彭旋,王雄元.客戶信息披露降低了企業股價崩盤風險嗎[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05:69-79+89.
作者簡介:李紀中(1989-),男,河南南陽人,漢族,行業分析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三板行業發展現狀與制度解析,現供職于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