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桃妹
摘 要:當下小學課堂中的品德教育表面上很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理念和目標上也很好地貫徹和實施了教育部提出的理念,品德學科教學質量已經有了質的提升。但品德學科教學效率仍然欠佳,大部分學校的品德學科教學效率還有提升空間。文章重點分析了關于構建品德學科多維有效課堂的對策,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實現品德學科的教育。
關鍵詞:品德學科;多維教學;教學效率
一、當前小學品德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呆板的課堂教學模式束縛多維教學的開展
雖然我國中小學實施新課改多年了,但新課改提倡的“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教學理念在很多學校更像是紙上談兵。從教師維度來看,盡管很多年輕老師為學校教育模式改革注入了新鮮血液,但在當前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體制下,老教師更多的是憑借經驗教學,不愿對教學方法作新的改變;而年輕教師在應試的重壓之下,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不敢輕易嘗試創新,依然因循守舊地按照傳統模式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從家長的維度來看,唯分數論、成績大于天的心理依然占主導,導致他們對孩子的素質教育缺乏理性認識。基于這些原因,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小學的教學模式雖然已經走出了“填鴨式”的泥沼,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像是“裁判員”,作為“運動員”的學生只能在教師制定的規則中學習,自主探究學習的空間非常有限。
2.教學模式通常忽視學生的情感、認知
任何形式的教學模式如果無法觸及學生內心的感知與需求,就難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那么不論是多么巧妙的教學模式也只能是失敗的。而縱觀當前的中小學課堂教學,以品德課教學為例,大部分老師夸夸其談,對道德倫理與國家政治大談特談,產生的直接后果就是課堂教學顯得非常空洞,教學內容與現實聯系性不強。而小學生又怎么能輕易懂老師所講的大道理,究其原因是很多老師的角色意識和換位思考意識淡薄。一個真正優秀的老師一定知道自己學生的內心渴望,也一定知道學生的困惑所在,并能嘗試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去探索事情的真相而不是理直氣壯地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
3.教師掌控課堂氣氛的能力薄弱,缺乏多維教學
為什么我們認為第一個嘗橘子并得出橘子沒有毒的人比第二個吃、第三個吃橘子的人價值要大得多?通俗來說,這就是冒險精神的力量所在,而這種第一個嘗橘子的冒險行為在某種程度上體現的是創新、變革的思維。一方面,當前的小學品德教育中涌現的嘗橘子的人少之又少,很多老師在品德學科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將教材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那些積極響應國家新課改的部分品德教師認為多維教學就是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造成要么課堂教學無序,要么學生討論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不強的后果。這就是很多小學品德老師掌控課堂氣氛的能力薄弱,缺乏教學多維教學的病癥所在。
二、對策
1.設計多元化的課程內容,增強課程教學的彈性
品德學科的老師要構建多維有效課堂,就必須多花心思在此學科和課程上,尋找一些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的辦法。而任何教學方法的基礎都是老師對學生的了解,只有對學生的道德現狀有了足夠的掌握,才能夠做到有針對性地教學。老師要了解學生的道德素養有一定的難度,這需要老師能夠和學生多交流,但光是和學生交流顯然也不夠,還需要老師多觀察學生的日常,在觀察、交流中進行總結。
2.合理采用體驗式教學,提升品德課程的教學魅力
品德學科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提升自身道德修養,不會做出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教學效率,展現多維有效課堂的魅力,更需要注意實踐。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實踐,所以老師在品德學科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或者是組織學生進行品德實踐。所謂品德實踐,對學生而言既簡單又困難,簡單的地方在于品德實踐可以是扶老人過馬路,可以是撿起大街上的垃圾扔進垃圾桶,但困難的是學生要有這樣的意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
3.強化品德課堂的實用功能,注重教學的實踐性
結合實際進行教學是多維有效課堂構建過程中最重要且最困難的,其沒有固定的對策,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不斷創新。這也正是構建多維有效課堂最重要的內容,即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談起來雖易,要真正做到卻很難。舉個例子,品德學科中有一篇課文為《好大一個家》,講到了我國是多民族構成的大家庭。教師在講這一課時如果只是根據課文講解,照本宣科,學生到最后只會記住“五十六”這一數據,對于其他方面不會有太多的思考。所以教師在講課時最好的做法是讓學生來分享自己的民族,但是如果班上少數民族太少或沒有少數民族,那就將授課方式轉變成看一部少數民族特色電影,類似于《紅河谷》,或者是聽一些少數民族的民族音樂,在多媒體上展示各少數民族的服飾等。除此之外,還可以布置讓學生畫少數民族服飾的作業,讓他們自己去找到樂趣。
4.舉一反三,豐富品德課程內容的案例教學
品德教育的真諦不應該是晦澀難懂的大道理,而應該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到的現實生活。怎么樣的道德素質才算是好的,這是一個模糊的標準,大部分人都在說向雷鋒同志學習,認為做雷鋒那樣的人就是有道德素質,那么和雷鋒不同身份、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又以什么樣的標準要求自己?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做到具體化,從身邊舉例,可以將學生熟悉的某位老師作為例子。比如某位老師某天在地上撿起了垃圾,扔進了垃圾桶,保證了校園的清潔,老師就可以以此為例,學生就會爭先模仿。品德素養的培養不會一蹴而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學生先有這樣的意識,品德學科的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意識。通過實實在在的生活例子,舉一反三,學生才能夠以小見大,獲得內心感知的認同與信服,從而學好這門課程,最終成長為一個寬容、理性的有為青年。
5.拓展課外知識,拓寬學生視野
品德學科的教材本應靈活,不應該局限于書本,生活處處都可以拿來用作品德學科的案例。比如在四年級下冊的《城鄉巨變》時,最好的教學方法是結合學生身邊的生活進行講解,而不是根據教材進行。我國城鄉發展迅速,教材卻不是每年都在更新,教師講解時如果只按照教材,教學效果自然就會低下。所以老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談談他們對身邊的城鄉生活改變的感悟,教師也可以帶頭分享,讓這節品德課變成師生之間的互動課,這樣教學效果肯定能得到很大提升。
總之,文章總結了品德學科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并對其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構建多維有效課堂的對策。多維有效課堂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互動式、趣味式、情景模擬式等多樣教學方法。多維有效課堂旨在提升教學效率,利用這一教學模式,提升品德學科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而這也正是開設這門課程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賈鳳華.創設多維活動,讓品德課堂更有效[J].藝術教學,2012(11).
[2] 朱金娥.多維聯系,構建開發的品德課堂——以《我是教室美容師》一課的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2015(4).
[3]周 琴.品德課程多維互動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J].廣東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