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記康
摘 要 教師心目中的“優秀生”的優點比較突出,如學習刻苦,求知欲強,成績突出,工作能力強,遵守紀律等,使得優秀生在教師心中仍占據著更為重要的位置,教師給予他們關心愛護更多。正是這種對優秀生的過分的呵護,阻礙了“優秀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這已成為了一種普遍存在的教育誤區。筆者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經歷,淺談優秀生的心理健康的培養的看法,意在引起同行們對優秀生的健康心理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 培養 優秀生 健康心理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在新形勢課改下,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班主任做思想工作習慣于將精力集中到“學困生”身上,而往往忽略對“優秀生”的思想教育。認為”優秀生”學習好,其它方面沒必要“多操心”,總是以自豪的心情看待他們的優點和長處,不大注意他們的缺點和不足。久而久之,他們便目空一切,看不起一般同學,對集體自私消極,卻不以為恥;精神上又極脆弱,缺乏經受挫折的意志品格,一旦遇到困難、曲折,很容易氣餒,甚至頹廢,長此以往,將做出令人震驚的事。
1什么是健康心理
健康是生命的基礎,是一個人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早已被人們所認識,而心理健康長期以來卻被很多人忽略。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境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
2 “優秀生”心理問題現狀及原因
“優秀生”通常聰明伶俐,學習刻苦勤奮,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由于成績優秀,他們聽到的多是贊譽之辭,得到的是家長和老師的寵愛,看到的是同學們羨慕的目光。不少教師嘆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育,就連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也很自私、虛榮心很強,心理很脆弱,自以為是,生活能力差,甚至出走、自殺等一大堆心理問題時有呈現。實踐證明,這些“優秀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令人擔憂。
3 如何培養“優秀生”的健康心理
有一次,我發現班里新轉來的一名成績比較優異的學生情緒很不穩定。通過與該生交談及家訪,了解到他不適應我校的環境,他認為我校的老師不如原來學校的老師“愛他”,因為沒專設小灶輔導他學習,沒特別關心他。對老師們“一碗水端平”的做法,他想不通。甚至當老師表揚學習進步的同學沒提到他的名字,他都覺得被輕視了,難以忍受。我耐心地對他進行幫助教育,使他懂得了在校的每個學生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獲得榮譽的平等機會,作為一個真正的優秀生,應該學會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懂得在人格上尊重別人。
用愛心引導行為異常的”優秀生”,樹立榮辱觀。對于正在成長的初中生來說,有一些毛病或錯誤并沒有什么,只要教師、家長及時發現,及時教育,他們會很快地改掉身上的缺點。
面對這行為異常的“優秀生”,筆者多次耐心的與他們交談,告訴他們這怪異的行為,惡作劇既有害于別人,更有害于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是一種可恥的行為。人要學會凋節、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不久他們就有了很大的轉變,后來成為人見人愛的同學。
對“優秀生”進行抗挫折教育,拓展心胸。初中階段,尤其是九年級是健康心理的“成人期”,是人格奠定的關鍵期。教師對“優秀生”中的不良行為等心理問題要有正確的、公平、公正的認識,處理方式尤為重要,否則會促使逆反心理的形成和自卑感加重,造成心理障礙。
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時刻關注他們,遇到想不明白的事及時給予解釋,告訴孩子一些優勝劣汰的事例、原則,培養他們一定的抗挫能力。從而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否則就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里造成一定的傷害,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負面作用。
培養”優秀生”明辨是非,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在日常生活中,讓“優秀生”懂得要學會分辨是非,學會區分好與壞。未滿十八歲,我們有責任告訴他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要熱情地對待好人、好事,還要學會在學習生活中與人和睦相處,因為與別人形成融洽的關系是快樂學習的一個重要條件。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與他人團結合作、相互補充,才能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在學會與他人相處的同時,找到解決自己疑問的辦法,并能夠從別人的身上學到一些好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習起來才會輕松而又愉快。
因而,教育是每一個人的責任,發現教育的問題,研究我們的教育,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責任。我們教師應當警惕教育的誤區,我們將把心理健康培養滲透于教育的全過程,培養我們的下一代,使“優秀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們茁壯成長,成為心理健康的人。即在家是好孩子,在校是好學生,長大是好公民,肩負起振興中華的重任。
參考文獻
[1] 劉國強,毛玉娥.優秀生的心理健康不可忽視[J].現代特殊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