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海萍



摘 要:文章對MOOC與翻轉課堂的概念、主要特征、不足之處以及彼此間的關系進行了簡要介紹,從實踐主體、信息技術、課程內容、教學環境四個方面構建了MOOC時代高校信息素養課程翻轉課堂的應用體系,并分別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論述了它的具體實施流程。
關鍵詞:MOOC;信息素養課程;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2-0134-03
1 MOOC與翻轉課堂
1.1 MOOC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可翻譯為“大規模開放的網絡課程”,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平臺,把免費、優質的名師課程呈現給所有具備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的學習者,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時空的界限,為學習者提供了廣泛的在線支持。MOOC于2008年被首次提出,2012年被正式引入中國,并在中國迅速發展,目前國內較為成熟的MOOC平臺有慕課網、酷學習以及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等。
與傳統課程相比,MOOC具有以下特征:①規模化。體現在注冊的學習者人數眾多、參與的教師團隊數量眾多、參與MOOC平臺建設的高校數量眾多以及可選擇的網絡課程數量眾多等方面。②開放性。體現在學習者的有教無類、教育資源的合作共享等方面。③網絡化。體現在教育形式的靈活多變、教育費用的經濟實惠等方面。④創新性。體現在課程內容的整合重組、學習方式的眾包交互等方面[1]。MOOC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不僅給教育技術帶來革新,還給教育理念、教育思路、教育形式等帶來深刻影響,但與傳統課程比較,MOOC存在以下不足:①缺乏傳統課堂中師生營造出來的和諧歡樂的教學氛圍。②缺乏傳統課堂中學生在同一學習時間、學習地點集中學習產生的感染力。③缺乏傳統課堂中師生互動的及時教學反饋。
1.2 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在課前觀看各種視頻或者閱讀電子書等形式學習新知識,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形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實現答疑解惑、鉆研創新的學習目的的教育模式。翻轉課堂于2007年被首次提出,于2012年被引入中國并逐漸發展壯大。
與傳統課堂比較,翻轉課堂具備以下特征:①教學信息準確明晰,容易理解。②教學過程重新建構,先學后教。③教學主體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2]。目前,翻轉課堂在國內推行時在技術方面還存在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①教學視頻的制作技術有限,容易出現優質視頻緊缺、配套資源不完備等問題。②網絡環境、網絡技術尚無法完全支撐翻轉課堂的順利實施,容易出現教學監控力度有限、師生交互性差等問題。
1.3 MOOC與翻轉課堂的關系
MOOC和翻轉課堂都是信息技術快速更新和信息網絡廣泛推行下的典型產物,二者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關系。要想順利開展翻轉課堂,技術保障是首要條件,MOOC平臺具備的強大功能可以為翻轉課堂提供成熟的網絡環境和強有力的學習平臺支持,可以讓學習者觀看到短小精悍、質量上乘的教學視頻。MOOC的交互性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還可以通過大數據監測學習者的學習動態,對教學過程進行及時的調整。而翻轉課堂保留了傳統課堂的教育優勢,能夠營造和諧歡樂的教學氛圍,可以有效彌補MOOC在教育領域的不足。因此,伴隨信息技術的大力推廣,MOOC時代下翻轉課堂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普及將會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3]。
2 MOOC時代高校信息素養課程翻轉課堂構建
2.1 應用體系
MOOC時代高校信息素養課程翻轉課堂的應用體系由實踐主體、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和教學環境等四大要素構成(見圖1)。翻轉課堂的中心是實踐主體,信息技術是實踐主體的技術保障,教學內容是實踐主體的資源保障,教學環境是實踐主體實施交互行為的活動場所。
2.1.1 實踐主體。實踐主體包含圖書館員(或專職教師)和高校學生兩大部分。其中,高校學生作為自主學習者,通過主動內化的途徑來學習、掌握新知識,這是實踐主體最為關鍵的部分,也是信息素養課程為之服務的重點所在[4]。因此,把握好高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征尤為重要,這是實施翻轉課堂的前提條件。翻轉課堂的每一環節、每一步驟均要以高校學生為導向,實現有的放矢。圖書館員(或專職教師)主要承擔課前學習資源的篩選確定、課堂教學的組織開展以及課后學習的輔導解惑等任務,在課程教學中起引導、輔助作用。2.1.2 信息技術。翻轉課堂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需求非常大,因此翻轉課堂的構建必須以信息技術為技術基礎。需要注意的是,整個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不能完全依賴信息技術,還必須考慮到高校學生的接受能力,最好能夠適當穿插教師示范、“黑板+粉筆”等傳統教學形式,二者進行優勢互補、有效結合,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5]。
2.1.3 課程內容。MOOC時代高校信息素養課程翻轉課堂可以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等次[6],高校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也必須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分專業、分年級地實施:①大一階段確定信息素養初級教育目標,即具備計算機應用能力、網絡基礎知識以及圖書情報相關知識等信息素養基本知識。②大二階段確定信息素養中級教育目標,即重點學習、掌握基本檢索技能、檢索方法以及檢索策略等。③大三、大四階段確定信息素養高級教育目標,重點學習、掌握綜述、研究報告的資料收集、撰寫以及課程設計與寫作等基于學科的信息素養知識(見表1)。
信息素養高級教育目標大三、大四學生撰寫綜述、研究報告以及課程設計與寫作了解專業學科信息源、信息類別;了解常用中文數據庫、外文數據庫的檢索方法,編制檢索表達方式;能夠對本學科的文獻內容做出評價;熟悉科技論文的寫作、學術規范、開題前的立項查新,完成本學科的學術論文;具備就業相關的信息素養等。
2.1.4 教學環境。高校信息素養課程翻轉課堂的教學活動主要依托實體和虛擬兩大教學環境。實體教學環境包括傳統的教室課堂、宣傳窗以及電教設備等,虛擬教學環境包括高校圖書館主頁、MOOC平臺、社交媒體等。翻轉課堂尤為強調課堂上的教學互動,并且把教學互動拓展至課前或課后,這就可以看出虛擬教學環境的重要性。如: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微博、BBS、QQ群等網絡平臺,建立信息素養課程的專業論壇或群組,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還可以在以上平臺中搜集、匯總學生對信息素養課程學習的反饋情況,及時總結反思,適當調整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當然,在大量使用網絡教學環境的同時,課程也不能忽略對實體教學環境的應用,傳統的信息素養教育宣傳和實踐手段也對高校學生接受信息素養教育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7]。
2.2 實施流程(見圖2)
2.2.1 課前階段:自主學習新知。在課前階段,圖書館員(或專職教師)要做好以下工作:①確定教學主題。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資源建設現狀,確定每次翻轉課堂的教學主題。②選擇教學資源。依據教學主題選擇課件、視頻、音頻、文字等教學資源,可采取自行制作、在MOOC等網絡平臺篩選、其他途徑獲取這三種方式進行。③教學信息推送。通過網絡平臺及時發布教學主題、教學資源、課前作業等教學相關信息,讓學生充分了解和積極參與教學活動[8]。同時,高校學生要完成以下任務:①學習教學資源。積極了解每次翻轉課堂的教學主題,主動學習圖書館員(或專職教師)發布在網絡平臺上的教學資源,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開展拓展式閱讀。②完成課前作業。學生在學習教學資源后,要及時完成圖書館員(或專職教師)布置的課前作業,以了解自身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未能充分掌握,可再次或多次學習相關教學資源。③教學內容解惑。如若還存在教學疑問,學生可以通過高校圖書館主頁、MOOC平臺、微信、微博、BBS、QQ群等各種網絡平臺,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互動,或反饋給圖書館員(或專職教師),以求及時解惑。
2.2.2 課中階段:實現知識內化。在課中階段,圖書館員(或專職教師)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復習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再現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點部分,這對于未看過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對于已看過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寶貴的復習機會。②講解教學重點。針對學生在前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難問題進行集中解答,并詳細介紹教學內容的重點部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③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目標組織相關課堂教學活動,如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測驗提問、小組討論、分組作業等,讓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實現知識內化[9]。同時,高校學生要完成以下任務:①復習教學內容。按照要求對教學內容中的難點、重點進行重新梳理,加深認識。②提出教學疑問。提出自己前期學習時未解的疑問,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一起探討問題的答案,最終實現共同進步。③參與課堂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積極參與活動項目的實施,把理論用于實踐,在活動中完成知識內化。
2.2.3 課后階段:提升教學效果。在課后階段,圖書館員(或專職教師)要做好以下工作:①總結經驗教訓。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活動情況以及作業完成情況,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并對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手段做適當調整。②完善教學資源。隨時更新相關網絡環境發布的教學信息,并且整理完善教學資料,創建知識庫。③繼續跟蹤輔導。保持網絡環境中師生的互動頻率,解答學生在課后還未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同時,高校學生要完成以下任務:①使用教學平臺。完成布置的課后作業,以此來確定自身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繼續使用網絡平臺進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分享學習成果,互相解答問題。②完成課后作業。及時完成圖書館員(或專職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了解自身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未能充分掌握,可再次學習相關教學資源。③教學意見反饋。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給予客觀公正的教學評價,促使圖書館員(或專職教師)盡快了解自身教學存在的不足。
3 結語
把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應用于MOOC時代的高校信息素養課程,首先要對MOOC、翻轉課堂等相關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且了解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翻轉課堂在構建過程中要堅持主體性與獨特性相結合、完整性與規范性相結合、創新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三大構建原則。最后,翻轉課堂構建過程要尤為關注教師角色和學生角色的轉變問題,這樣才能夠構建有效的翻轉課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肖庚,王頂明.MOOC的發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11):5-10.
[2]田艷艷.文獻檢索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構建[J].圖書館學研究,2015(13):17-19,29.
[3]易慶竑.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及其教學結構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4):94-100.
[4]黎梅,郭廣軍.MOOC 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研究[J].圖書館,2016(7):101-105.
[5]夏南強,胥偉嵐.嵌入性視角下信息采集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情報,2015(1):26-31.
[6]歐群.MOOC環境下混合式信息素養教學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14):85-89.
[7][9]張潔,王英,楊新涯.翻轉課堂在信息素養教育中的實踐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4(11):68-72.
[8]龔芙蓉.國外高校信息素質教育之“嵌入式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啟示[J].圖書館論壇,2010(3):147-149,178.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