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
摘 要 語言是進行思想交流的工具,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傳輸途徑,規范的課堂語言可以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聾校學生生理上有缺陷,這給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障礙,課堂教學語言更應該要規范,尤其在語文教學中,課堂語言更要起到引領的作用。本文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實踐,談幾點規范課堂語言的體會。
關鍵詞 聾校 課堂語言 實踐探究 方式
中圖分類號:G762.2 文獻標識碼:A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指出:“使用語言是一種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沒有什么不同的性質。……從某種意義上講,語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種習慣,凡是習慣都是通過多次反復的實踐養成的。”由此可見,只有適時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創設語言情境,通過反復的實踐,才能達到提高語言能力的目的。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也不例外,應提供多渠道學習語言的途徑,采用多種語言實踐的方式進行訓練,從而達到規范課堂語言的目的。
1探究式語言實踐
《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明確指出,在聾校語文課堂教育過程中,強調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倡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基本思想是讓學生在“重新發現”和“重新組合”知識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它是一種強調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積極投身其中的學習方式。探究式語言實踐就是在已有的或者在新獲得的語言的基礎上,通過對教材文本的感知、理解、領悟,對課文中一些語句的“重新發現”和“重新組合”的語言實踐過程,這是一種“學得——實踐”的過程。
在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每堂課,解讀文本中隱含的語意,挖掘文本的重要信息,不斷引導學生去加工和創新,展開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第二次對話。例如在全日制聾校試驗教材第五冊《老山羊請客》一文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四處說寫話的練習:(1)“可是誰也不吃”,誰不吃什么?(2)“大家還是不吃”,大家為什么不吃?(3)“老山羊看了看,一下子明白了”,老山羊明白了什么?(4)老山羊想了什么辦法?通過在一定情境下的課堂教學,經過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探究,層層進行語言實踐,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應用式語言實踐
加強語言應用訓練,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內化,在語言應用中活化,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語言習得理論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是一種開放的課型結構,應充分利用社會環境,建立課堂與自然習得相結合的新的教學體系。一是利用語文課堂已有的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描述畫面、復述課文、續編課文、師生問答”等語文實踐方式。例如在教學《老山羊請客》一文時,教師設計了:長頸鹿和小馬也來到了老山羊家,老山羊會怎樣做呢?然后讓學生仿照課文寫一段語句通順的話。二是讓學生多參加一些用做語言實踐的課外活動:如參觀訪問、座談討論、新聞發布、游戲表演,親身體驗,把社會實踐引入課堂,以此創設“習得”的途徑,讓學生向更高層的語言能力發展。例如學校舉行了拔河比賽,就讓聾生親眼目睹,親手操作,親身經歷,親切感受現實場景,體驗身邊生活,參與現場敘說,從而在實踐活動中逐漸規范自己的語言。
3積累式語言實踐
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學生在理解新語言的同時,也學到新的語言材料,并嘗試用這些新的語言材料來建構新的語言,使語言能力得到相應的發展。《語文課程標準》中曾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然而聾生語言積累的薄弱成了他們語文能力持續發展的“瓶頸”。由于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作“奠基”,那些方法和技能就成了“空中樓閣”。語言的積累在于聽說讀寫的滲透:聽——生活語言的滲透;說——口語積累的滲透;讀——書面語言的滲透;寫——外話語言的滲透。在每一堂課里,聾校教師都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精心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在聾校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建立“學得——模仿——實踐”的模式,注重學生的常用句式,如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被字句、把字句等句式的訓練,在不同的情境中向新語言遷移,以培養學生的語感,達到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學習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語文第六冊《養蠶》中,筆者在“裹在、剪成、撥到、爬在”等詞語教學中,增加了“讀一讀、演一演、說一說”教學環節:小明把珠子裹在毛巾里;王芳用剪刀把紙剪成一個圓形;教師把粉筆撥到粉筆盒里;同學們爬到桌子底下……課堂上一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樣長期語言積累才能為聾生“厚積薄發”打下基礎。
雖然聾生的語言形成遵循了“習得——學得——習得”往復的運行規律,但是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經過反復的模仿、實際的歷練,然后逐步擴展、漸進提高。根據聾生語文課堂教學的特殊性,我們還要依照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由淺入深地安排好語言實踐:探究式語言實踐——應用式語言實踐——積累式語言實踐,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充分調動聾生學習語言、使用語言的積極性,才能有效地提高聾生的語文能力,最終達到規范學生語言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沈玉林,等.雙語聾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6.
[2] 周兢.重視兒童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J].學前教育研究,2002(3).
[3] 丁山燕.聾校課堂教學中交往情境模式的創設例談[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