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鳳蘭
【摘 要】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加強禮儀培養是重建國家形象,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必要措施。鑒此,禮儀培養應該從幼兒抓起,全面培養具有良好禮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然而家庭教育作為幼兒的第一課堂,在教學教育中有效融入并深化禮儀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含義。于茲,本文從家庭教育因素對幼兒禮儀培養的影響力分析入手,進而論述家庭教育中培養幼兒禮儀的有關措施。
【關鍵詞】禮儀;幼兒;家庭教育;培養
一、家庭教育因素對幼兒禮儀培養的影響分析
(一)家庭教育是禮儀培養的主要陣地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我國民眾整體素質有所提升。但是較之我國傳統禮儀教化要求,現目前禮儀教育程度仍然不甚理想,我國優秀傳統禮儀傳承度較低。為契合素質教育改革策略實施,首先就應該從幼兒教育入手,加強幼兒禮儀培養,為其今后人格發展、品格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我國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在禮儀培養上投入的精力、物力相對匱乏,短時間內不能期盼學校、社會教學發揮有效作用。立足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家庭教育應該接過傳統文化傳承接力棒,做好幼兒禮儀培養工作。由此觀之,現目前家庭教育已然成為幼兒禮儀培養的主要陣地,幼兒禮儀教化工作責無旁貸。誠然,家庭作為幼兒的第一課堂,是幼兒茁壯成長的土壤。家長應該認清自身責任,在幼兒禮儀培養上多下功夫,為提升我國整體國民素養貢獻力量。
(二)家庭教育對幼兒禮儀培養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家庭是幼兒溫暖的港灣,家長是幼兒依賴的對象,家庭教育是幼兒學習的源泉。家庭教育對幼兒影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家庭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健全有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具體到禮儀培養問題上,家庭教育也同樣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二、家庭教育中禮儀培養存在的誤區
(一)過度關注智力開發,忽視禮儀培養
我國傳統家庭教育十分重視禮儀培養,家訓家規作為禮儀教育的基本載體,是我國長期秉持的優良傳統。現代文明建設過程中,由于外國文化的侵襲,以及功利思想的影響,我國家庭教育對禮儀培養的關注度逐漸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對幼兒智力的過早開發,以滿足部分家長“望子成龍”的錯誤觀念。素質教育改革正是矯治功利化教育思想措施之一,是助力禮儀培養良性回歸的有效途徑。鑒此,家庭教育應該契合時代發展要求,改變教育理念,積極將禮儀培養深化到各個細節,從而提升教育實效。
(二)家長自我管理意識缺失,錯誤引導幼兒心理發展
禮儀培養是一項潛移默化的教育工作,家長自身表現是影響幼兒禮儀培養的關鍵因素。然而現實生活中,諸多家長并不重視對自身行為的管理約束,從而對幼兒造成不良影響。譬如部分家長在工作壓力及生活問題困擾下,時常表現對外界的冷漠,以及對自身行為的放縱。如在公交車上對需要讓座的乘客冷眼相對,日常待人接物刻板冷漠不夠熱情真誠,對他人的錯誤不能夠大度的諒解且得寸進尺等表現都將對幼兒心理發展及禮儀培養造成消極影響。
三、家庭教育中做好幼兒禮儀培養的策略
(一)以身作則,起到示范作用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雖然此結論稍顯刻薄偏頗,但是不可否認其內涵的普遍適用性。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正面示范至關重要。因此為有效提高家庭教育中,幼兒禮儀培養的實際效率,家長自身應該以身作則,起到正面示范作用。根據研究總結,筆者認為家長是示范性活動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常用文明禮貌用語
文明禮貌用語是良好禮儀的表現形式之一,是交際中凸顯個人修養的載體。鑒此家庭教育中為培養幼兒使用禮貌文明用語的習慣,家長應從自身做起,避免“出口成臟”,而是將禮貌文明用語常掛嘴邊,例如對家庭成員多說“謝謝你、辛苦了、請喝茶”等謙遜的詞語,抑或常說“可以幫你嗎、沒事吧”等熱心關懷的詞語,以此培養幼兒交際上的禮儀。
(2)注重日常行為
日常行為是體現禮儀的具體形式,培養幼兒禮儀也應從日常行為入手。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注重自身行為禮儀化,這是培養幼兒良好禮儀的關鍵所在。譬如合理的處理生活垃圾,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戶外都應該將垃圾扔進垃圾桶里,切勿隨手亂扔。在公家車上給老人讓座,需要排隊時應該遵守規定不能插隊,吃飯時應該盡量細嚼慢咽并杜絕浪費糧食等等。上述文明禮貌的行為都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家長應該以此規范自身行為。
(3)待人接物中的禮儀
待人接物中也需表現出文明禮貌的姿態,也需要注重日常禮儀。家庭教育中為培養幼兒禮儀,家長應該在待人接物中也應該注重禮儀。譬如家中來客人時,應該笑臉相迎,請客人進門后應該請其先坐下,然后積極為其倒水。與人交談是應該注視對面,并善于傾聽不能隨意打斷他人說話等。
(二)獎罰分明,培養幼兒禮儀
家庭教育中實施幼兒禮儀培養措施,應該做到獎罰分明,對于孩子錯誤的行為家長應該及時制止,并對孩子提出適當的批判教育,加上適當溝通交流,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身的問題,并及時改進。與此同時,對于孩子表現得較好的方面,家長也不應該吝嗇贊美之詞,抑或給予適當物質獎勵,以此鼓勵孩子積極上進提升自身禮儀修養。在實際生活中,禮儀培養還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批評活動應該及時當面進行,譬如孩子說臟話家長應該立即糾正其錯誤,不能溺愛放縱孩子。其次,注意言辭即批評時應該嚴厲,不能半開玩笑半認真的進行,鼓勵時應該真誠讓孩子得到滿足。最后,統一要求,不能出現差別待遇,在禮儀教育問題上家長二人應該達成共識,切勿出現“嚴父慈母”現象,一面嚴格要求一面溺愛寬容是無法使孩子真確審視自身行為的。因此無論是批評還是表揚都應該做到統一思想,對錯誤行為絕對不能姑息,對于良好的表現也不能馬虎應付。
四、結束語
綜上述,幼兒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項長期的反復性的工作,讓幼兒長期生活在講究文明禮儀的環境中,使禮儀教育得以延續和進一步加強。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禮儀培養至關重要,家長應該提高思想重視,正確對待,樹立榜樣,幼兒不良行為一定會得到糾正,良好的禮儀終將逐漸養成。
【參考文獻】
[1]包靜. 淺談家庭教育中幼兒的禮儀培養[J]. 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8).
[2]趙英霞. 淺談家庭教育對培養幼兒文明禮貌習慣的影響[J]. 都市家教月刊, 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