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忠+劉彥磊+張濟洋
【摘要】軍事共同科目是最貼近部隊的課程,是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軍深入開展實戰化訓練的背景下,院校的實戰化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從教學內容的科學設置、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和考核體系的合理制定三個方面探討了軍隊院校軍事共同科目程的實戰化教學改革。
【關鍵詞】實戰化 軍事共同科目程 教學改革
軍事共同科目程是為部隊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按照習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把培養驍勇善戰的新型軍事人才作為院校教學改革的目標,緊密結合部隊訓練實際和戰場環境,推進軍事共同科目程教學訓練模式向實戰化轉變。
一、科學設置實戰化教學內容
(一)著眼實戰環境,動態更新戰爭理念
思想觀念決定戰法創新。新的軍事思想的誕生總是能夠催生新的軍事革命,新的軍事技術也同樣推動著戰爭理念的不斷變化,先進的戰爭理念能夠更好的發揮出體系的作戰效能,從而奪取戰爭的勝利。從最近的幾次局部戰爭中我們可以看到,每次戰爭的作戰樣式、作戰思想都有一定的變化,這些都是戰爭理念的更新為實戰環境帶來的實際變化,因此,在軍事共同科目程教學中必須時刻關注國際實戰環境的變化,對戰爭理念實施動態更新,開闊學員眼界,啟迪學員思維,從而實現在未來戰場上更適應實戰環境。
(二)著眼戰場實際,注重培養組織指揮能力
由于戰爭的節奏越來越快,武器裝備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部隊的組織結構和編成也越來越復雜,未來的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對組織指揮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指揮員和指揮機關需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的決策,以保證部隊在第一時間展開正確的作戰行動”。軍隊院校作為未來指揮員的搖籃,有責任也有義務要注重培養學員的組織指揮能力,向部隊輸送“會組織,會管理”的指揮人才,而軍事共同科目程作為培養學員組織指揮能力的直接平臺,在教學內容設置上更要注重培養學員的組織指揮能力。
(三)著眼實戰需要,著力加強身心素質的訓練
戰爭是對參戰人員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極限考驗。惡劣的天候、復雜的地形、快速的戰場節奏是未來信息化戰場的一大特點,這不僅要求學員要有極強的身體素質,還要求學員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更好的未來戰場上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為達到這一目的,在充分發揮軍事共同科目程已有科目傳統優勢的基礎上,著力加強野戰高強度適應性訓練,使學員在貼近實戰的環境中錘煉身心,提高素質。
二、改革創新實戰化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實施教學活動的重要準繩,是落實教學內容的主要方法,也是提高人才培養效率的基本路子。軍事共同科目程在實戰化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要重視教學模式的創新,在教學中凸顯戰場環境、培養學員實戰化能力成為創新實戰化教學模式的關鍵。
(一)凸顯戰場環境。軍事共同科目程涉及內容本身就是來源于戰場實踐,可以說是戰爭經驗的總結,目的是通過軍事共同科目程教學使學員更好的適應戰場環境,利用所學知識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達成作戰目的。這些都要求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牢記“課堂連著戰場”,為學員努力營造戰場環境,不只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技能;不只學會理論,還要學會應用;利用聲、光、煙、爆等器材努力模擬戰場氛圍,運用導調等手法再現戰場的復雜性,教會學員在模擬戰場的環境下合理運用所學知識,從而快速提高學員的實戰能力。
(二)開展對抗訓練。對抗是戰爭的一個重要特點,戰爭本身就是武裝集團之間的對抗,在教學中使用對抗的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和檢驗對抗雙方的綜合能力。在軍事教學中時常組織一些對抗性強的比賽、辯論、模擬對抗訓練等一方面能夠有效的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使學員能夠更好更快的將所學知識轉化成綜合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員的團隊意識、配合意識,使學員能夠更快的形成一個整體,提高戰斗力。
(三)培養臨機處置能力。戰場上到處充滿不確定,美軍在訓練中就十分強調這一點。西點軍校在“桑賽”中從科目設置到規則制定都充滿著不確定,這就十分考驗學員的臨機處置能力和組織指揮能力, 因此,在開展軍事共同科目程教學時,要在想定方案的基礎上隨機賦予處置情況,隨機改變訓練條件,促進學員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學員的臨機處置能力。
(四)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運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先進技術模擬逼真的戰場環境和作戰對手,最大限度的貼近實戰的一種教學模式。依托網絡和仿真平臺,搭建跨院校、跨軍兵種、跨部門的聯合模擬訓練平臺,實現裝備模擬訓練、技戰術模擬訓練等,真正做到院校、部隊、戰場的無縫連接,使現代技術手段成為培養學員實戰能力的重要支撐。
三、合理制定實戰化考核體系
(一)強化實踐性考核環節。學習的目的是運用,只有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應用的技能才能真正的在戰場上發揮應有的作用,軍事共同科目程教學尤其如此。因此,必須強化軍事共同科目程教學的各實踐性考核環節,以實裝操作作為考核的重中之重,并增加隨機應用所學處置突發情況的考核項目,以技能加理論的考核方式取代以往的只以理論試卷作為考試成績的考核方式。
(二)設置綜合能力考核科目。在以往的軍事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部分學員單項考核過得硬,綜合能力過的去的現象,也就是指組織指揮能力、頭腦靈活性等方面有待提高,而在以往的院校考核體系中對于綜合能力的考核是比較少的,這也就是我們常常感覺某些學員成績好但能力不強的原因。院校作為部隊的人才培養基地,只要求單項成績顯然不符合未來戰場的實際需要,因此,設置一些綜合能力考核科目就勢在必行。考核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依托現行的連隊化管理,利用學員骨干任職的契機對學員骨干組織大型活動、處置突發事件等實際問題的處置效果進行考核;沒有充當骨干的學員則可采用編制組織計劃考核其邏輯思維和知識儲備,對抗性訓練輪流充當指揮員考核其組織指揮和隨機應變的能力等等。
(三)充分利用畢業演練。畢業演練是現今實行的考核學員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但是由于院校演練經驗不足、規模有限、科目較少,難以帶給學員貼近戰場實際的演練體驗,也就很難考核出學員的實戰化能力。為解決這一問題,部分院校已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深入部隊進行演練,多院校協同演練等等,但是依然沒能全面鋪開。在部隊實戰化訓練進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院校學員的畢業演練完全可以放到部隊的大型演習中,這樣第一,充分利用了部隊的資源,帶給院校學員的更貼近實戰的體驗;第二,使學員在畢業之前充分感受到部隊實戰化訓練的氣氛和環境,為學員畢業的第一任職打下良好基礎;第三,借用演習部隊的統一考核標準,能夠檢驗院校自身實戰化教學改革的不足,為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