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俐+何曙光

摘 要:目前的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考核評價已難以滿足當前實踐教學的需要。文章通過對學前教育實踐教學現狀的分析,探索和改革傳統的評價方式,尋求和應用教學評價的多元化、互動化等新的模式與方法,把評價運用于學生實踐學習的過程中,做到以評價促進學習與提高。
關鍵詞:學前教育;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思考與改革
一、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考核評價的現狀分析
(1)考核內容片面,對學生評價有局限性。目前,大多數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考核內容簡單,且不全面。實踐成績的評定主要依據學生實踐期間的出勤、活動設計和實習總結等內容。這種方式難以準確評價學生的實踐效果,很難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2)考核主體唯一,考核成績可信度不高。目前的實踐評定主要由指導老師單獨得出結論,沒有將學生自評、他評、師評有機結合。這樣在實踐教學的考核過程中,被評價者是被動接受老師的評價,沒有進行師生間的交流與反饋,這種情形會導致實踐教學中的學生參與積極性下降,也會直接導致考核成績的可信度、全面度下降。
(3)考核形式單調,不利于調動學生主動性。目前,學生的幼兒園活動設計往往是指導老師先確定課題,然后再由學生進行相關活動設計,最后提交指導老師進行評價考核,實習期間的行為表現和自我認識主要以學生實踐總結報告為考查依據。此種形式無法杜絕學生利用網絡下載抄襲,有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實習過程懶散,不按規定完成各項任務,而在實習快結束時應付了事。
二、實踐教學考核改革的思考與對策
(1)及時轉變觀念,倡導實踐教學新理念。要力求在評價的方式與評價的功能上有所突破,要充分發揮評價的促進教育與自我提升功能,改變評價過分注重區分與選拔的功能,倡導評價主要目的是為促進學生自身發展、促進實踐方案完善和促進教師提高。實踐教學評價應該讓被評價者處于主體地位,評價是為了促進個體發展,被評價者能自愿積極主動地參與評價。
(2)評價內容多樣化,形成規范的評價考核體系。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突出學生個性發展,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把學生實踐中的行為表現、知識能力、實踐效果、能力提升等作為考核因子,并且給各評價因素賦予相應的權重值,設計比較完善、全面、科學的考核測評指標體系,注重綜合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由單一轉為多樣,成績評定由主要依賴卷面到綜合全面,以便更準確地檢測實踐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3)重視過程評價,總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融為一體。改變傳統的評價只重結果的做法,重視每個學生在現有水平上的提高。教師要關注學生日常表現,做到關注學生實踐教學中的學習過程,通過學習過程的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指導學生解決問題。評價要重點關注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現實表現,創造條件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主動性,把“每個學生追求發展,追求每個學生發展”作為實踐的目標。
(4)采用多元互動,開展綜合評價。實踐教學不能僅僅由指導老師進行評價,而應采用學生個人、實踐小組、幼兒園指導老師和校方指導老師的多方評價相結合,注重各教學主體間的多向溝通,開展綜合評價,從而促進實踐教學的多方互動,注重評價的全面性,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綜上所述,在進行實踐教學評價過程中,尋求教學評價的多元化、互動化,讓評價貫穿于學生整個實踐教學的過程,以評價促學習,以評價促學生提升。通過對比實踐發現,改進教學考核評價方法后,學生參與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提高,專業技能與崗位適應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萬 瓊,周旭輝.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方法探討[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1(2).
[2]鄭林影.對中職學前專業學生教學評價體系改革與培養職業能力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