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沈延安+李俊+徐姍姍



[摘 要] 針對管理系統工程課程的特點以及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提出了案例教學法。以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應用為例,進行了教學分析和教學過程設計。實踐證明,在管理系統工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既增加了學員的學習興趣,又調動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并且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管理系統工程;案例教學;模糊綜合評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18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3- 0214- 03
0 引 言
管理系統工程是某學院三年級生長干部學員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工程技術基礎課,以培養學員系統的思維方式為核心,以提高學員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與方法解決部隊管理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是一門理論與實踐聯系十分緊密的專業課程。本課程是以系統科學、運籌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為主體的一門綜合交叉性課程。通過本課程的教學,訓練學員系統思維方式,培養學員靈活運用管理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解決軍事訓練、作戰等管理中的有關問題,成為具備系統意識、創新意識的管理決策人才。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該課程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具有理論性較強的特點,課程講授中容易產生內容枯燥、互動匱乏和學員學習主動性不強等問題;二是經典教材中這些理論方法的應用主要針對宇宙、航空、導彈等大型工程,學員感覺離自己很遠,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由于對自主學習能力的訓練不足,學生碰到管理實踐中的問題時仍感覺束手無策。針對這些問題,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探索,采用案例教學法,選用具體、實用、針對性較強的典型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形象鮮明的形式展現了問題的產生及解決過程,形象地再現了理論的實踐運用過程,加深了學員對抽象理論方法的理解,培養了學員運用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Based Teaching),該方法于1920年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提出。即圍繞一定目的把真實的場景進行典型化處理,形成案例,供學員思考、分析和決斷,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從而提高學員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這種教學法在當今的教育和培訓中受到了重視和廣泛的應用。案例教學法可以分為學員準備材料、小組討論、集中交流、總結四個階段。在管理系統工程課程教學中,教員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運用案例材料,組織引導學員參與其中對案例進行分析和思考,激發學員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員實際動手能力和探究、創新能力。
本文選擇“第五章系統評價第四節模糊綜合評價法”為教學內容來探討基于案例教學法的教學設計過程。
2 教學目標
2.1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員充分理解系統評價中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基礎思想,掌握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基本步驟,了解這種方法與其它評價方法的不同以及適用情況,掌握模糊綜合評價法中四種模糊合成算子的計算方法。
2.2 技能目標
能夠學會使用模糊綜合評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根據不同的問題合理地選擇合適的算子。
2.3 情感目標
培養學員建立清晰縝密的邏輯思維和系統思維,并樹立嚴謹求是的科學態度;善于與其他同學、教員溝通交流形成共識;培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
本節課是在學員已經掌握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應用步驟之后展開的,主要側重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應用,讓同學們掌握如何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解決管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難點。
通過案例“行管工作量化考核評估系統”目前評價方法存在的問題引入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應用,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員匯報他們課后作業情況,結束后其他小組質疑、提問,教員引導,采用啟發式教學模式,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層層引導,層層遞進。討論結束后,教員進行交流總結。
3.1 案例引入
案例的選擇是案例教學法的難點。教員需要深入研讀教材,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合理選擇代表性案例,并對案例進行評估,預估學員在分析案例中遇到的問題和反映,從而擬定相應的教學方案。
針對該院學員情況,選擇身邊熟悉的案例——自主開發的目前已經在學院旅、營運行“行管工作量化考核評估系統”。在課前,通過陸軍軍官學院網絡教學平臺發布了《系統工程》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相關微課視頻、案例作業材料以及“行管工作量化考核評估系統”試用版,讓學員在此基礎上完成兩個任務:一是應用“行管工作量化考核評估系統試用版”對1連和2連的生活秩序情況(見表1)進行評估;二是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1連和2連的生活秩序情況進行評估,試圖通過這兩個任務,讓學員熟悉“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具體應用以及應用過程中應把握的問題;通過比較來對比“行管工作量化考核評估系統”中目前使用的千分制加減分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優缺點。
將學員劃分為多個小組,每組由4~6人組成。要求學員課后查閱相關資料,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積極地思考、相互討論交流,初步形成關于案例的匯報交流材料。
3.2 案例分析與討論
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別請學員匯報他們課后針對模糊綜合評價法在“行管工作量化考核評估系統”的應用情況,結束后其他小組質疑、提問,教員引導,采用啟發式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員的自學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以及從系統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上,第一組學員匯報了他們的案例作業情況,他們在課前請學員營干部、學員代表等15人組成專家對1連的“生活秩序”情況進行了評分,具體如表2所示。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評價的結果是S=(0.3,0.3,0.2,0.2),按照最大隸屬度原則認為該連隊的生活秩序評價結果是優秀或者良好。從第一組的匯報情況來看,該組同學對模糊綜合評價法已基本掌握,但是也還有些小問題,就是為什么結果可以是優秀也可以是良好呢?于是請其他小組質疑。有的同學認為不應該按照最大隸屬度原則計算,應該換一種思路即加權平均的方式,從而計算結果為2.7,即該連隊的生活秩序處于中等和良好之間;還有的同學認為是五個指標的權重出現了問題,權重基本相同,沒有體現重點,于是采用之前學習的層次分析法修改指標權重為w=(0.48 0.18 0.15 0.09 0.1),重新計算后S=(0.5,0.4,0.2,0.1),按照最大隸屬度原則,認為該連隊的生活秩序評價結果是優秀。這兩種方法都是治標的方法,教員進一步引導學員,通過反推的思路思考,從而得出本質原因是:模糊合成因子的選取問題,這個問題是恰恰是模糊綜合評價法的重點,也是難點。
對于模糊合成算子的選擇問題,教員在課堂上詳細講解,以加深學員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主要有四種合成算子:取小取大算子M(∧,∨)、乘與取大M(·,∨)、取小與有界和M(∧,?茌)、乘與有界和M(·,?茌),如表3所示。通過這四個算子的計算公式特點引導學員發現它們的特點,從而應用到不同的場合。
適合于某一個主因素起作用的系統,適合于某一個因素起作用、同時也兼顧其他因素的系統;第三個算子比第二個算子的綜合性稍強一些,統籌兼顧,考慮各個因素的作用。四種合成算子,適應于不同的情況,實際中我們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來選擇算子。當然,算子也不僅僅這些,還有其他的一些算子,這也是模糊綜合評價法目前的發展方向。
3.3 案例總結
回顧本節課的內容,總結重點和難點,引導學員總結模糊綜合評價法和案例中應用的千分制加減分法的優缺點,如表4所示。提示學員能夠發掘身邊系統評價的例子,運用所學的評價方法加以解決。
課后,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給學員發布教學視頻、材料和作業,提前自學相關內容。
4 結 語
本文針對管理系統工程學習對象的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案例教學法,并以模糊綜合評價法為例,闡述了該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應用。以案例為主線,以知識點為支線,通過案例“行管工作量化考核評估系統”目前評價方法存在的問題引入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應用,采用啟發式教學模式,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層層引導。注重引導學員通過課程的學習,可以改進“行管工作量化考核評估系統”,建立科學管理的思維,提高管理的專業化、精細化、科學化水平。
案例教學在實施過程中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比如說案例的選擇、重難點的講授、案例分析與討論的時間把握等等,這對教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正確處理好這些矛盾,以保證案例教學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1]楊陽.基于案例教學法的C語言教學設計[J].計算機時代,2016(6):104-105.
[2]魏春榮,徐鋒,張錦鵬,等.案例教學法在“安全系統工程”課程中的應用探討[J].科教文匯,2015(7):54-55.
[3]廖鷹.系統工程案例庫建設與實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5):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