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素質,因而在人才培養過程運用音樂教育意義深遠。本文從音樂教育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出發討論,分析了現階段我國高中音樂教育狀況,并就提高音樂教育實效提出策略,希望能夠與廣大高中音樂教育者共勉。
關鍵詞:音樂教育 人文素質教育 作用
近年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經濟發展提高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為了匹配社會需求,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學校培養學生的一個重點。音樂教育能夠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方面發揮巨大作用,也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音樂教育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先機。誰也不能否認,現階段我國音樂教育在人才素質培養方面已經發揮了令人可喜的成績,然而音樂教育仍然是高中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一個薄弱環節,高中音樂教育至今難以匹配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音樂教育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一)音樂教育有助于美育落實
美育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點,能夠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能力以及健康的審美觀念,因而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意義深遠。美育是一個熏陶、感發的過程,是潛移默化中對人產生的一種精神激勵。在現代素質教育過程中,美育作為一項非智力因素重要性不言而喻。美育能夠幫助人更新自身的情感,使人能夠合理的溝通理性、感性,促使自身協調發展,進而擁有健全人格。現階段,市場競爭激烈,現代人的精神壓力不斷增大,音樂作為美育落實的重要途徑,能夠在感染人的同時豐富人的想象力,提高人的文化水準,促進人的身心健康。
(二)音樂資源具備潛在素質功能
音樂具備強的感染力,當人通過聽覺進行審美時,音樂會傳遞給人一種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會作用于人的身心,參與人各項素質的構建。因而,音樂可以全方位地影響人的素質:在生理素質方面,音樂可以促使人身心健康;在心理素質方面,音樂可以調節人的情感,使人擁有高尚情操;在文化素質方面,音樂可以提高人的文化水準,開闊人的視野,使人擁有較高的文化涵養;在民族意識素質方面,音樂可以幫助人了解熱愛自己的民族;在思想素質方面,音樂可以使人的情感品質朝著高道德情操方向發展,使人朝著真、善、美的方向不斷發展……因此音樂可以全面提高人的整體素質。
(三)音樂教育是知識經濟社會的迫切需求
21世紀是知識生產力時代,社會已經發展成為知識經濟社會。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尊重人創造、重視人的自我發展,號召能夠構建人與人友愛團結、溝通合作的良性氛圍。音樂教育無疑為實現上述目標創造了條件,利用音樂教育的感知力,不同的社會成員之間能夠相互關愛,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得以強化,融洽的社會關系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各方素質,對于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也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四)音樂教育是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要求
跨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對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作出了全面部署。我黨十五大提出《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在該計劃中,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造能力被列為重點。體育和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因而音樂是美育、更是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為我國高中學校培養優質人才提供了指導和借鑒的材料。
二、現階段我國高中音樂教育狀況分析
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使得我國高中音樂教育獲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就現階段的實際情況看來,音樂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些甚至已經制約了我國高中音樂教育的發展,具體來說包括如下幾點:第一,師資力量缺乏。音樂教育的教學任務十分繁重,然而大部分高中學校的音樂教師引進力度不夠,現有的音樂教師數量根本無法滿足音樂教育的實際需求。第二,教育設備簡陋落后。音樂設備的投入力度不夠,師生對音樂設備的重視度也普遍不高,使用中的音樂設備經常被損毀,短缺的音樂設備難以及時補充。第三,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因為音樂教育于高中學生而言是“副課”,很多學校為了迎合高考,不斷壓縮副課課時,有限的教育時間難以為教育者設計完整的課程體系創造條件,教育者的教學內容也因此支離破碎,沒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的教學工作難以提升教學效果。第四,學生未能正確認識音樂教育。受傳統教育思想制約,我國人民普遍未能正確認識音樂教育,在不良的社會氛圍之下,學生的思想被誤導,很多人因而不重視音樂教育,敷衍對待教育問題嚴重。第五,學生的音樂基礎普遍較差。由于高中學生的主要精力被放在應付高考方面,音樂教育因此只淪為口頭上的空洞套語,由于音樂教育被忽視,很多學生都缺乏音樂基礎,還有一些甚至不懂得如何欣賞音樂。
三、提高音樂教育實效的策略分析
音樂教育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現階段我國高中音樂教育狀況不容人樂觀。社會各界應該積極配合,及時解決問題,提高音樂教育的實效。在具體落實的時候,可以從如下幾點出發:第一,正確社會各界對音樂教育的認知,將音樂教育做為教育的一項系統工程;第二,打造一支具備高素質的音樂教師隊伍,為落實優質的高中音樂教育夯實基礎;第三,創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改革現有的音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信心。
四、結語
音樂作為一門表達人類思想和反應現實生活的藝術,有著陶冶情操和提高審美能力的作用,將音樂作為一門學習課程,旨在提高學生們的藝術修養、人文精神和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使人養成良好的素質,但是音樂教育不等于素質教育,因而無法涵蓋素質教育的全部內容。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環節,社會各界應予以重視,只有科學、合理的運用音樂教育才能夠有效提高教育實效、提高我國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郭欣.論音樂教育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D].中北大學,2015.
[2]劉璐,周亞夫.試論音樂教育在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
(作者簡介:趙慧敏,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中教一級;單位:山東省棗莊市第三中學;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