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冉 楊洋
【摘要】高校大學生能否形成積極良好的歸屬感,將對他的的心理健康、生活學習產生重大影響。本文就大學生歸屬感的重要性、影響高校學生歸屬的因素,從學校角度探討如何引導學生建立積極的歸屬感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歸屬感;初探
一、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涵義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需求呈階梯狀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安全、歸屬和愛、尊重及自我實現的需要。所謂歸屬和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并渴望歸屬于群體,希望成為其中的一員,并在其中得到相互照顧和關心。學校歸屬感是指學生作為學校的一名成員,對學校的喜歡及認同,樂于參與學校各級活動,愿意承擔各項責任和義務,在心理上、思想上、情感上的認同。大學生的歸屬感由三個部分組成:身份歸屬感,指學生是否對學校本身的硬件設施、規章制度、文化氛圍等有認同感、是否視自己為其中一員、是否維護學校榮譽等;情感歸屬,指大學生能夠在學校感受到溫暖、畢業時對學校的不舍、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精神歸屬感,是指大學生認為校園是自己的精神家園,認為在其中生活、學習是有意義的。
二、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重要性
大學生是否對學校有歸屬感對自身的成長、成才和學校發展都產生著重大影響。
1、大學生歸屬感對學生的重要性
大學階段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階段,是實現從“學校人”到“社會人”的轉變階段。研究表明,學校歸屬感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歸屬感強的大學生能更快地適應新環境,面對生活、學習中的不適應和挫折能更快地渡過;缺乏學校歸屬感的學生更容易產生學習困難、交際困難、適應困難等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心理疾病。能否形成對學校的歸屬感,將決定大學生是否能在學習和生活中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影響學生的成長成才及學生畢業后的擇就業、在校及在工作中的表現。
2、大學生歸屬感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
大學生的學校歸屬感不僅對其自身發展有影響,學校歸屬感強的學生對學校有強烈的榮譽感、責任感,以學校為榮,對學校的各項工作都能積極主動的支持配合,這也有力地促進了學校教學、管理的建設,學校歸屬感的提升也就意味著學生認同感的提升,學生對從學校積極正面的評價有利于學校適合社會影響力的提升,這會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報考,這直接影響生源質量進而學校發展;對學校歸屬感的強的畢業生會回饋學校。
三、影響大學生歸屬感的因素
1、學校因素
高校所處城市、校園周圍的環境、校園內部設施是否完備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若缺乏正確的引導,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將難以形成。大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很大程度上由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所決定,大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1)學校環境及知名度
大學校園環境、校園治安、食宿條件等硬件設施是否完備,校史、校風、校園文化等軟件環境都會對學生的歸屬感產生影響。
學校知名度即學校的社會認可度、學校口碑、校風、學校綜合排名、學校就業情況等等,學校知名度越高越有利于學生歸屬感的形成。
(2)學校的教學與管理制度
學校的教學水平、教育理念、管理制度等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影響,對歸屬感的產生是持久牢固的。學校的教學水平越高、教育理念越符合學生成長需求越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學校的管理理念、方式、制度等都會對學生的歸屬感產生影響,管理工作越是公平、民主、為學生服務越能得到學生認可,提升其歸屬感。
(3)學校在支持學生支持系統中的作用
不少學生在進入高校以后會面臨學業、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不適應,在面臨這些不適應問題時,大學新生能否通過自身的社會支持系統尋求幫助,在新生社會支持系統中,高校能否給予學生成長所需的物資和精神支持,及時給學生以援助。
此外,一個學校的人文環境、硬件環境也會影響學生歸屬感的形成,人文氛圍好、積極向上的高校環境也會對學生歸屬感的形成產生正面影響,學校的學科類型,文理生、本專科生的差異會對學校的生活方式、朋友圈等人文氛圍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進一步影響大學生歸屬感的形成。
2、學生自身因素
學生是否是第一志愿報考的院校、是否被第一志愿專業錄取會影響學生對學校的認可和滿意度。
學生對學校的期待與現實差距也會對學生的滿意度產生影響。進入高校校園之前,大部分新生都會通過外界如:老師、媒體、長輩等間接地對大學校園進行一定的了解,形成對大學校園的理想認知。然而,真正進入學校后,經過對大學校園生活的直接體驗和認識后,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難免會有失落感,這種失落感會滲透進對校園、教師、同學等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3、環境的因素
(1)環境變化
大學新生從全國各地匯聚到一個新的城市,各地區之間環境和氣候條件差異明顯,飲食習慣也會有很大不同,各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價值觀等有時也較為明顯,很多大學生往往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產生不適應或產生抵觸心理,面對這些客觀環境的變化,需要新生重新適應,這對大學生對大學校園是否歸屬感產生了重大影響。
(2)學習和生活方式的變化
大學生在高中階段生活和學習都是家長和班主任主導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生活上有父母照顧,學習上有老師督促,缺乏自立自主機會和能力。大學階段往往靠自學、自立,有了更多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間,這種變化會使部分學生無所適從,對大學生歸屬感產生影響。
(3)人際關系的變化
大學生從高中階段畢業后進入校園,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學,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習慣等產生碰撞,同學之間的關系亦不再是簡單的同學關系,又增加了室友、同鄉、戀愛等關系,導致人際關系更加復雜,相互之間的摩擦難免會對大學生的歸屬感產生影響。
四、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歸屬感
1、注重大學新生入學教育
學校歸屬感的培養要從新生入學教育做起,通過校情校史、專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向大學生系統的介紹大學生活、學習環境,幫助他們盡快調整心態,實現高中生到大學生角色的轉變,增進對學校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2、注重班級凝聚力的培養
班級是大學里基本組成單位,但是受到課程設置、培養方式等的影響,除了平時上課時間外班級活動較少,同班同學接觸較少,尤其是一些后期分方向的院校,班級凝聚力會受到負面影響。這就需要班主任、輔導員老師注重班級干部的培養及班級活動的開展,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學生自覺參與到班級活動中。
3、注重對特殊學生的關注
高校中往往存在一些經濟困難、心理困難、學業困難、交際困難等的學生,針對這些學生,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資助政策、心理輔導機制等都應能及時有效的給予支持和幫助,“雪中送炭”的溫暖更能增進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4、注重校園制度、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教學工作學校的中心,優秀的師資、合理的課程設置、完備的教學設施、高水平教學等不僅是學校發展的必備因素,也是提高學生歸屬感的重要因素。
物質文化建設方面,校園環境、生活和學習設施等硬件應從學生的需求角度出發,真正為學生服務;制度建設方面,應有完善、執行有力的校規校紀、規章制度,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民主化、科學化;精神文化建設方面,學校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應體現學校文化、學校精神,引導學生參加有意義的校園活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展示自我提供多種平臺。
大學生學校歸屬感是受到多重因素影響的,需要多方努力,積極構建。大學生歸屬感的培養,學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學校應多關注學生成長,教育方式、教育體制、教學水平、軟硬件設施、規章制度、專業設置、學校發展目標等都應關注學生成長,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歸屬,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 包克冰, 徐琴美. 學校歸屬感與學生發展的探索研究[J]. 心理學探新, 2006,(2).
[2] 杜好強. 大學生學校歸屬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西南大學,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