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新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但是現階段的教育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培養需求,因而需要不斷的改進教學方式。本文主要探究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個性的培養,主要介紹提供學生展現的舞臺、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以及營造良好的氛圍等幾種方式,希望以此來為小學語文教育提供相應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 個性培養 教學方法
個性是指人類的心理特征總和,后天培養可以塑造學生的個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個性。但是目前的教學方式存在明顯的不足,因而研究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個性培養的推進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個性,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小學語文教學注重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可以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從而可以促進學生向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展現出個性化特點。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日常事務充滿好奇,繼而可以積極的探索,在探索中逐步培養自身的個性。最后,小學語文教育會逐步培養學生的平衡能力,不會致使學生性格出現偏激,進而可以使學生塑造成科學的個性化性格。可見,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個性培養具有重要的推進意義。
二、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個性培養的方法
(一)提供學生展現的舞臺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進行培養,需要為學生提供展現個人魅力的舞臺,以便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個性。但是在常規教學方式中,教師主要是采用引導式教學和灌輸式教學方式,無法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個性化。因而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首先,教師應該合理的設置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和探究,從文中探索自身的領悟。其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課堂討論,自主發言,展現自身的觀點。例如在講述亡羊補牢的故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觀點,對其加以引導。最終使學生養成自身的個性。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展現的舞臺,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個性。
(二)建立良好的氛圍
小學語文教育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但是目前的教學中,教師的主體地位較強,產生了嚴格的課堂等級制度,無法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致力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要詳細了解學生的性格,對學生采取差異化的引導方案,對于創造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引導其自主發揮,而對于被動性較強的學生,則要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個性。其次,教師要運用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逐步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品質。例如在《蝙蝠和雷達》的教學中,對于個性較強的學生,可以使其暢所欲言的發表自身的觀點,而對于被動型學生,則可以通過提問雷達與蝙蝠的相似點是什么等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之后通過課堂發言的方式來引導其培養個性能力。
(三)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詳細了解課程教學內容,通過趣味部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繼而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小松鼠找花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松鼠與鼴鼠的對話以及表現形態通過課堂表演的方式展現出來,使學生提升對故事的興趣,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積極自主的進行探究,有利于培養其個性化。可見,在語文教育中,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從而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個性。
(四)鼓勵學生競爭,樹立榜樣引導
競爭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小學教學中同樣如此,如果學生具備競爭意識,則可以不斷的培養自身的素質與個性,從而可以更好的發展。因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設置合理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設置小紅花等獎勵形式,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可以激發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競爭。其次,教師可以組織班級競賽,如演講比賽以及閱讀競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置活動周,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組建演講大賽,對于表現出色的學生,可以給予小紅花獎勵,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進而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個性。
三、結語
語文教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加應該與時俱進。在新時期的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塑造其獨立的個性,因此需要改進語文教學方式。希望通過本文的探究,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合理的設置教學方式和引導方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及競爭意識,從而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個性。
參考文獻:
[1]姜琪,王學男.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
[2]張麗君.探尋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
[3]李樹蘭.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J].學周刊,2013,(11).
(作者單位:滄州市運河區迎賓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