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暉
(如皋中學,江蘇 南通 226500)
[摘 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在教學中摸索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支架式教學因此應運而生,逐漸被教師所重視。支架式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知識,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支架式教學的策略有四:構建教學框架,激發學生學習操作興趣;設立問題支架,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學習;創建合作支架,培養學生知識探索能力;重視評價支架,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支架式教學;綜合素質
在當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環境中,培養學生充分掌握信息技術已然成為各個教育階段備受關注的教學研究課題。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單純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已與現階段的教學理念形成了較大的偏差。這就要求相關教師拓展教學視角,探究應用價值更高的教學方法。在此環境影響下,支架式教學也開始逐漸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重視。
一、支架式教學的具體概念
支架式教學是一種在實際應用中引導學生從無到有、由淺至深地構建自身知識結構體系的高效教學方法。而其教學方法主要由建立知識概念框架、引入框架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獨立探索、開展團隊協作學習、評價自身學習效果等幾個環節組成。其實際教學概念在于以教師來擔任“腳手架”這一角色位置,然后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中心點,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做支架式的教學方案制定,繼而可使學生在此教學模式的引導下逐漸激發起自身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在教師的幫助下充分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及知識探索能力,并在評價過程中正確了解自身知識缺漏點,以此真正地實現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學習目的。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支架式教學的優勢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在傳統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一向是以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對象,學生僅是作為參與者來接受教師的單向教學。在其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則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產生極強的依賴性,繼而未能形成自主探索知識的學習理念。由此不僅會嚴重影響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學習質量,并在其按部就班的教學理念影響下,逐漸消磨學生對理論知識及實際操作的學習興趣,還會在長期固有教學理念的影響下令學生的思維逐漸固化,從而嚴重偏離現階段要求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發散思維的教學目標。而支架式教學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為主要實施目標,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當中可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且教師在此過程中未給予學生任何思想上的束縛,令學生可根據自身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自由發展,繼而真正地實現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學習目標。
三、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支架式教學的策略
1.構建教學框架,激發學生學習操作興趣
在支架式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框架的構建是最為基礎同時也最為關鍵的實施重點。而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框架構建中,科學信息技術已逐漸普及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高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會接觸到大量的信息技術,繼而也就導致各個學生在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教師在構建相關教學框架時,不僅需要結合教學大綱要求來設計教學內容,還要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學生知識基礎的差異,并根據學生知識實際掌握情況來作相應的教學框架設計,令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在面對教學框架時都能感覺有挑戰性,繼而更愿意主動進行操作學習,并以此為信息技術教學開展奠定一定的主觀意識基礎。
例如,在進行“信息技術及其影響”這一課程框架構建時,教師需首先確認以歷史、趨勢、合理使用這三個環節來作為教學開展主題框架,然后結合翻閱書本、理論課程講解、查找網絡信息等方法來構成教學框架,以此幫助學生充分掌握理論知識,學生在自主應用網絡進行信息查找時又能鍛煉上機操作能力。并且在此過程中教師可結合當下流行的聊天軟件來做課程引導,以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合理應用的重要性,并由此充分地挑起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以此引導學生全面學習信息技術知識。
2.設立問題支架,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同時也可以更充分地激起學生對答案的好奇心,繼而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支架式教學應用于信息技術課堂,問題支架的設立是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中的重要實施環節。在環節的設計過程中教師需注意由淺至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以此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并由難度逐漸加深的問題漸漸激發其探索知識的好奇心,由此可讓學生在問題支架的引導下逐漸形成積極學習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進行“信息的加工”這一課程教學時,教師可將教學活動進行掉轉,首先將課程內容呈現的結果向學生進行展示。例如可為學生播放教師自己通過VCD剪接而成的動漫視頻合集,然后可要求學生尋找自己喜歡的電視劇、動畫、電影等進行視頻剪接。在此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學生通過翻閱課本來查找相關剪接知識,或是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由此可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操作興趣,并讓學生可在此學習要求的驅使下自行尋找答案,以此真正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及能力。
3.創建合作支架,培養學生知識探索能力
在支架式教學的應用過程中,團隊協作學習也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項組成環節。在實施過程中可充分實現以優帶劣的教學優勢,令學生在完成團隊任務的同時做到相互帶動、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并可讓學生在相互幫助的基礎上更激發起對知識探索的自信心,且能有效地培養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知識探索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在此過程中則需要教師在分組時注意將知識基礎存在差異的學生進行均衡分配,并需重視以分配任務的方式來完成團隊合作,以此才可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團隊合作中積極參與學習與操作。
例如,在“信息獲取”這一章節,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來分別完成歷史、天文、體育、電影、高考資源等多種主題網站的查找,并需在其中批量下載一些相關的資源,然后比較哪個小組最先完成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建議學生在組內以分工合作的方式來完成任務,例如有的學生負責統計權威主題網站,有的學生負責在網站中下載文件,有的學生負責將文件進行分類匯總。合作過程中可讓每個學生均加入到學習當中,并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以總結出信息獲取的多種渠道,以此真正地完成章節學習目標,并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4.重視評價支架,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在支架式教學當中,評價支架是最后實施,同時也影響到整體支架教學的組成環節。其實施過程中可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自身的知識結構,借此可及時發現自身在學習當中的缺漏,并且能以此作為自己進步的指示方向,由此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教師在此需綜合學生學習結果、課堂表現、學習潛力等因素進行評價,以此讓學生更為充分、更為全面地掌握自身成長現狀及進步空間。
例如,在完成“信息獲取”這一團隊協作任務時,教師可在評價環節中采用自主評價與他人評價兩種方式。自主評價是鼓勵學生對自己在完成團隊任務時的表現及知識掌握水平進行簡述,以此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總結和反思意識。他人評價則是從小組成員或是教師等角度來評價學生在任務當中的表現,以此讓學生能夠更為透徹地了解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可更具針對性地對自身知識結構進行完善,還能由此信息作為不斷進步的指示信息,以此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支架式教學可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并由此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知識探索能力。
參考文獻
[1]武愛萍,宋天明,黃海燕.信息技術環境下“支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電化教,2007,(7).
[2]李婷婷.支架式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3]閆寒冰.信息化教學的學習支架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3,(11).
[4]武貫興.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習興趣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責任編輯 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