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源 李淼
[提要] 根據河北省“十三五”規劃,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為實現這一目標,河北省更是派出2萬多名機關干部奔赴貧困村進行駐村幫扶。在扶貧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怎樣科學、合理并且精準地評估扶貧項目的績效,成為全省扶貧攻堅戰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精準扶貧;扶貧項目;績效評估
本文受2016年度河北金融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
中圖分類號:C913.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2月13日
一、精準扶貧績效評估體系研究背景
隨著扶貧工作的不斷開展和完善,“精準扶貧”的提出和建檔立卡工作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對于扶貧的定位和開展方式也發生了新的轉變。在這種轉變中,舊的項目績效評估體系已經不符合要求,需要改變視角,創立一套適用于河北省現階段扶貧項目的績效評價體系。本項目在經濟管理學的理論基礎上,首先分析了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的內涵和關鍵,嘗試改進扶貧精準績效的評估思路、評估步驟,并選擇分析適用的評估方法;并在對扶貧項目績效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探索多種評估方法和數據分析方法的綜合應用,這是本研究的理論意義所在;其次結合河北省的實際情況,通過精準扶貧背景下扶貧項目的績效評估研究,為河北省政府部門如何將扶貧措施同建檔立卡工作有效銜接以及如何提高扶貧精準績效提供有益參考。
二、扶貧工作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一)扶貧工作現狀。近年來,河北省創新機制,謀劃了特色產業扶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游扶貧、科教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社會扶貧等八大工程,使得近年來年均上百萬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河北省扶貧與金融部門還研究了擴大小額貸款規模、降低貸款門檻、放寬貸款條件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同時,加強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為農戶自立服務社累計發放小額貸款23.87億元。規范提升互助金試點工作,初步建立了周轉使用、滾動發展、規范運行、群眾認可的發展機制。
(二)扶貧工作所面臨的問題。雖然近年來河北省的貧困人口減少較快,僅2013年就減少了100萬人,但由于河北省的一些連片貧困地區自然條件惡劣,經濟資源匱乏,再加上每年有1/4左右的脫貧人口因災、因病、因學等致貧返貧,使扶貧工作效果深受影響。通過我們對保定市順平縣南腰山村扶貧工作的調研可以發現,該村平時留守人口主要為老人和小孩,青壯年多外出務工,種地和務工收入是大多數家庭的收入來源。村內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重大惡性疾病人數約占全村總人口數的25%,重度殘疾、重大疾病、年老體弱致貧占40%以上,且因疾病使家庭貧困的現象不在少數。
同時,現階段的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精準性不高,因貧施策的科學性不夠,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新村扶貧、產業扶貧、勞務扶貧等項目,貧困社區中的中高收入農戶從中受益較多,較少比例貧困農戶從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對較少,所以河北省的扶貧任務依然艱巨。
三、河北省扶貧項目績效評估體系構建和指標選取
復雜性是河北省扶貧開發的重要特點,這就使得績效考核辦法只能在總體上給出一個大概的評估結果,精確性不足。只依賴單一的績效考核辦法是不能符合精準考核要求的。但是,即便采用專項調查、抽樣調查、實地核查的方式在評價時也應對不同方法在具體應用時的缺陷和不足有深入的了解,最好采用多種方法,以達到多種方法互相補充的效果。基于對現實的分析,我們提出幾條參考建議:
一是對于精準扶貧的識別標準應從單一的家庭收入衡量指標轉換為多維貧困指標。突破家庭人均收入為單一指標的不完整識別,通過對多維指標的識別建立更有效的動態管理。
二是對扶貧經費支出更為細化,增加專項工作經費支持。對現實狀況的了解不到位就會造成政府的脫貧政策和具體實施脫節,差異化扶持措施粗糙。若長期缺少裝箱工作經費支出必會導致工作深入度不夠、準確率不高等問題。
三是更加注重扶貧開發工作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在實際執行期間,可以通過增加民主評議環節,對群眾進行扶貧工作滿意度調查,引入第三方監督等方式強化績效考核的透明度和科學性。
四、精準視角下扶貧項目績效評估方法研究
根據評估過程所采用手段的差異,可以將評估方法劃分成為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定性評估主要是針對難以用數量關系進行衡量和描述的待評估項目;定量評估方法則是通過數據的分析和對比,評判項目績效的優劣,從而得到結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單獨使用定性方法進行評估的機會較少,經常會結合定量計算實現對象的評估。
(一)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是研究從變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統計技術,基本原理是分類觀測變量,將聯系比較密切的關聯性高的歸為同一種類。每一種類的變量被看作是一個公因子,代表著一個互相之間關聯性較低的基本結構。進行因子分析的目的是通過少數因子,去表達眾多指標或因素之間的關聯關系,即將每一個包含幾個聯系比較緊密的變量的類變量作為一個因子,然后通過這幾個少數具有代表性的類因子去傳達原始資料中的多數信息量。因子分析模型的最終目的不單是找到主要因子,更主要是為了知道每個主要因子的實際意義,以便分析實際問題的本質。當求出的主要因子解得到的各主因子的代表變量不突出時需要借助適用的因子旋轉得出較為滿意的主因子解。因子分析模型建立后,通過應用該模型評價整體當中每個樣本作用和地位做出綜合性的評價。
(二)評估指標體系法。評估指標體系是指由能夠反映評價對象特性以及相互聯系的多個指標所構成的具有內在結構的有機整體。評估指標體系是根據不同的評估目的和評估對象,選擇能夠全面反映其特征和關聯性的數量關系的指標。評估指標的選取往往要遵循科學性、代表性、簡潔性、可比性等原則,且按照制定的評估思路進行構建,如表1所示。評估指標體系主要是一種定量評估法,即使是定性評估內容,需要將其轉化為定量指標進行分析。通過這種定量分析,能夠發現評估對象各主要構成的特征和狀況,找到其內在本質規律。將評估指標賦值后,可以根據各指標分值排序,比較績效的優劣。例如,從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面,確定我國扶貧資金績效評估的指標,這些指標包括了制度績效、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生態環境等四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并形成了一個基本指標與修正指標的有機循環。通過構建分類指標,對我國政府開發式扶貧資金使用績效進行評估。(表1)
通過以上兩種方法的介紹,可以看出每一種方法都各有利弊,所以我們在實際運用中可以利用運籌學的思維進行搭配。從現實生活場合抽出本質的要素來構造數學模型,因而可尋求一個跟決策者的目標有關的解,探索求解的結構并導出系統的求解過程,從可行方案中尋求系統的最優解法。
五、精準視角下河北省扶貧項目績效評估建議
河北省地域較為遼闊,貧困形式復雜,在績效評估體系的實際發展中側重點也各不相同。結合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績效考察體系要實現行之有效,必須努力做到有針對性。根據不同地區特點,聯系其發展的相關產業確定評估指標和方法。產業結構混亂,重點產業不突出是導致地區經濟發展不景氣的罪魁禍首。因此,政府應該致力于調整貧困地區產業結構,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結合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宗教信仰等因素,利用新型的PPP融資方式尋找社會上相關產業的優勢企業一起合作,共同發展地區特色產業。政府可實地探查、整理各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并予以分類,找出在指標確定和方法選取上面的共同之處,在實施工程中不斷修正原有不恰當的方案,與時俱進。
(二)河北省地域遼闊,在全省范圍內建立完善的績效考評體系與財力、人力考慮都是較為巨大的一項工程,要想完成此項目標,政府必將耗費大量精力,而對于省內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分析而言,都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在省內績效評估框架完成的基礎上,政府可以適當考慮尋求外部資本的進入,借助社會機構的專業知識和資金支持,完成整個績效評估體系的建立。在此過程中,政府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對績效考評指標選取和評估方法進行掌控,而具體實施可交由社會專業機構完成,并由政府對全過程進行監督,從而節約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
(三)績效評估的根本目的在于確保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高效完成,因此在評估過程中要確立典范,加大幫扶輻射面、增強扶貧工作的帶動能力、利用社會效益好的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等形成龍頭帶動、能人引路、項目輻射、產業發展的局面。對有輻射帶動力的致富能人和農業龍頭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低補貼門檻,采取以獎代補、小額貸款、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式,有針對性地扶持貧困群眾能直接參與、直接受益、穩定增收的特色優勢產業項目。同時,著力推進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增強輻射帶動能力;積極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勞動力等要素入股,提高貧困戶產業發展參與度和受益度,增加租金、股息、紅利等財產性收入。
主要參考文獻:
[1]孫璐.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研究[J].中國農業大學,2015.6.
[2]姜濤.精準扶貧項目績效評估方法研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