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煦程

摘 要:筆者在研究中學物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提煉出翻轉課堂的精髓,提出“引導式教學方法”的概念并付諸教學實踐應用。研究結果表明:引導式翻轉課堂教學方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的發明創造力,深受學生喜愛,為將來培養物理學科科學家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引導;中學物理;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7)2-0076-2
筆者在研究中學物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發現,翻轉課堂之所以頗受歡迎,它的優勢在于變灌輸性的課堂教學方法為誘導、引導式的教學模式,即物理規律是學生自己發現的、是學生依據生活經歷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告訴的[1]。故,在此提出引導式教學模式,在理論方面分析了其優勢并付諸于教學實際應用。
1 引導式教學方法介紹
物理學是一門深奧的科學,甚至“物理”被學生認為是高中最難學的一門課程。所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個世紀以后才被世人普遍接受。為什么牛頓能發現地球引力而我們不能發現呢?不要說是學生,就是筆者自己,一個多年從事物理教學的教師也永遠不會自己提出“萬有引力”這一概念。那么,如何發展學生物理學的科研潛能,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呢?筆者認為,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引導式教學方式可以擔當此重任[2]。
翻轉課堂的精髓在于,實驗原理是學生自己歸納出來的,而不是老師告訴的。所以,要是能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萬有引力”,就能變深奧難懂的課堂為學生放心大膽地推測、提出假想的用武之地。
案例1
下面略舉幾個課堂實例與大家分享。
課堂提問學生為什么月亮永遠也不會掉在地面上,而蘋果會掉在地面上?通過對學生平時成績“加分”的方法刺激學生大膽推測。
首先,給同學五分鐘的時間大膽推測,然后放一段視頻:同一畫面上地球圍繞太陽轉、月亮圍繞地球轉,永遠不停地轉下去。最后,提問學生在這已經進行了億萬年的現象中月亮為什么不會掉在地面上?給學生五分鐘時間思考。
這就促使學生順理成章地得出、理解萬有引力這一物理現象,進而教師給出萬有引力定律,從而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蘋果會掉在地面上而月亮不會。學生就會明白重力是怎么回事,而再不會認為熟透的蘋果掉在地面上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案例2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如何引入慣性這個概念。
在一列勻速前進的列車上,列車頂上有一滴水珠正慢慢掉下來,落在車箱地板上。教師首先提問,在水珠下落的過程中,需不需要時間?然后,再問學生在下落的這一小段時間中,火車有沒有前進?進一步提問學生水滴會落在正下方還是偏后的位置?給學生五分鐘時間思考,最后再提問學生,在行駛中的車上(火車或公交車)乘客往上跳高后會再落在原位還是偏后的位置?學生聯想生活經歷,很容易得出會落在原位的答案[3]。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慣性”這個概念,而不是老師先告訴學生慣性是什么,學生再被動思考。
只有經過積極思考的東西,才容易記住,只有理解了才便于記憶,這是記憶的規律。學生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上課輕松愉快而不是沉悶乏味的灌輸性教育,引導式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4]。
案例3
最后舉一個例子,就是引入能量守恒概念。
問題:在城市家家使用空調,會促使城市溫度的上升還是下降?
這個問題學生較容易回答,肯定是促使城市溫度的上升。然后,老師提問房間里的電冰箱會促使房間溫度的上升還是下降?可能只有不到半數的學生回答會促使房間溫度的上升,接著老師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先是電能轉換為機械能,進而機械能轉換為熱能,最后提出能量守恒定律。這樣的教學方法就不至于有些物理老師自己都不知道電冰箱對房間溫度的影響。
2 教學效果評價
我們利用翻轉課堂的優點于2016年上學期進行了一個學期的教學方法研究。對昆明市第十中學的學生進行了平行對照研究,同一班的學生部分章節內容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灌輸性的教育模式),另一部分章節內容采用引導式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另外,我們還對昆明市高新區第二中學的學生進行了并列分析研究,兩個平行班,一個班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另一個班采用引導法教學。期末進行教學效果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表2所示。
通過配對資料的t 檢驗,昆明市第十中學的學生對引導式教學方法的評分明顯高于對傳統課堂的評分。通過兩獨立樣本的t 檢驗,高新區第二中學的學生對引導法的評分也高于傳統課堂。研究結果表明引導式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授課方式。
3 討 論
本研究在翻轉課堂的基礎上,引入“引導式教學方法”的概念,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通過教學實踐對比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對于中學物理這門課程而言,引導式教學方法其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方法,深受學生喜愛,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物理學這門課程的興趣,有助于培養科研苗子[5],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譚永.讓物理教學語言生動起來——記高一物理《宇宙航行》教學片斷[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2):103.
[2]斗拉加.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淺談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4(6):36.
[3]王浩,吳偉.物理習題教學中“仿真物理實驗室”的應用[J].物理通報,2013(3):67-69.
[4]趙旭.優化物理課堂教學提高物理有效性教學[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3(1):24.
[5]湯克順.重視體驗觀察強化物理理念——《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教學有感[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3,42(7):60.
(欄目編輯 鄧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