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摘 要】為了改變傳統語文課堂的沉悶氣氛,構建和諧歡樂的中學語文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校語文組教師加強了理論學習,并貫徹于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語文教師相互探討,群策群力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關鍵詞】語文教學;和諧課堂;思考
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或導演,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當主角。在語文課上,我們注意把單邊活動和多邊活動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個體進行思維、情感及審美活動。教師也要加強理論學習,并貫穿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營造趣味課堂和活力課堂,提升語文課堂效果。
1 構建和諧語文課堂的方法
1.1 注重導入環節
課堂導入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新穎、別致的導入,能使學生很快進入最佳的教學情境。好的導入會像磁鐵一樣牢牢抓住學生的心,好的導入又是電光石火,會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催人奮進。在教學中語文教研組進行了多種嘗試,收益匪淺。如創設情境導入法,教師通過聯系生活展現情景,借助圖畫再現情景,播放音樂渲染情景,結合錘煉語言描繪情景等導入。如《土地的誓言》一課的導入,喚醒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富有力度與濃度的情感打動了學生之心,激發了學生對侵略者的仇恨,對祖國的愛,良好的教學情境調動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鋪設了與文本對話的橋梁。在教學《春酒》時,筆者以含情的詩句開篇,營造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詩一般的情感氛圍和基調,學生似乎已隱約觸摸到文章跳動的脈搏,感悟文本的心境已悄然進入狀態。有的老師使用幽默有趣的導語引入新課,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安塞腰鼓》時,教師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片、錄像等圖像資料導入新課,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欣賞3分鐘的腰鼓舞蹈片段,學生會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其中的生命律動,由衷發出“好一個安塞腰鼓!”的贊嘆,這為下一步激情朗讀課文奠定了基礎。
1.2 吸引學生注意力
語文有其獨特的魅力,它有血有肉,內含情感美、語言美和哲理美。美丑善惡全在其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讓豐富的情感激蕩于課堂。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對課堂的調控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效果。我們認為,師生間關系密切,感情融洽,學生就愛聽老師的課,語文學習的興趣就濃厚。每位語文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個性和專長,課堂上老師注意彰顯個人魅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手漂亮的板書,生動鮮活、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豐富多變的體態,儒雅的教學風度都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施加影響,讓他們產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1.3 有效設計課堂活動
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或導演,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當主角。在語文課上,我們注意把單邊活動(自主活動)和多邊活動(交互活動)結合起來。自主活動,有利于學生個體進行思維、情感及審美活動,充分發掘學生個體的潛能、張揚個性、表達思想情感、發展智力。在交互活動時,有著不同性格、背景、性別、情感的學生的個性化的觀點、體驗、情感等發生交流與碰撞,有助于激發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的活動要緊緊圍繞圍繞語文素養的提升來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這樣既能增添語文知識教學的情趣,又能保證效果。又如在教學《安塞腰鼓》時,采用了“美讀課文,競賽激趣”的形式。課堂上學生分組競賽朗讀、師生模仿合唱、交響樂的形式合作朗讀,激昂的誦讀給學生帶來了精神的愉悅。在教學《楊修之死》時,組織學生就“楊修該不該殺”這一話題進行辯論,老師在旁指導,學生們分組辯駁,有理有據,趣味盎然。在中考成語專題復習時,有的老師設置了“看誰讀得準”、“對比找錯誤”等環節。學生們的熱情高漲,他們紛紛質疑,爭辯討論,論證分析,有模有樣。“用動物名稱填成語”、“補足成語俗語”,有的內容較為生僻,學生通過問詢、查資料,一一填滿,有的題目沒等老師布置,已經寫得津津有味。
2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在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問題需要注意,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大多數班主任平時教育教學任務多而雜,對于一些活動的過程缺乏系統的跟蹤指導和及時的記錄存檔。同時教師頭上的考試壓力與課堂趣味教學之間存在著矛盾。畢竟現實是殘酷的,社會上只認考試成績,迫于壓力,教師不能完全放開手腳搞研究,尤其是高年級的教師。我們應加強觀課、議課,全面提升教師的研究熱情。議課從從環節、過程、師生地位角色、學生學習方式、參與達成狀態、課堂效果等諸方面進行研討。同時,學生的興趣存在著差異性和可變性,因人因班級和學段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有時教師忽略了這些特點,不能靈活運用激趣的策略,課堂出現了“斷電”現象,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克服的,我們要不斷豐富并拓寬研究的思路。
3 解決問題的策略
為了提高我校教師的理論水平,我校語文組教師加強了理論學習,把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相結合,通過上網、學習專著、閱讀語文激趣教學理論的文章,提升語文教學素養。如:《語文生活化研究》、《張揚個性拓展作文教學空間》、《語文課堂問題涉及的有效性》等,通過學習,努力從理論層面上引導教師對課題產生的背景、科學依據、教育思想、實踐價值全面把握,積淀語文激趣教育思想,并貫穿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平時寫好教學反思,兩周完成一篇教育隨筆,積累教育智慧。學校積極創造條件,讓一線教師“走出去”學習培訓。這些培訓活動拓寬了教師的教學視野,為全面深化教學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