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妤
摘要:ERP即企業資源計劃,企業的物質資源、信息資源和資金資源都在企業資源計劃內。ERP不僅僅是一個系統軟件,還是企業重要的管理體系,融合了對企業規范、信息技術和企業業務的管理。接下來,本文將針對erp環境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解決對策,以期對一線工作有所裨益。
關鍵詞:ERP環境;內部控制;審計方法
ERP作為企業的綜合管理體系,具有先進性、開放性、統一性以及完整性等特點,對實現企業資源配置合理化、運營價值最大化以及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實力都具有重大意義。但是,ERP的實施在為企業提供更有力的發展平臺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重大的困難和麻煩,例如增加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控制難度和風險等,如果處理不妥當,則會給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
一、基于erp環境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現狀
(一)缺乏erp環境準則
近年來,在ERP環境的影響下,企業內部的管理結構、控制系統運營環境以及組織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內部審計的方式變得更靈活、高效,企業逐漸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內部控制理念。很明顯,企業原有的內部控制體系以及相關標準、理念等都無法繼續適應ERP環境。相應地,一些新問題、新情況接踵而來,對企業審計控制體系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企業必須建立能適應ERP新環境的審計標準和審計準則。
(二)erp與內部控制審計相脫節
在ERP環境中,企業傳統的審計線索發生了顯著改變,代替書面依據的是專門的計算機系統,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大都使用此系統來完成。但當前,部分企業內部相關審計人員沒有熟練掌握系統操作的各個流程和重要模塊,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也未能與ERP系統有效結合。
(三)審計人員素質問題
在傳統的審計環境中,企業內部相關審計人員一般采取人工方式來處理業務,審計范圍較狹窄、涉及的工作內容較簡單。在ERP環境中,企業內部審計人員不能只精通傳統審計方式,還要了解并掌握ERP系統的應用方法,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然而,企業內部的審計人員沒有參加相應的操作培訓,也缺乏學習機會,有一部分審計人員甚至不明確業務流程。
二、基于erp環境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策略
大部分企業早已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和運營實際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對企業所有崗位的權力和責任做出了明確和規定,對具體工作方式、作業內容和操作規范都有詳細的說明,相應的內部審計制度也已經具備并實施多年,在新形勢下,還要從如下方面加強內部控制審計。
(一)加強相關制度建設
在ERP新環境下,企業應加快建立新的內部控制組織結構,并依據新組織結構完善內控控制審計制度,做到控制流程明確化、審計檢查內容條理化、ERP系統權限控制規范化,尤其是對于企業運營管理可能產生巨大影響的業務流程,更要明確其權限設定。重點關注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將工作落到實處,重新選定角度來看待企業的審計架構以及相關制度,確保內部控制審計制度能適應ERP環境。此外,企業應鼓勵大膽創新,尤其是對傳統審計制度進行創新,以全面提高企業內部審計質量。
(二)加強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
企業應及時與ERP系統軟件公司進行交流溝通,要求軟件公司充分考慮本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并以此為依據開發審計軟件信息系統。在開發和探索的過程中,企業審計人員也要參與其中,以明確控制流程和系統要求,最終實現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與ERP系統的有機結合,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此外,企業審計人員在開展工作時應轉變思路,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迅速掌握ERP系統的信息檢索功能和測試功能,及時對考核信息進行全面分析,確保審計的真實性和合理性。
(三)建立優秀的內部審計隊伍
企業審計工作的核心是審計人員,因此,建立優秀的內部審計隊伍、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是促進企業在ERP環境下快速成長的最根本措施。內部審計人員應不斷強化自身的計算機系統操作能力,主動學習ERP系統操作技術,及時掌握ERP系統的適用平臺以及數據庫網絡環境。此外,也不能忽視對自身溝通協調能力和業務水平能力的培養。在企業方面,企業應重視高素質人才選拔工作和經驗職工的繼續教育工作,定期開辦講座,統一組織員工進行相關培訓,建立獎懲機制,激發職員學習熱情,確保在崗人員的專業性和穩定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建議企業應分別從相關制度的建設、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建設、內部審計隊伍的建設三個方面入手,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認識到及時使相關審計人員熟悉ERP環境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探討和解決問題,全面提升內部審計效率。
參考文獻:
[1]鄧昊.淺析基于ERP下企業內部控制的研究[J].中國經貿,2014(17).
[2]張前,趙研博.ERP 環境下的企業內部控制風險及其應對措施[J].商情,2013(44).
[3]魏森淼,莊明來.論信息化內部控制審計與信息系統審計[J].財會通訊,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