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君
[摘 要] 首先分析了目前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的教學改革方案,通過教學實踐證明,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可以輕松、全面地掌握Java 語言程序設計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Java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15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3- 0208- 02
1 引 言
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迅速普及,面向對象技術已經成為軟件開發領域的主流技術,Java是一種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其具有通用性強,安全性高、移植性好、操作平臺無關、可靠性高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互聯網、數據中心、移動平臺等各種計算機開發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1]。Java語言程序設計在目前高校的計算機語言教學體系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很多高校都將Java 程序設計課程作為專業必修課面向學生開設,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及程序設計思想,能夠熟練運用面向對象方法,在Java語言的環境下來開發設計各種應用程序、解決具體問題,初步具備一個優秀的軟件開發人員所應有的基本能力,為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掌握好該門課程對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但由于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理論知識比較復雜枯燥,教學效果不甚理想,那么如何在該課程教學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是很多任課教師都在探索的課題。本文將圍繞Java語言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考核方案等進行全方位的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
2 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授課方式存在弊端
首先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理論教學目前主要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即在多媒體教室集中上大課的“滿堂灌”形式,教師通過課件講Java語言的理論內容,學生看大屏幕,師生間的互動較少,由于Java語言教學內容的知識點繁多、語法要求高,學生會覺得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在課堂上溜號、注意力不集中現象比較嚴重,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較差,學習效果也不理想。
其次傳統的教學方式重理論、輕實踐,實驗教學學時安排的比較少,學生上機練習時間不夠充分,并且實驗教學主要安排在理論教學之后,理論課與上機實驗課會產生一定的時間間隔,通常教師在理論課上所講的知識,學生不能馬上進行上機調試練習,形成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這樣也造成了學生聽完理論課,在上機課上不知如何下手,不能圓滿地完成各項實驗內容。
另外,學生的實驗內容主要來完成編寫一些僅包含一兩個知識點的小的單獨練習題目,使學生對Java課程知識的學習缺乏整體認識,學習完該門課程也無法完成具體的綜合程序項目的設計和實現,不知道Java 語言程序設計到底能夠解決哪些實際問題,體會不到該課程的真正應用價值。
2.2 考核方式存在弊端
目前大多數高校對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考核形式主要采取統一期末閉卷筆試考試形式,一張試卷決定了該課程的最終成績,并且考試內容主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考核,對學生上機實驗的編程、調試程序能力無法給出合理的評價,學生只靠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鉆研精神,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都過于呆板,這種考核方式既不能反映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水平,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3 Java 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內容介紹
第一章 Java語言概述,主要包括Java語言的發展歷史及特點;Java的開發和運行環境;開發和運行Java的步驟等內容。
第二章 Java基礎,主要包括Java的關鍵字;數據類型;運算符和表達式等內容。
第三章 基本控制結構,主要包括語句及程序結構;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程序設計等內容。
第四章 方法,主要包括方法聲明、方法調用;參數傳遞;遞歸等內容。
第五章 數組,主要包括數組及字符串的使用等內容。
第六章 類和對象,主要包括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類的聲明;對象的創建和使用;構造方法和對象的初始化;對象銷毀;類的封裝等內容。
第七章 類的繼承和多態機制,主要包括繼承的基本概念、繼承的實現、super和this引用;方法重載、方法覆蓋;final類和final成員等內容。
第八章 接口和包,主要包括抽象類和方法;聲明接口、實現接口;包的概念、包的聲明和導入等內容。
第九章 異常處理,主要包括Java異常處理機制;try-catch-finally結構、拋出異常、自定義異常類等內容。
第十章 輸入與輸出,主要包括流的概念、輸入/輸出流類;標準輸入、標準輸出、標準錯誤;建立File對象和File對象的屬性、操作等內容。
第十一章 圖形用戶界面設計,主要包括AWT組件概述;類;事件類和監聽器接口、處理各種事件;繪圖等內容。
第十二章 Swing組件,主要包括Swing組件概述;窗口;標簽;按鈕;單選按鈕和復選框;文本編輯組件;列表框和組合框;菜單等內容。
第十三章 Applet程序,主要包括Applet類;Applet程序的建立和運行等內容。
第十四章 多線程,主要包括多線程機制;線程的實現方法;等待和同步調度等內容。
第十五章 數據庫編程,主要包括數據庫簡介;使用JDBC連接數據庫;建立數據源;Java數據庫編程等內容。
第十六章 網絡編程技術。
4 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
4.1 采用機房授課方式教學
采用機房授課方式教學可以避免傳統教學方式中理論與實踐課程的脫節,使教學在邊講邊練中進行,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講解Java語言的理論知識,然后向學生布置上機實驗內容,學生馬上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上機驗證,而且對于知識掌握牢、操作快的學生還可以多布置些擴展功能或綜合性的練習,每一個學生都有充足的時間圓滿地完成實驗內容,這種授課方式既增多了學生的上機練習時間,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編寫、調試Java程序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2 采用案例驅動教學法教學
案例驅動教學法是教師根據Java教學內容的需求,在課前策劃具有代表性的實際案例,然后將完成這些案例融入到各章教學內容中去,在這些案例的驅動下,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能夠在具體情境中得到分析應用[3],也使教學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例如可以選擇介紹本學校的“校園綜合網站”作為教學案例,首先教師在講理論知識前先向學生演示該網站的各項功能以及完成該網站設計要用到的Java語言的知識點,使學生對學習該課程的目的及實際意義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在各章具體教學中都圍繞分析、設計、實現該網站各項功能來開展,學生可以在上機實踐中模仿完成相應的功能,經過實踐檢驗,這種教學方法非常受學生歡迎。
4.3 創建網絡教學平臺輔助教學
為了幫助學生課后進行自主學習,筆者創建了一個Java語言課程的網絡教學平臺,該教學平臺提供了大量教學資料,例如教學大綱、教學課件、單元測試、在線提問等功能,學生可以隨時登錄教學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如有疑難問題通過“在線提問”來請求教師答疑,教師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解答。當學生學習完一個教學單元時,還需要完成這個單元的測試題目,來檢驗一下自己的學習效果,并且各單元測試的成績都會被統計記錄到期末考核成績中,實踐證明,網絡教學平臺對課堂教學起到了非常大的輔助作用。
4.4 采用全新的考核方案
為了使考核成績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筆者對傳統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制定了全新的考核方案,對學生成績的評定采用平時成績占40%(其中單元測試占20%、實驗考核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60%的比例結構,這種方式可以將學生上機實驗的表現情況、學生對每個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整體學習情況給出綜合性的評價。
通過教學實踐證明,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可以輕松、全面地掌握Java 語言程序設計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1]孫偉.《Java 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時代,2015(11):84-85.
[2]董婧,徐堅.《Java 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計算機,2014(7):21-23.
[3]徐南.基于項目驅動的Java 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1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