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技術作為新時代的產物,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帶來了挑戰又帶來了機遇。本文從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基本特征、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思考三個方面進行了較為細致地分析和探討,旨在為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思考
以各大門戶網站、QQ微信等社交媒體、論壇貼吧等網絡社區為代表的新媒體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尤其深受年輕大學生群體的青睞。新媒體技術是新時代下的產物,不僅被大學生所接受和依賴,同時也為我們更好的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一、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基本特征
1、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
在傳統媒體時代,報刊、廣播、電視等媒介是大學生群體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群體不僅可以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獲取信息,更可以通過各大門戶網站、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論壇貼吧等網絡社區、戶外移動媒體等新媒體形式來獲取海量的信息。新媒體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讓大學生群體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或主動接受或被動接受來自各個領域的信息。
2、生活學習的方式更加自由
新媒體帶給大學生群體新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虛擬的網絡世界為大學生群體帶來了極大地生活便利,大學生群體熱衷于通過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進行人際交往和溝通,他們在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之間不斷轉換。大學生群體的學習方式更趨于網絡化、碎片化,除了傳統的言現場課堂的言傳身教外,可以通過形式各樣的新媒體獲取更豐富更廣泛的學習資源,并且師生之間運用新媒體方式實現進行雙向、多向的溝通、互動和交流。
3、個性化追求傾向更加明顯
在社會經濟文化越來現代、開放、包容的背景之下,大學生群體個性化的追求越來越明顯,從生活到學習他們都喜歡標新立異、渴望獨一無二,而新媒體恰恰為此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氛圍和契機。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群體極易接收新的思想、新的行為和新的事物,并敢于通過各種渠道探索自我、表達自我和展現自我,以此張揚自己的風采和凸顯自己的個性。
二、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當下,新媒體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的重要部分。作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魚龍混雜的新媒體之中,信息量巨大、冗雜,不僅有正能量的營養雞湯,更充斥著大量的糟粕。然而大學生群體由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處在塑造和形成時期,缺乏信息鑒別能力,不僅容易受到新媒體中不良信息、不當輿論和不妥行為的影響,而且極易產生盲目傳播、跟風、模仿的行為,從而成為不良信息、不當輿論和不妥行為的制造者或傳播者。在新媒體的政策法規、監管體制等尚未完善的環境下,這無疑給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空前的挑戰。
2、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新媒體不斷豐富與拓展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傳統的思政教育資源大多主要來源于課本素材,其內容相對比較刻板、枯燥、陳舊、單一,難以在大學生群體中間激起興趣、產生共鳴。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全面及時地了解到最新的時政熱點、社會熱點、突發事件等相關信息,這樣以來,教師能夠把搜集到的最新的、最貼切的相關教育素材融入到現實的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工作中去,而學生們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傳統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形式主要局限在現場課堂和線下教學,其形式顯得古板、嚴肅,缺乏感染力、吸引力,而新媒體的平等性、交互性、虛擬性等特征創造出了更為多樣的思政教育形式,線上交流使得時間上更加碎片化,渠道上更加多樣,手段上更加多元。
三、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思考
1、樹立整體育人理念
對于教育而言,人才的培養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式的協同合作,這種參與式的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須髙度重視的問題。因此,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大學教育的應有之義,而且也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重要內容。面對新媒體技術給大學生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政府、社會、高校、家庭等各個方面必須緊緊聯系在一起,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充分借用新媒體的手段和力量把“社會——學?!议L——學生”的關系融合在一起,共同促進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人才不僅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要素,更是關鍵要素。思政師資隊伍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體,其理論水平的高低、道德素養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群體思政教育效果的好壞。因此,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優秀思政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在新媒體環境下,國內高校必須充分利用各種優勢條件、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全力打造出一支能夠適應新時期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師資隊伍,從而為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基本保障。
3、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教育指培養人們媒介素養的教育,也就是指導人們正確理解和運用大眾傳播資源的教育。開設媒介素養的通識課程不僅是提高師生媒介素養的最優方式,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高校可以通過開設必修課選修課、舉辦報告會講座會、運用校園網絡廣播等各種形式來對大學生群體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并以此構建一個相對比較完備的關于媒介素養的課程體系。通過學習媒介素養課程,全面提高大學生群體的媒介素養,引導大學生群體正確認識、理解和運用新媒體,從而為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創造條件。
4、創建校園媒體平臺
在新媒體未興起之前,國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便是課堂和廣播,教育內容教育形式都相對比較單調、落后。在新媒體環境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創建紅色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QQ群、百度貼吧等各式校園媒體,將各種手段、各種形式的校園媒體納入統一的校園管理之中,創建矩陣式校園媒體平臺,營造生動活潑的良好氛圍,并將其深入到校園內的角角落落,滲透到每一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中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環境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緊緊跟隨時代步伐,運用先進理念和技術,不斷創新思想政治的教育內容和形式,可以圍繞樹立整體育人的理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創建校園媒體平臺等方面來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陳慶凱. 新時期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方法[J]. 文教資料, 2006(5).
[2] 安仲森. 基于新媒體之維的家校關系探討[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上旬, 2011(5).
【作者簡介】
賈鵬騰,男,漢族,河北張家口人,西安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