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楊勇(云南師范大學云南昆明650500)
淺談如何提高中學生跳遠運動員踏跳的準確性
□林曉楊勇(云南師范大學云南昆明650500)
踏跳是跳遠運動技術的重要環節,踏跳的準確性也是中學生跳遠運動員培養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從跳遠技術基礎出發,結合實際,研究得出了影響中學生跳遠運動員踏跳準確性的因素主要有:身體素質、技術因素、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等,并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提高中學生跳遠運動員踏跳的準確性;特別是本文提出的訓練方法,在克服影響踏跳準確性因素,為我國跳遠運動后備人才的培養上,意義重大。
跳遠運動中學生運動員踏跳準確性
當今世界,競技體育發展蓬勃,成為各個國家展現、角逐其實力的和平競賽。跳遠運動作為古希臘奧林匹克最早的“五項運動”之一,在田徑競技運動項目中備受關注。我國在田徑運動尤其是跳遠運動成績上相對落后,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中學生跳遠運動員等后備力量的培養,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在現實的中學生跳遠運動員培訓中,多數教員只注重助跑、踏跳、空中動作以及落地技術,而忽略了跳遠的踏跳準確性,直接導致吃虧或者犯規,從而影響運動員真實水平的充分發揮,影響其成績的穩定性。因此,如何提高中學生跳遠運動員踏跳的準確性,就顯得十分重要。
2.1、研究對象
本文以牟平區第一中學體育訓練隊跳遠專項的隊員作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1)理論分析法:通過鍛煉及觀察結果總結專業的高考體育教練的一些訓練和調整的方法。
(2)文獻法: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對于賽前狀態的類型和相對應的調整方法的總結。
3.1、影響中學生跳遠運動員踏跳準確性的因素
中學生跳遠運動員處在其生理活動旺盛的特定階段,在平時踏跳的準確性訓練中,經常表現出成績不穩定的特征,而影響踏跳準確性的因素有很多,通過多方搜集資料,調查分析,主要有身體因素、技術因素、心理因素的影響。
(1)身體因素。
眾所周知,良好的運動技術的發揮,需要有全面的身體素質作保證。有些中學生跳遠運動員雖然掌握了正確技術,但身體全面素質發展水平落后于技術水平或不適應專項技術的要求,那么專項技術掌握得再好,也發揮不出應有的專項水平,并且技術不穩定。有的中學生助跑時前抬腿不夠,后蹬不充分,用力程度也不一樣。每次助跑身體晃動、技術訓練變形、比賽專項能力差、助跑和起跳結合較慢,這些原因都是身體素質跟不上的原因,這直接影響專項技術的發揮,而技術發揮不正常,就會破壞原有的動力定型,導致助跑踏板起跳準確性下降。
(2)技術因素。
跳遠運動技術中,最難、最不穩定的技術環節就是助跑踏跳,助跑過程中的一系列技術規范都直接影響到踏跳的準確性,主要有:助跑的啟動方式、助跑的加速節奏、助跑的距離長度三個方面。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影響踏板準確性的重要因素,中學生運動員的信心與步點的準確性是相互作用的,跳遠與動員必須有敢跳的心理素質,對自己的助跑規律有充分的了解,消除私心雜念,充滿信心。但由于比賽現場的氣氛緊張,中學運動員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而平時跳遠專項訓練相對較少,缺乏信心,不相信自己平時訓練積累的經驗;怕犯規,眼睛一直盯著踏跳板,產生距離錯覺,從而臨時調整助跑節奏、步幅,最后幾步拉大步、搗小步,使踏板犯規或不上板,而且速度減速慢,影響跳遠成績。
(4)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主要是指場地情況、風速、風向、氣候變化、比賽規模、氣氛、地理位置等,由于中學生運動員年齡即經驗的限制,對環境的判斷和感知能力不強,所有這些環境因素在一定情況下相當程度的影響著踏跳的準確性。
3.2、提高踏跳準確性的重要作用
作為跳遠技術中的重要環節,踏跳的準確性在日常的訓練中也是個難點。由于丈量結果的進一步精確,跳遠的成績往往因一厘米的差距而排名迥異。跳遠助跑踏板不準確可能出現兩種情況,要么超過標志線犯規沒有成績,前功盡棄;要么踏跳起跳點離標志線太遠,無謂地增大了無效值,降低了個人能力的正常發揮。在正式比賽中,運動員的心理往往比較緊張,如果助跑的踏跳準確度不夠,直接造成了與平時訓練差距甚遠的結果,運動員真實的水平,很難穩定的發揮出來。
3.3、提高中學生跳遠運動員踏跳準確性的訓練方法
針對影響中學生跳遠運動員踏跳準確性的主要原因,結合中學生運動員成長階段特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采用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以提高其跳遠時踏跳的準確性。
(1)增強體能訓練。
跳遠運動員的專項身體素質包括速度、力量、耐力和協調性等許多方面,而中學生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衡量方式,簡單的說應從速度和力量兩方面入手,進行針對性訓練。
①速度訓練:速度,是一名跳遠運動員的基本身體素質要求,助跑對跳遠運動項目踏跳的準確性和最終的成績。
②力量訓練:跳遠起跳時,要求腿部有強大的支撐力量和爆發力。訓練中應注意使速度和力量密切結合,發展速度力量的主要原則是應進行中等或大重量的負荷練習,負荷練習的重量和強度要逐漸的增加。
(2)改進助跑技術。
助跑技術直接影響著踏跳的準確性,中學生跳遠運動員在培訓中,應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選用合適的手段,經過反復多次的訓練,才能解決問題。具體的解決手段有:
①鎖定助跑啟動方式:習慣的養成對運動員技術穩定性影響很大,尤其是助跑的啟動方式,對踏跳的準確性和成績的穩定性影響最大,因此,中學生運動員的助跑的啟動姿勢自始至終要采用一種方式,不得隨意改變。起動姿勢有行進間起動和站立式起動兩種。但是,站立式起動較行進間起動優越,因為行進間起動開始是慢跑或墊步,每次的步長可能有所變化,故較難準確上板。站立式起動是從靜止狀態起動的,起動后的第一步的幅度與速度變化小,有利于提高助跑的準確性。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采用站立式起動,運動中樞于抑制狀態,由于相繼正誘導關系加強了神經興奮過程,這對于更好地發揮助跑速度是有利的。當然,采用這種方式在開始時會產生緊張,但運動員經過多次反復訓練后,是完全可以消除緊張的,所以應提倡從靜止狀態起動,也就是提倡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勢。
②確定恰當的助跑距離:助跑距離的確定應該因人而已,一般可控制在12-20步之間,女中學生運動員在成績相同的情況下,助跑的步數可相應的增加兩步,身材不高,但是步頻較快的運動員,助跑的距離可相應的短一些,反之則略長。隨著運動員加速能力和40米與100米成績的提高,助跑的步數最好增加1-2步。一般情況,先把自己在競賽直道上確定的助跑步數的距離,用皮尺丈量下來,移到助跑道上,反復進行助跑練習,并結合起跳進行調整。但同時應注意《2002田徑競賽規則》的要求,助跑距離不能超過45米。
③選擇參照標記:參照標記在跳遠運動中,對運動員準確踏板提供重要的依據。設立參照標記,一般運動員設兩個標記,是為了檢查助跑的節奏和步點的準確性。第一個標記,設在起跑線上到起跳板最好是偶數步。第二個標記,設在最后6步助跑起跳腳落地處,以更好的節奏來完成助跑,用來檢查最后6步的助跑,立足于步長和節奏的穩定性助跑最后幾步。假設一腳之差踏上了板,但沒有達到自己的參考標志,這說明他難以準確地上板。為此,他拉大了最后幾步的步長,節奏不我不準,藥品把握好前半程助跑,縮小步長的同時縮短助跑距離,縮短一個腳長,或者以高一些的步頻,開始助跑。當運動員可以準確地踏上了參考標記,但沒有準確的踏上起跳板,那么應在最后跑的節奏和完成的特點上做出改變。
(3)心里素質培養。
培養中學生跳遠運動員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運動員快速準確上板的重要保障,在訓練中,應把心理素質訓練同體能訓練、技能訓練一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也就是在日常訓練中,引導中學生運動員以參加比賽的心態參加訓練,以參加訓練的心態來對待比賽,即“把平時看成比賽,把比賽看成平時”,這是最簡單的心理素質訓練。同時還要培養中學生運動員的信心,使他們明白成績、名次的獲得同充分發揮技術的辯證關系,正確的對待落后和暫時的失敗,培養他們堅定的意志力,樹立必勝的信念,保持良好的心態,努力拼搏,這樣自然會充分發揮個體的優勢,取得理想的成績。
4.1、結論
跳遠運動員,以提高踏跳的準確性為目標,具體應從下幾個方面:
(1)掌握正確的助跑技術,建立節奏感。
應做到快速、準確,增強助跑的節奏感,確保其連貫、加速過程中平穩,呈直線而放松的狀態。大腿高抬,從動作外形上看,小腿積極“趴地”。不能分割的助跑的技術和節奏,是立足于不同技術內部結構,是一種運動特征,它的外在表現形式需要掌握不同的運動技術和節奏感。它在一定程度上,在跳遠的教學和訓練中是掌握正確運動技術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要注意貫徹培養運動員的節奏感到訓練始終。使起跳前發揮最高的速度,可采用助跑標志提高運動員對準確踏板的信心。第一標志設在起點上,第二標志設在最后6-8步起跳腳著地處的檢查線位置,從第二個標志開始,到起跳板間的距離,最好是跑偶數步。鞏固助跑技術,可將第二個標志移動,步長穩定時移到接近起點的地方。跑到原設第二標志的地方的想象點,立即轉移注意力,到最后幾步上,實現助跑和起跳的結合。全程助跑無論采用一個或兩個標志必須連貫,要根據助跑道的性質確定跑距離,并根據天氣及身體情況等進行調整。助跑道松軟。遇到氣候寒冷、逆風等情況,要結合他們的體力縮短助跑距離;反之,應加長。
(2)培養目測能力。
目測能力培養,訓練方法很多,是利用眼的余光,來判斷身體和踏板所形成的相對位置的能力。如讓運動員站在標志線上自己估計距離,向踏板方向看建立距離感。每次助跑完后,體會相對位置,自己進行檢查當時身體和踏板的位置。反復練習,視覺中樞以后每當一看距離就會建立起暫時神經聯系,左右腦皮質里就可以準確地調整步幅,產生一個清晰的運動表象保證踏跳的準確性。
(3)心理訓練。
運動員比賽時,有了活動計劃,就能幫助他找準適合自己心理特點的位置,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分配好力量,在各次試跳準備活動中,避免過多地消耗精力。要引導各次試跳之間“自動化”地進行,那如果運動員沒有計劃,要提高運動員拼搏情緒的穩定性,就必須有明確的動作調整計劃。那么他的技術發揮的好壞在比賽時,就受很多偶然因素的影響。只有在平常的訓練過程中模擬比賽,反復強化運動員心理感受,最后才可以形成動力定型。
4.2、建議
以上所論述的是訓練改正手段。在訓練中,只有加以對影響跳遠踏跳準確性的因素的重視,才可以改進和提高。這些訓練手段,只能作為參考,在教學、訓練過程中,建立助跑節奏動力定型,要因人而宜,區別對待,提高踏板準確性,任何運動技術,都不能脫離自身的身體條件和素質基礎。所以在訓練中,要選擇適合的訓練手段,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制定周密系統的訓練計劃,提高自身的科學水平幫助運動員提高踏跳的準確性,建立良好的助跑節奏感,。
[1]李鴻江.跳遠——田徑教學訓練實用叢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
[2]袁作生,南仲喜.現代田徑運動科學訓練法[M].北京:北京體育出版社,1998.
[3]張琦.淺析如何提高跳遠踏跳的準確性[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8(6).
[4]王衛兵.影響青少年運動員跳遠踏跳準確性的因素分析[J].文化教育,2008(10).
[5]李連棟.跳遠教學中實現踏跳準確性的問題初探[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4).
[6]鄭壽偉,張煥.淺談踏跳準確性在跳遠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2007(30).
[7]劉瑛.影響跳遠助跑踏跳準確性的原因及教學方法[J].和田師專學報,2010(5).
G823
:A
:1006-8902-(2017)-06-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