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然
當前,有些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有這樣感嘆:認為聾生越來越難管理,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淡薄,認識與行為脫節,生活上貪圖享受,行為自私,甚至出現小偷小摸的不良現象,走上社會后,還有違法犯罪行為,甚至出現聾人團伙犯罪的傾向。這些情況,反映出聾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一些問題。根據聾童的特點,分析聾童的品德行為,研究德育方法,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聾生完整而健全的人格,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聾生個性特點與行為習慣的養成
聾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從小就處在一個沒有語言刺激的寂靜世界里,獲取的信息很少,語言的形成與發展受到制約,思維與認知能力也受到影響。首先,不少聾生有孤僻、自卑、固執、自私、疑心重等毛病,這些問題可以隨著缺陷的補償和語言的發展逐步得到解決;其次,聾生聽不見,就容易主觀、片面、多疑,他們接受外來信息較少,社會經驗少,分辨是非能力差,易跟隨別人的意志而轉移。這些都將影響到行為習慣的養成。值得慶幸的是,聾生在生理上除聽覺障礙外,發育都是正常的,他們積極、上進,求知欲強,對任何事物都好奇,愛模仿,少保守。
二、養成良好日常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我國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所謂能力,不是一會兒就能從無到有的,能力要在習慣中才能養成。”這就是說只有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有了能力。可見,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形成品德、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中占著多么重要的地位。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處事態度。習慣有好的,也有壞的。行為習慣好的人,一輩子受用;行為習慣壞的人,一輩子吃虧,害人害己。習慣好的人,逐步可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行為習慣要從小抓起,習慣好是身體好、學習好、思想好的基礎。這對于雙耳失聰的聾生來說也同樣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聾童語言發展受影響,聽覺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成年后最終要走向社會、參與社會生活、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和為社會創造財富的貢獻者,而他們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所養成的行為習慣直接影響到將來。
三、培養聾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 傳授正確的行為規范和知識
聾童因受生理的影響,掌握知識主要是通過視覺來完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采用多媒體,通過圖片、行為演示、實地觀察等直觀形象的方法,將書本上的道德知識轉化為活生生的教育實踐活動。這樣就充分發揮了聾童的視覺優勢,有助于他們深入領會道德知識的含義,富于動感,又有趣味性,讓他們在具體情景中掌握知識、形成概念。
(二)重視實踐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
聾生掌握了正確的行為規范知識后,就要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使學到的知識逐漸穩定,并能自覺地用這些知識去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形成信念。
班主任批評做錯事的學生時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只知道這種行為好或不好,而說不出錯的理由,殊不知這都是因聾生生活經驗貧乏,對所發生的事情只能進行表面的評價。因而,我做個“多心人”,平時特別留心學生的行為,把有代表性的事情編成小故事帶進課堂,讓學生結合學校的相關規定,在班主任的指導下使學生明辨是非。
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有了正確的行為規范認識之后,不一定能形成良好的行為。要使聾童良好的行為經常化、自動化,就要培養他們的行為習慣。作為班主任必須做到“愛心、細心、恒心”。
愛心:對待每位學生都一樣,不要有歧視的色彩在里面。
細心:教育要深入細致,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學習、訓練計劃。做到因時而練、因人而練、因事而練。因時而練:即抓住有利時機,在學生可以接受或易于接受的時候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因人而練:即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出不同的訓練方案;因事而練:即就事論事,學會仔細觀察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小事,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進行行為規范的訓練。
恒心: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在行為規范訓練過程中最重要。行為習慣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過長期的、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加強平時的訓練非常重要,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就來第三遍,直到達到要求為止。如,毛毛同學剛來我班時,上課紀律差,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他、指導他,使他能很快地適應學校生活。
五、強化養成教育
在聾校的德育工作中。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就是當我們自認為已采取了非常正確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并且下了相當大的功夫后,聾生的德育狀況仍得不到根本的好轉,為此,應分析聾生錯誤產生的原因:一方面,聾生的思想意識。學校教育雖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擾,聾生無法避免。我們只能通過成功的教育活動,引導聾生擇善而從,通過健康人格的塑造,引導他們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聾生的不良言行往往是始于偶然,只是他們的不良言行開始未能及時得到糾正,這樣,經過反復多次后,使聾生的個人欲望和行動之間建立起穩固的精神聯系,其錯誤言行就極難改正,這是聾生形成不良道德行為和習慣的關鍵所在。
總之,班主任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對特殊教育班主任而言,培養殘疾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是一項繁瑣而又細致的工作。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也是聾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選擇適當的教育、訓練方法,才有可能收到滿意的教育效果。只要我們采用科學的方法,持之以恒地開展德育工作,懷著“一切為了聾生,為了聾生的一切”的態度,奉獻出自己特殊的愛,就一定能培養聾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塑造出聾生健全高尚的人格。
【作者單位:東海縣特殊教育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