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群
孔子曰:“親其師,信其道。”這置于班主任工作中,就可以具體化為:班主任應親近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管理和教育。班主任在工作的過程中,應真誠地走近學生,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敞開心扉,以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心結,從而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一、以生為本,換位思考是“贏心”的前提
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時會發生這種情形:學生錯了,但他卻不以為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面對這樣的情況,班主任不應該沖動地指責學生;如果班主任嚴厲地批評學生,不但不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可能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緒,從而對后續的教育產生不利的影響。此時,班主任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深入調查和了解事情的緣由,分析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的過程,尋找其中的原因。班主任一旦了解了事情的緣由,理解了學生思想和行為產生的原因,就會獲得有效教育的鑰匙,就能從感性和理性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主動糾正。班主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對他們的理解和關懷,就能讓學生主動地接受教育。
二、尊重學生,聆聽聲音是“贏心”的基礎
有效的教育,需要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平等、和諧、互動、合作的師生關系,這在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中同樣如此。良好的班主任和學生的關系,既包含學生對班主任的尊重、理解,也包含班主任對學生的尊重、關懷。班主任對學生的尊重,不僅僅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還是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做法,讓學生能夠在遵守紀律的前提下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保證師生之間話語權的平等。班主任的威信不是來自于“尊嚴”,也不是來自居高臨下的“權威”,而是來自班主任發自內心的愛,是來自班主任對學生理解、尊重、寬容而形成的人格魅力。班級中很多事情,班主任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實施和管理,去協調,班主任則當好參謀長、指導員的角色。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多肯定學生的工作,鼓勵他們發揮各自的潛能,實施好班集體的建設工作;要充分激發學生當家作主的熱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相對自由開放的空間中,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創新,積極發展,讓學生展現自己的獨特個性。
三、認可肯定,共同成長是“贏心”的保證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說:“人類本質里最深層的驅動力就是希望自己具有重要性。”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也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卑嘀魅螒J識到“你想要學生怎樣待你,你就先怎樣對待學生”。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應該把自己定位為與學生一起探求真理,志同道合、共同發展的朋友,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四、平等交流,互相溝通是“贏心”的后盾
無論是班主任與學生之間,還是其他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平等的交流都是極為重要的。平等交流要求班主任賦予學生自由表達、暢所欲言的權利,要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平等交流就是師生雙方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就不同的觀點和意見進行真誠友好的溝通。只有營造平等交流的氛圍,學生才能放松緊張的情緒,消除戒備的心理,把注意力集中到班主任所說的內容上,從而敞開心扉說出真實的想法。班主任不應該戴面具、端架子,而應該把學生放在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位置上,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理解學生,主動向學生靠攏,真誠地與學生溝通,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我們常常聽到學生的抱怨:“我們出了差錯,有的老師不問青紅皂白,板起面孔就訓斥我們,可是誰理解我們的苦衷呢?”聽聽學生的內心獨白,班主任的就能明白自己該如何平等地對待學生了。
責任編輯黃日暖
實習編輯黃博彥