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寶。誦讀古詩文,是讓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傳統、繼往開來的有力之舉。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古詩的體裁特點,充分挖掘古詩中的美育因素,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美的情愫,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本文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感受。
【關鍵詞】誦讀;感悟;體味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生古詩文教學目標解讀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有生命力的象征,是我國古代文化的藝術瑰寶,古詩文字數精煉,意境深遠,是進行小學語言文字訓練和美育的最好題材。新課標下,針對小學不同學段的古詩文學習提出了非常明確的目標和規劃。明確指出小學古詩文學習分四個學段:第一學段,朗誦兒歌、童謠和淺易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第二學段,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第三學段,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第四學段,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通過這四個學段我們不難看出,雖然小學古詩文教學隨著學段的增加難度相應加大,但是都必須圍繞“情感體驗”與“發掘意境美育”這兩點要求展開教學。四個學段都強調要通過誦讀來體驗作品情感。從而培養小學生對古詩文作品形式和內容的審美感受能力,從中得到心靈的愉悅。
二、小學古詩文教學的方法探究
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心智發育還處于初級階段,在學習中具有好新、好動、好勝、好學的特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傳統古板的教學方式已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適應當今教育發展主流趨勢的新型教學手段,通過創新的教學手段,采用自然、活潑、形象的教學方式,充分挖掘古詩中的美育因素,熔閱讀與審美、感性與理性、賞識與情感于一爐,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美的情愫,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學生通過學習,對古詩文的興趣有了大大的提升。主要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誦讀古詩文,在誦讀中可插入配合古詩文的古典音樂和圖畫,便于學生直觀簡單地理解學習內容,例如,教材中的《詠鵝》,“鵝!鵝!鵝!”寫出鵝的聲響美,又通過“曲項”與“向天”、“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同時,“歌”“浮”“撥”等字又寫出鵝的動態美,聽覺與視覺、靜態與動態、音聲與色彩完美結合,將鵝的形神活現而出。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過程中可插入鵝在陸地上和水中游的照片、水墨畫和舒緩優美的音樂,來引導學生加深印象,誦讀詩文。
(二)創設情境,靈活教學模式
將古詩文中描寫的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鋪敘,讓學生根據想象畫出詩中描繪出的情景。例如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夜宿山寺》,此詩運用了極其夸張的手法,描寫了寺中樓宇的高聳,表達了詩人對古代廟宇工程藝術的驚嘆以及對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教師可根據詩中所繪場景,引導學生畫出高樓、星空、站在高樓上憑欄遠眺的詩人,通過繪畫展示出這首詩帶給人們豐富的聯想和身臨其境之感,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詩詞學習之中,盡情領略月色星空之下,詩人站在這峻峭挺拔、高聳入云的寺樓中,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之美。
(三)提倡自我誦讀,反復誦讀、背讀、唱讀
誦讀是小學生感受作品語言、感悟詩詞情境的最佳方法。教師應提倡學生自我誦讀為主,講解為輔的古詩文教學理念,由于古詩文多流傳久遠,簡潔的表達方式給學生對其意境的表達帶來了很大的語言障礙。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多讀多記,反復誦讀、背讀,才能幫學生清除古詩文語言上的錯誤,通過朗讀誦讀的語調、情感注入,更加直觀地理解作者創作意圖。另外,針對低學段學生在背誦中的障礙,可以提倡靈活的教學方式,可利用唱讀來引導。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教師可以從網絡中下載用詩詞改編的巧虎兒歌,用優美的旋律唱給學生聽,教會學生使用唱讀的方式,優美的曲調能創造特定的情景,把學生帶入詩詞描繪的藝術氛圍中,體會音樂之美、意境之美,加強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和記憶。
(四)依托古詩文主題,拓展思維
針對中、高學段學生的古詩文學習,還應依托所學古詩文主題,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引導其舉一反三。例如學生學習《詠柳》之后,教師可針對“二月春風似剪刀”,一句提問,“春風似剪刀”,除了可以“裁柳樹”,還可以剪裁出什么來呢?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學生可以回答,裁出小草。教師可引導學生誦讀出關于“小草”的詩詞,即“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學生可以回答,還可以裁出荷花。教師可引導學生誦讀出關于“荷花”的詩詞,即“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以此類推,加深學生古詩文的日常積累。
參考文獻
[1]金建龍.在古詩教學中培養學生美的心靈[J].成功(教育),2010(2).
[2]錢廣宏.試談語文教學中的“詩詞韻味”[J].語文天地,2009(12).
[3]湯婕.在古詩教學中感受美的旋律[J].廣西教育,2009(25).
作者簡介:韋娜,女,1978年生,本科學歷,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壯崗鎮中心小學教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