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嫦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對于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而言,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搭建起師生間有效溝通交流的橋梁,進而在充分了解學生需求特點的基礎上,明確學生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并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為提升該學科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保障。而如何借助話語溝通策略的科學開展來強化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進而搭建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亟待解決。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如何實現有效的話語溝通提出了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師生互動 話語溝通 策略 分析
基于應試教育體制的長期束縛下,對于小學語文學科課堂教學而言,要想打破灌輸填鴨式教學模式的束縛,落實教改的全面要求,就需要借助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明確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在此過程中,實現師生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能夠為充分發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奠定基礎,并促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翁,進而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來實現教學內容與策略的科學調整,以全面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一、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話語溝通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話語溝通來實現師生間的互動,能夠促使教師明確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而以自身引導作用的充分發揮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并拉近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促使教師建立起良師益友的形象,以良好師生關系的打造來營造出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積極性,促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此外,教師還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而落實因材施教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并借助激勵性語言促使學生樹立起自信心,為全面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保障。尤其是在踐行教改全面要求的過程中,借助師生雙向互動的開展,能夠明確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踐行人文教育的內涵與要求提供出路。
二、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話語溝通的具體策略
(一)巧妙設問以搭建起師生溝通互動的橋梁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借助問題的巧妙設置,能夠為師生間實現話語的有效溝通互動搭建起橋梁,進而借助課堂提問這一話語策略的實施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實際踐行中,對于教師而言,則需要實現對問題的巧妙設計,能夠在最大程度吸引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興趣與欲望的基礎上,通過師生間的有效溝通,促使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實現對問題的探究與解決,進而在主動吸收知識的同時,為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挖掘與培養奠定基礎。
以小學六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為了促使當代小學生能夠切實體會出文中小女孩的實際生活境遇與情景,進而感受小女孩的悲哀與現實的殘酷,實現對學生同情心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設置如下問題:在文中“擦火柴”的部分中,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一次擦然火柴時小女孩都看到了什么,又為什么要連續不斷的擦燃火柴。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精讀的方式來尋找答案并給出答案,在此基礎上,提出為什么小女孩會在火柴的光亮處看見大火爐等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與感悟,并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巧妙設問的方式來強化師生互動,為營造良好教學氛圍并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
(二)創設教學情境以強化師生間的溝通互動
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借助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促使教師與學生在相應的教學情境中實現有效的溝通交流與互動,這也是師生互動中話語溝通的有效策略之一。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尚未形成抽象思維能力,需要借助直觀形象且具體的事物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因此,教師則可借助多媒體或是實物的方式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進而為實現師生間的有效溝通與互動提供基礎,并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提供保障。
以《盲人摸象》這一課為例,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于學生而言,很難體會到盲人的世界是怎樣的,加上很多學生并沒有摸過真實的大象,進而在學習這一課內容的過程中,也就無法理解到盲人摸象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想象。因此,在上課之初,教師可借助多媒體來展示一幅完整的大象圖片,在以各個不同身體部位進行展示,并讓學生展開想象力來想象一下,大象的象牙、耳朵、象腿、后背以及尾巴都像什么,通過師生間的溝通交流,然后引出這一課的內容:幾位盲人想知道大象長什么樣,于是就用手就摸大象,那么他們摸到的大象到底長什么樣呢,今天我們就共同學習下《盲人摸象》,學習之后引導學生思考這一則語言故事所蘊含的哲學道理。
(三)借助實踐操作來實現師生間的有效溝通互動
對于教師而言,要想實現師生間的有效溝通互動,還可借助實踐操作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與主觀積極性,促使學生在積極參與與思考的過程中,與教師間實現良好的互動,進而為實現對課本知識的深化理解與吸收并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奠定基礎。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從其身心發育的實際特點出發,這一階段的學生更加的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喜歡動手實踐,因而,教師可結合理論教學內容,借助實踐教學的開展來搭建起師生間溝通互動的橋梁,并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比如:針對《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課內容,如果單純憑借學生的想象力,難以在腦海中勾勒出這樣的一幅絕美風景圖,進而影響到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進而弱化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教師可從作者描寫桂林山水的視角出發,從網上尋找到與之相符合的實物圖片或者是視頻短片,然后借助多媒體進行展示,讓學生將課本的理論知識與桂林山水的實際樣貌相結合,進而更好的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實現對問題的有效分析與解決,強化師生互動中話語溝通的有效性,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結語
綜上,對于小學語文學科而言,在實際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搭建起師生間有效的溝通互動橋梁,以明確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強化師生互動中話語溝通的有效性。具體而言,可借助巧妙設問與實踐操作以及創設教學互動情境的方式,促使師生間以有效的話語溝通策略來實現良好的互動交流,為打造語文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佳.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探析[J].留學生,2016,(06).
[2]謝向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有效話語溝通[J].語文天地,2015,(09).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鴨溪鎮鴨溪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