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馬靜
摘要:文章基于“影子教育”國內外相關研究,對黑龍江省大慶市“影子教育”機構英語教學現狀開展調查,并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出地方“影子教育”機構英語教學現狀。指出地方英語學科的課外補習活動較為興盛,但存在諸多問題,須要加以關注。
關鍵詞:影子教育;英語教學;現狀
國外對于“影子教育”的相關研究始于19世紀80年代,興盛于90年代,并持續繁榮至今,已取得數量頗多的有價值成果。Bray(1999)認為“課外補習只有當主流教育存在時才會存在,它的規模和形態因主流教育的變化而變化”。近年來的研究指出:“影子教育”對學業成績、學校教育等均有正面影響。國內研究始于2007年,研究不多。桂文玲(2014)就韓國中小學課文輔導現狀及其改革措施進行了分析,提出中韓兩國文化相通,我國應吸取韓國在“影子教育”方面 地方“影子教育”機構
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的經驗教訓。梁亦華(2014)認為“影子教育”為教師反思自身教學不足、教學環境、學校功能等專業性議題帶來契機。
伴隨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國教師、家長和學生都日益重視英語學習。但由于公立教育中的班額普遍較大,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只能“抓中間帶兩頭”、兼顧大部分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發展較快和相對滯后的學生在課內教學中得不到長足的發展,導致以“提優、補差”為教學目的的地方“影子教育”機構發展日趨蓬勃。黑龍江省大慶市作為省內經濟狀況較好的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英語的課外補習活動較為興盛,但存在諸多問題,須要加以關注。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針對黑龍江省大慶市“影子教育”機構英語教學現狀,課題組于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開展了調查。分別針對英語教師、學生和家長設計了調查問卷,調查樣本涵蓋該市五區四縣的含全國連鎖、本土機構、未注冊的小輔導班等多個機構。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回收有效問卷60份。并在統計、分析問卷調查結果的基礎上針對突出問題進行了隨機的別訪談,訪談在相對輕松的環境下進行。
(二)研究思路
研究者首先查閱有關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借鑒專家學者的認識及實踐成果,為研究提供理論支持。然后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獲取“影子教育”機構規模、層次等相關資料。以期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為明確機構英語教學發展導向,特別是明晰“影子教育”機構進行有效英語教學的方法、思路和路徑,為國內其他城市“影子教育”機構英語教學的升級之路提供參考。須要注意的是研究者須需直接與研究對象互動,才能獲得第一手資料,對其進行深入的整體性探究,得出結論。
(三)研究重難點
本研究試圖從大慶地區“影子教育” 機構英語教學現狀出發,對現存問題加以分析。明確調研目標后,如何設計、完善調查問卷,使之合理化,保證調查問卷的效度,能夠真實反映大慶市“影子教育”機構英語教學現狀,是研究難點之一。同時,由于此次研究的對象涉及面較廣,調查對象數量較多,樣本抽樣選擇、訪談對象確定、調查問卷回收均存在難度。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針對英語教師的調查結果分析
該調查問卷共包含20個題目,涉及被調查者基本情況、師資水平、教學管理與監督等方面。統計結果顯示:被調查的英語教師中35%為男性,65%為女性。85%為20~40歲的教師,15%為40~50歲及50歲以上教師。輔導學校教師占75%,25%為公立學校教師。80%“影子教育”機構教師為本科畢業后2~3年,10%有研究生學歷。35%教師畢業不久,有5年以上教學經驗的25%,具有1~5年教學經驗的占40%。支持與反對學生參加補習班的各占50%。50%認為會給學生造成壓力,45%認為壓力即動力,5%認為未給學生造成壓力。50%學生為補習弱科,25%為擴充課外知識,20%為從眾,5%為提優。85%教師關注多數學生的學習狀況,5%不能關注所有學生,10%能夠關注所有學生。80%教師定期或經常檢查作業,不檢查的占5%,偶爾檢查的占15%。50%教師認為自身所在“影子教育”機構對提高學生成績非常有效果,其中35%認為比較有效果;50%則持相反態度,其中30%教師認為效果不明顯。75%教師認為課堂補習人數應有限制,30%支持一對一,25%支持大班額英語教學。支持節假日補課的教師占75%,在工作日內補習的占25%。40%教師認為學生不要過多報名補習課程,60%認為可選擇2~3個輔導課程;在選擇補習課程方面,35%教師認為以興趣為主,65%認為以提高成績為主。
調查訪談結果顯示,該市參與調查的教師中,“影子教育”機構中女性教師多于男性,教師年齡結構趨向年輕化,學歷以本科畢業為主,教育經驗多為5年以下,經驗略顯不足。支持進行課外輔導的教師大部分認為“影子教育”輔導產生的壓力是正面和積極的。參與輔導的學生多為補差,且學生在英語聽、說、讀、寫技能中均存在問題。而輔導的效果未形成定論。大部分教師能夠做到與家長及時溝通,并支持節假日讓學生參與輔導。
(二)針對家長的調查結果分析
該調查問卷共包含20個題目,涉及家長的自然情況、對“影子教育”機構的態度等方面。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被調查的大部分家長為工薪階層,孩子大多處于中小學。55%的家長非常支持孩子參加補習,85%的孩子都參加過課程。參加渠道上,約有50%為教師介紹,15%則為教師自己聯系;25%為身邊朋友介紹,10%為廣告宣傳。孩子補課原因60%為學習成績要加強,10%源自從眾心理,30%出自迫于教師壓力。15%孩子參加每堂課的費用為100元以上,60%為50~100元,20%為30~50元;65%的家長對費用表示接納,25%的家庭認為負擔重。參加的補課形式55%為輔導機構大班,40%為一對一補習。20%家長贊成社會性輔導機構,60%持中立態度,15%持反對態度。輔導后75%學生有提高,10%效果平平,15%進步不大。60%的家長對于補課持有不滿態度;65%家長認為對待在職教師補課的態度須視情況而定,5%的家長堅決反對。25%家長認為是一種雙方自愿的態度。60%家長認為補習會給孩子造成負擔,30%則認為負擔不大。在選擇機構方面,30%家長注重師資力量,50%注重提高效果,10%注重課程安排與設置,5%家長關注收費標準。
調查訪談結果顯示,該市被調查家長多數處于工薪階層,收入穩定,多數可以承擔現有“影子教育”機構相關費用。且多數家長對孩子參加補習呈支持態度,且首要重視教學效果,但家長在自身與教師溝通上仍須加強。
(三)針對英語學生的調查結果分析
該調查問卷共包含20個題目,涉及學生自然狀況、對“影子教育”英語學科機構的態度、教學效果與評價、教學方式與方法等方面。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被調查學生含15%小學生、40%中學生和45%高中生,其中75%為女生,25%為男生。30%學生對“影子教育”了解較少,70%了解很多。75%學生認為補習造成課業負擔,其中50%的學生認為負擔很重,另24%的同學認為課外補習量還可承受,1%的學生未參加補習。學生選擇補習的原因:40%為補差,25%為提優,,25%從眾,10%為發展興趣與愛好。40%學生選擇班級集體補習,25%選擇私人家教,35%選擇課外輔導機構。50%注重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師的教學技巧與顏值分別被20%的同學重視,10%的同學注重教師的品格。5%補習班教師使用多媒體。70%的教師注重書本理論的教學。50%教師選擇單純講授課本知識,35%教師在講課中會傳授給學生學習方法,10%教師輔導作業,5%的教師涉及情感與理想教育。各占50%的學生在教師安排的預習問題上可以完成或不能完成。50%學生認為課程安排太緊,50%學生可以接受。35%學生認為效果明顯,65%認為效果不佳。60%教師使用課堂游戲,20%教師涉及英文原聲視頻或音頻,20%教師則無輔助教學方式。45%學生認為教師應主講課外知識,55%認為應講課內知識。
調查訪談結果顯示,被調查學生大部分為上中學的女同學,大部分對“影子教育”輔導有很深的了解,他們參加補習教育大多受家長影響,對不斷增加的學習任務感到有負擔。學生希望教師在講授課內知識、輔導作業外,補充一些課外可延伸自己發展的知識,同時從對教師的要求中也可看到學生呼吁教師教學手段要豐富起來,多利用一些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結語
調查分析反映出了大慶市“影子教育”機構英語教學綜合特征,其現狀存在較多問題,主要涉及師資、機構資質和管理等方面,同時,“影子教育”導致學生壓力顯著增加、家庭教育空心化、家庭經濟壓力增大。但“影子教育”也具有正向反撥作用,優質的“影子教育”是對課內教育的補充,能夠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重新分配。
參考文獻:
[1]桂文玲.韓國中小學課外輔導現況及其改革措施[J].基礎教育研究, 2014,(03).
[2]梁亦華.從教師角度看影子教育對師生之影響[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 2014,(04).
[3]馬靜,王宏偉.地方“影子教育”機構英語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語文學刊,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