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昕彤

[關鍵詞]綏芬河旅游產業;構成;現狀
綏芬河是著名的歷史商旅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四千多年的歷史沉淀,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山林環繞的自然環境,清涼宜人的氣候優勢,賦予了綏芬河不可多得的旅游資源。隨著高鐵開通、機場建成、口岸改造,綏芬河即將迎來旅游產業大發展。
一、綏芬河旅游產業的基本情況
1.旅游資源方面。綏芬河市市域423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積31005畝、林地面積 43850畝、水域面積2447畝,自然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綏芬河尚有虎、熊、野豬、狼、狐、貉、獾等動物資源,但大型野生動物已經罕見。森林覆蓋率為58.5%,主要樹種有松、樺、椴、柞、榆、楊、柳等,活力木蓄積量99.145萬立方米,并有玫瑰、山葡萄、草莓、蕨菜、黃花菜、薇菜、黃芪等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資源。
綏芬河春季山花爛漫,夏季清涼無限,秋季五花山色,冬季銀裝素裹,空氣良好天數達到300天左右,是天然氧吧和避暑勝地,并且冬季嚴寒漫長,是開展冰雪觀光、藝術和運動的上好場所。本市地處山區,水資源較為欠缺,共有大小河流27條,河流水面總面積136.3公頃,其中主要河流有小綏芬河和寒蔥河。綏芬河目前主要擁有天長山和金家溝兩大水庫,其中,天長山水庫總庫容量380萬立方米,金家溝水庫總庫容量205萬立方米。目前,已竣工的五花山水庫,將成為綏芬河新的水源地。在此之后,天長山水庫和金家溝水庫即可植入休閑、度假、娛樂等業態,進行旅游開發。
綏芬河市四周環山,主要有天長山、地久山、大友山、五花山等,低山、丘陵錯落有致,河流、水庫風景秀美,適宜開展滑草、爬山、山林漫步等體育旅游項目和休閑旅游活動。而且地形的起伏變化,也為城市景觀設計創造了有利條件。
綏芬河市現存歷史文化遺跡86處,其中有6處為省級歷史文物、24處為市級文物。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的大白樓片區、迎新街片區和長安街片區,其中11棟保護建筑集中在火車站至教堂的中軸線上,并由此形成了較集中的區域。
綏芬河共有景區(點)15處,其中國家AA級景區1處、A級景區1處、2S級滑雪場1家。景點景區建設初具規模,國家森林公園、國門旅游區、光明寺、博物館等一批具有濃郁風情及邊境旅游特色的景區(點)先后投入使用,極大豐富了游客旅游內容。
全市現有旅行社31家,經營邊境游的旅行社15家,經營國內游、入境游旅行社12家,分社4家。2014年初實行俄羅斯入境互貿免簽,由于無法經營入境游,一部分旅行社已經停業。目前,經營狀態好的旅行社有中國國旅、金龍國旅、凱翔國旅、神州國旅、哈天馬分社、哈鐵道分社等共計17家旅行社,旅游直接從業人員1400余人。
2.旅游產業現狀。目前,邊境旅游是綏芬河的主要旅游形式,2013年之前俄羅斯經濟的逐步復蘇使來綏購物與觀光旅游的人數逐年大幅增長。2009年—2012年,綏芬河旅游業累計接待處入境旅游者200.6萬人次,累計增長65.6%,累計創匯3.3億美元。其接待俄羅斯入境旅游人數約占全省總數的70%,是黑龍江省最大的對俄邊境旅游城市,也是中國接待俄羅斯遠東地區游客最多的口岸城市。2013年全年接待進出境旅游者805309人,同比增長21.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590263人,同比增長12.1%,出境游客215046人,同比增長 61.6%。但是2014年因俄羅斯經濟危機綏芬河邊境旅游受到沖擊,盧布的瘋狂貶值導致俄羅斯民眾減少了旅游的支出,全年接待進出境旅游者832660人,同比增長3.4%。接待入境游客569332人,同比下降3.5%,而恰恰因為這個原因,使得俄羅斯出境游成為國內旅游市場的熱點,14、15年度出境人數猛增,出境游客263328人,同比增長 68.9%。2015年1-11月份出入境人次為866496人,同比2014年增長9%。其中入境425974人次,同比2014年下降28.11%;出境440522人次,同比2014年增長76.80%。
3.旅游市場存在的問題。從調查情況看,綏芬河市旅游資源等級普遍不高,總體上來說主要是旅游資源數量多,但多以觀光游覽為主,缺乏體驗性旅游產品,且品牌景區建設不足,旅游市場吸引力不強;沒能抓住本市的冷資源和商貿文化特色,市場定位不明確,旅游產品的特色不太鮮明;過多注重文物景觀的博物館式展覽與保護,未能很好貼近旅游市場的新趨勢與新方向。
二、綏芬河旅游發展趨勢及構想
1.養老旅游。養老業隨著中國老齡化日益嚴重,已經成為市場亟待分食的“大蛋糕”。截至2012年底,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已達到1.94億,比上年增加891萬,占總人口的14.3%。隨著空巢老人家庭的增多、養老觀念的轉變以及老年人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外出旅游。根據全國老年旅游產業發展促進研討會發布的數據,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消費規模達1萬億元,2020年將達到3.3萬億元,2030年將達到8.6萬億元。老年旅游成為正待深入開發的“藍海”。
養老旅游的迅速發展,主要表現在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老年人選擇環境更舒適的地方度假養老。比如:旅游度假地、環境宜人的中小城市、風光優美城市郊區等。其主要表現形式有“候鳥”型旅游養老、老年“養老部落”、“鄉村養老游”、連鎖式異地置換型老年旅游等。在旅游設施選擇方面, 住宿餐飲設施多為非旅游設施,多選擇老年公寓、療養院、家庭旅館、出租房或第二居所等。如昆明養老旅游排在前三位的住宿設施是:老年公寓(50%)、療養院(19.5%)、出租房(11.7%);海南排在前三位的住宿設施是:出租房(43%)、賓館、飯店、酒店(19.6%)、第二居所(18.7%)。
綏芬河擁有天然的冷資源優勢,健康的自然環境,是開展養老游的天然優勢和先決條件。目前全市各類賓館 150 余家,有 15 家星級酒店,其中三星級以上 4 家,世貿假日酒店(準四星級)、綏芬河澳普爾國際大酒店(準四星級)、沃爾夫賓館(準三星級)、數碼港酒店(四星級),二星及以下酒店 11 家,擁有床位 5514 個,可以滿足一部分老年游客的住宿需求。但從養老游的特點來看,應更多地開發社區老年公寓、個人家庭旅館等項目,以滿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在本地開發適合老年人的旅游活動,如博物館參觀、俄羅斯油畫參觀學習、天長山洗肺徒步游等,填補綏芬河市旅游在這方面的空白。將養老游作為品牌打造,不僅有利于綏芬河旅游市場的發展,隨著老年人熱游綏芬河,盤活綏芬河房地產業和帶動本地服務業的其他產業也指日可待。
2.休閑度假旅游。隨著收入水平提高、閑暇時間增多、文化品位提升,以修身養性為目的的生態休閑度假旅游迅速興起,越來越多的大眾更青睞于深度式、家庭式的個性化休閑度假,在時間方面更有選擇性,更加充裕,而不是過去那種急匆匆的、走馬觀花的形式。如今,生態休閑度假產業已經發展成為與觀光旅游同等重要的旅游產業類型。大力發展生態休閑度假產業,對于缺乏名山大川但市場廣闊的綏芬河市來說,恰恰符合了其自身資源特色發展的需要和周邊旅游市場的需求。
綏芬河的主要娛樂設施有洗浴中心、體育館、KTV、臺球廳、網絡會館、電玩城、酒吧等,但檔次普遍不高,且缺乏時尚元素,可互動體驗度不高,且缺少集聚效應,未來應進行規模開發,引入異域特色表演場所,設置特色酒吧特色客棧,做出本地特色。
3.智慧旅游。智慧旅游是一種以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在旅游體驗、產業發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應用,使旅游物理資源和信息資源得到高度系統化整合和深度開發。簡單地說,就是游客與網絡實時互動,讓游程安排進入觸摸時代。國家旅游局將2014年旅游宣傳主題定位“美麗中國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表明智慧旅游已經成為我國旅游業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綏芬河在智慧旅游建設方面已初見形態。綏芬河旅游局的官方網站建設已具規模;中俄旅游服務中心作為人工服務平臺,也漸漸展現它的作用;綏芬河旅游局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平臺,及時準確地發布關于綏芬河旅游的相關信息。但相比其他智慧旅游建設走在前面的城市,綏芬河智慧旅游建設還有一些不足,可從城市大環境和手機終端小環境上共同開發建設。
三、綏芬河旅游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1.鼓勵開設家庭旅館、養老社區和老年公寓等養老服務設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老年社區、老年住宅等老年生活設施建設。鼓勵民間資本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用于養老服務。 鼓勵境外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市政府從這些行業的手續審批到稅收、資金補貼、政策扶持等相繼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法規。
2.整合閑置資產成立養老社區。鼓勵依托閑置的政府接待服務機構建設夏季養老接待基地,整合養老、旅游、醫療康復和交通運輸等公共服務資源,發展夏季養老服務聯盟。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開展公辦養老機構改制試點,通過公建民營等方式管理運營;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委托管理等方式,運營公有產權養老服務機構;推進政府購買基本養老服務,彌補養老機構服務能力不足。同時將民辦養老服務業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納入城鄉就業培訓體系,對有愿望從事養老服務業的從業人員進行免費技能培訓。
3.推動本地特色酒吧建設。依托綏芬河市巨大的客源市場及自然文化資源優勢,通過俄羅斯風情等特色酒吧項目的打造,積極拓展度假娛樂旅游產品,引導游客過夜消費。
市政府對于投資超過500萬的特色酒吧項目實施稅費部分減免。對符合法律規定,合法經營的特色酒吧項目可申請貼息貸款。對設有小舞池的酒吧納入娛樂場所管理范圍,按《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審批、監管;對設有演出舞臺并不定期舉辦演出的酒吧,按《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審批、監管。其余酒吧,按《個體飲食業監督管理辦法》監管。
4.建設無線寬帶城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對綏芬河無線寬帶城市的目標定位、技術路線、建設內容、應用領域和運營模式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并在規劃指導下制定具體的建設實施方案和組織項目推進。
根據項目、資金安排和應用需求,集中在主政府機關、主要干道、商業街區、廣場、車站、賓館飯店、商務樓宇、旅游景點等熱點區域建成多個WIFI接入點,在一定范圍內實現無線寬帶上網。
開發以網絡平臺、手機終端為支撐點推動旅游服務發展。加快發展移動電子商務,通過無線網絡提供更加準確、快捷的市場商情、就業信息、旅游休閑等信息,并通過不斷完善技術和網絡功能,逐步在貨運物流、在線支付等領域提供無線網絡服務。完善網絡服務平臺,建設綏芬河智慧旅游公眾信息服務平臺,通過各種信息傳播媒介和服務咨詢通道,向游客提供全面的、立體的旅游信息和旅游咨詢服務,并在游客自行獲取信息的基礎上,發展以信息推動為代表的主動式服務模式。
四、綏芬河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1.完善法規管理。根據自身旅游產業的發展,建立完善旅游法規體系。在落實《中俄邊境旅游暫行管理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關于互免團體旅游簽證的協定》等國家關于開發口岸城市及出入境旅游的有關政策的同時,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對出入境旅游從業單位、旅游度假區、旅游統計、旅行社、旅游車船、旅游商店、旅游餐館、旅游安全及其他旅游從業人員等管理規定,健全行業管理的法規體系,以部門規范性文件為先導,推進行業標準化管理工作。
2.成立綏芬河市旅游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實現有效運轉。為加強對全市旅游經濟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 加快推進綏芬河市旅游經濟強市建設,成立由市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綏芬河市旅游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使政府辦、宣傳部、統計局、發展局、文體局、交通局、經貿局、林業部、國土資源局、規劃建設局、環保局、工商局等職能部門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綏芬河市旅游發展之中,指導旅游局做好全縣旅游發展工作。
3.優化影響旅游發展的社會環境、 經濟環境和文化環境是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以全面建設“全國文明城市”和省級“三優”文明城市先進市為契機,動員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旅游大環境營造, 全面培育綏芬河市動員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旅游大環境營造,全面培育綏芬河市動員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旅游大環境營造,全面培育。
綜上,隨著各種條件的成熟和國家及本地政策的出臺,綏芬河旅游產業在多方刺激與支持下,必將迎來了自己的機遇與挑戰。面對困難,迎頭而上,必能開拓新的局面,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